唯有沈芫,記住了她的痛苦,為她懲治了惡人。
原來餘妃是貞康二十二年帝壽宴時回的京,二十三年皇帝駕崩,楚鑒守孝二十七日,登基後分封後宮,沈芫為沈妃。
次年,餘妃進宮封為餘妃,之後楚鑒下江南,帶回李妃和揚州瘦馬花氏。
宮中人來人往,潛邸厮殺出來的那批人唯有沈芫仍有榮寵。
她送走過許多嫔妃,聽得遺言萬千,陰淑華曾說她,“你心軟去送她們,或許哪天也能送送本宮。”
一語成谶。
就是見得宮中的太多悲劇,沈芫此生絕不踏足東宮。
沒想到故人……就這麼見到了,這般意氣風發、光彩照人。
楚合星歡快道,“太好了,那我們大楚就與他們比試鞭法,最後一項……就請其他外邦使者出題。”
她去回禀了父皇,伍長戌亦是滿口答應,雙方同意由渠國使者出這第三題。
幾個靶子在殿中設好,蕭钲親自送來鈍頭的箭矢。
十箭一筒,射完算總成績。
沈芫與艾莎并肩而立,蕭钲為她遞過來的弓已經為她簡單處理過,更适合她的習慣。
要是能去國公府取來她的弓就好了。
艾莎箭術射十個靶心不是難事,沈芫亦能射中十個靶心,兩人最終會打成平局。
平局很危險,餘秋枝的鞭法沈芫并不知道如何,武藝上來說塔國女娘更加強勢才是。
楚合星怕她緊張,悄聲道,“我在宮中苦練箭術,射十次靶心不是難事,你有何妙計盡管嘗試,我們最差的結果就是打平手。”
沈芫聞言一笑,“好,那臣女就不求穩了。”
她張弓搭箭,試射出一支,正中靶心。
這個距離的定靶,對二人都非難事。
艾莎試射一箭,同樣輕松中靶心。
兩人對視一眼,開始迅速搭箭射靶,一箭又一箭插在靶心上,九箭平手,沈芫抽出最後一箭。
她微微調整角度,與艾莎同時射出。
箭矢在半途撞到一起,沈芫的箭将艾莎的箭攔下,自己也被彈開。
艾莎一笑,同歸于盡亦是平局。
誰料沈芫的箭在空中翻轉後,直直插到靶上,不是靶心,可也算成績。
沈芫舉起弓跳起來,“我赢啦!!!”
楚合星和餘秋枝還有向怡跑過來抱住她,“啊啊啊啊啊,早知道就比試箭術得了,省得後面還要繼續比試。”
提出三局定勝負的沈芫大囧,“你說得對,不過我也想不到能赢,還是做個保險比較好。”
沈芫心想,若是加大難度,她肯定會輸給艾莎。
楚合星與塔國的另一位女武士上場,兩人的箭術都是正常射靶的水平,因為害怕對方用沈芫那方法,雙發都射的飛快。
生怕被對方截下。
箭術一關楚國拿下,下面便是鞭法。
沈芫望向餘秋枝,“鞭法怎麼比試?你可有信心?”
餘秋枝一扯蛇皮鞭耍出個鞭花,“還請向怡助我。”
向怡身形靈活,餘秋枝解釋規則,“一人攻一人守,一人為茅一人為盾,擊中盾扣一分,擊中茅加一分。”
簡單來說,就是餘秋枝能出擊,向怡能格擋,打中餘秋枝加分,打中向怡扣分。
兩人穿好護具,向怡将餘秋枝護在身後。
塔國出場的不是艾莎而是另一個身形魁梧的女武士,聽到紀遙兮稱她為蔣娜,另一個較為瘦小的,叫蔣霏。
但四人站在一起,塔國的女武士在身高上有壓倒性優勢。
沈婠緊張道,“這怎麼打?真的能打赢嗎?”
楚合星緊緊盯着場上,蔣霏使鞭,奮力抽出一擊,沒打到餘秋枝。
向怡閃身過去,就要中下一鞭讓對面扣分時,蔣娜直接将鞭子格擋開,攔下扣分一擊。
雙方戰術漸漸顯露,大楚這邊采用的是誘敵扣分戰術,餘秋枝為餌,向怡身形靈活,闖到鞭下。
塔國這邊就是蔣霏奮勇向前,盡管進攻,打錯蔣娜會格擋避免扣分,打對就拿一份。
場中四人你追我趕,楚合星看得認真。
她道,“現在雖是平局,但我方體力是弱勢,時間拖長,恐怕向怡和秋枝都吃不消。”
沈芫點點頭,“若能激怒蔣氏姐妹,讓她們自漏弱點,拿下一分,再苟到最後,或許能赢。”
兩人交談竟有些兵法智計。
沈芫心想,原來這個養在深宮的公主竟是個将才。
前世被命運戲弄,白绫自盡早逝,未曾顯露她的才能。
若她和親塔國,沈玄塵造反時……她會不會打着勤王的名義舉兵上京?
想到這,沈芫不禁打住,沒影的事。
忽地,楚合星喊道,“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