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了,這裡面也有二皇子與四皇子為太子之位仍舊野心不死的緣故在。
端看淑妃短短幾年連生兩子一女就能看出淑妃當年在當太子良娣時是極為受寵的。
其實這也難怪,皇後娘娘成親的年齡太小了,十幾歲的孩子突然成了皇儲妃,又要照顧幾歲大的小叔子,努力讓自己不出錯就不錯了,哪裡有心情和自己也忙的要死的夫君培養感情。
男人這種生物嗎?你不和他培養感情,他自然去和其他女人培養感情去了。再加上皇後娘娘雖然長得端莊秀美,但一來年紀小沒長開,二來這樣的容貌也遠不及淑妃的花容月貌。
男人這種生物,既然對誰都沒動真情,那自然是更喜歡漂亮的了。
所以皇上到那時候皇後的敬重親近是真的,可是對淑妃的偏愛也不是假的。
可以說在東宮狀況還好時淑妃和她所出的兩子一女是得到了皇上極多的寵愛的,而這也養大了淑妃的野心。
哪怕後來事情變幻,皇上将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了皇後和兩個嫡子身上,淑妃和她的兩個皇子也從沒有改變态度。
最開始的時候,皇上為了未來不再生波瀾還動手壓制了淑妃和兩個皇子,這其實也是為了這母子四人好。
畢竟隻要不動不該有的心思,哪怕皇上沒了太子也不會對這些兄弟們如何。
可惜無論是淑妃還是這三個皇子皇女都不是認命的,皇帝本想給恪郡王迎娶一個老牌勳貴的女兒做王妃。
所謂老牌勳貴,自然指的是那些開國時期傳下來的家族。這樣的家族傳了幾代有一直興盛着的自然也有漸漸敗落下去的。
皇上想給恪郡王定下的姑娘就是個家裡已經敗落的隻剩下個微末爵位,沒有實權的人家出來的。
但那個姑娘确實不差,可以說一家子的聰明勁都長在那個姑娘身上了。
而且雖說這個家族是敗落了,那卻是慢慢敗落下來的,家裡雖然一直平庸,但沒出什麼太大的敗家子,沒扯進過什麼要命的糾紛中。
所以人家的家底十分豐厚,這幾代中又和京都各個豪族聯姻,人脈特别廣。
所以看着的确是個恪郡王提供不了什麼幫助,但對于恪郡王單獨開府,在京都自立門戶後,融入整個京都是有利的。
但是恪郡王怎麼看得上這樣的人家,人家有能耐着呢,隻裝作不知道皇上的打算,和這姑娘的一個遠方表姐有了默契,然後直喇喇的跑過去求親了。
這一位也是老牌勳貴,屬于那種家裡人才不斷一直沒敗落的,人家祖上封的是國公,等到了這一代仍舊是個國公。
當然了爵位這麼□□,那可不光是人家一代代有人才,更重要的是人家代代能壓寶,特别喜歡摻和皇家繼承的大事。
這事一出可以說把皇上氣個夠嗆,直接對淑妃這一脈大撒手,對于他們的小動作再也不管了。
而随着恪郡王兄弟的冒頭,上一代繼皇後和那些皇子們殘留下的餘黨,新出現的野心家們慢慢的聚集在恪郡王身邊,成為了一股不小的勢力,看着非常風光。
襄親王曾經對着楚佳璇警告過,别看恪郡王他們現在風光,皇上那是純拿這兩個兒子釣魚順帶教導磨煉太子呢,遲早都得玩進去。
但是身處其中的恪郡王,平郡王他們不覺得呀,隻覺得皇上是在暗示他們他們也有機會坐上那龍椅,于是對太子身邊的人自然就看不順眼了。
外面兒男人們不對付,内宅的女子們關系自然也和睦不起來。
恪郡王妃屬于隐忍善謀的,哪怕打機鋒人家也隻和太子妃打。
但平郡王妃不一樣,那就是個愚蠢的炮仗,明明平郡王府小妾成群,但平郡王妃就是愛平郡王愛的不行,為了自家郡王的皇圖霸業,那可是真的特别豁得出臉面,對于她眼中的敵對勢力那是絲毫不客氣。
純親王妃沒嫁入皇家前,平郡王妃擠兌人比較随機,隻要她覺得誰和他們家裡的王爺不和睦了,就去炮轟誰。
而在純親王妃嫁進來後,純親王妃直接榮登平郡王妃攻擊榜第一名,那真是有機會要去擠兌人,沒有機會創造機會也要去擠兌人。
對于這個嫂子,楚佳璇也沒辦法。
便隻能道:“六嫂你就這樣想,哪怕沒有這個事,四嫂就不會找機會給你找不痛快嗎?左右皇伯父伯母也不會因為這事怪罪您,您隻當她在念經,左耳朵進右耳朵出就是了。”
純親王妃被楚佳璇安慰了半天,怒火終于是消下去了,等離開時還道:“幸好這個探花郎每個十年八年的還爬不上來,不用和他家夫人同處一室。”
這話純親王妃剛說了沒幾天,楚佳璇就在平郡王府見到了陸均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