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月是村裡除了過年最熱鬧的日子,往年劉桂華都隻帶江墨去。今年到了顧家,他也能沾上這份熱鬧了。
江雲做的月團子外形精緻,餡料也細膩。張翠蘭對比自己做的,被自己醜笑了:“還是拿你做的去,幹娘這個留着自己吃。”
江雲沒笑話她,他剛學做月團比這還不如呢,江雲從碗櫃裡取出一個盤子,把四個月團整整齊齊擺進去,甜口鹹口都有,拿出去也是個體面。
“好、好了,”江雲小心端着盤子,叫張翠蘭一起往村子祠堂裡去。
祠堂離顧家不算遠,幾步路就到。娘倆到的時候,壩子裡已經燃起篝火,男人們忙着搬桌子搬椅子,婦人夫郎則擺香案貢果。
江雲一眼在人群中找到顧承武,那挺拔俊朗的身姿最是顯眼。隻是顧承武周圍都是漢子,他抿了唇,不好意思靠近。
張翠蘭看見了,撇頭一笑:“這有什麼,娘帶你過去。”
江雲臉微紅,有些不好意思,“娘……”
顧承武也瞥見江雲,朝他二人走來,“戲看的如何?”
“很好看,”江雲點點頭,他和顧承武離的近,就是說話别人都聽不見,“這是我做的月團,拿來、祭祀。”
月團連顔色看着都很有食欲,油皮酥皮都有,全是夫郎做的,隻是一會兒都得便宜了别人,顧承武不樂意,偷偷湊過去:“瞧着就好,一會兒留着吃。”
江雲道:“家裡還多,都給你、留着,”做的時候江雲就想着顧承武愛吃什麼口味,便各種口味都做了一遍。
能被夫郎惦記着,顧承武也就不在意這幾個了,接過手放在香案上,道:“你和幹娘坐着歇息。”
村長又在叫顧承武,他沒說幾句話,轉身往祠堂跑去。
張翠蘭在一旁瞧的細緻,從前武小子沒成親時,便是少言寡語生人勿近的模樣,如今有了夫郎,不僅話多了,臉上還能看見笑,這日子也算是過起來了。
九月中旬天氣微涼,篝火燃的高,坐在旁邊還能覺出暖意,有的婦人夫郎拉起手唱起鄉野民歌。民歌語調緩慢悠揚,回蕩在山間。
江雲不會唱,卻也會支着下巴跟着哼兩句,火光映在側臉,顯得分外柔和。
拜月和其他節日不同,都是由家中婦人夫郎小孩祭拜,男人就得站在一旁看着。俗話說“男不祭月,女不祭竈”,就是這個規矩。村長夫人帶頭上香,後面的婦孺則跟着作揖。
江雲是第一次參加,怕自己出錯壞了規矩,就時不時擡頭看前面的張翠蘭,幹娘怎麼做他也跟着做,雖然動作生澀,好歹沒錯。
拜月結束,那些供果都能撤下來自己吃。在鄉下,這些都是金貴的糧食,不像城裡富戶用了就不要。
月上中天時,大家都各回各家,吃着點心一家人圍坐在院裡賞月。
前幾日顧承武從陳老伯家買了顆成年桂花樹移栽到院子角落裡,夜晚風一吹,便傳來陣陣馥郁的桂花香。
三人拿了躺椅在院裡納涼,看着新修的院子和光潔的石子路,心裡都舒坦。
顧承武拿出鎮上買的月餅,是少見的火腿餡和果子餡,油紙一打開就能勾人食欲。
“這做的可真巧,是點心鋪子買的?”張翠蘭仔細端詳。
江雲也小小咬了口,餡料十足,果子餡的甜而不膩,比他做的好吃。
顧承武搖頭:“鎮上小販自己的攤子。”
看着就不便宜,不過鎮上人日子大多都比鄉下人過的好,不會計較幾文錢,買的人也不少。
江雲吃了小口頓了一下,心裡有個想法,看了看顧承武,有些不敢說。
顧承武第一時間注意到江雲,見小夫郎若有所思,問道:“怎麼了?”
相公神色溫和,江雲松了口氣,才道:“我想、去鎮上賣菌子油,可以嗎?”菌子油在村裡都受歡迎,鎮上便更好賣了,過了這個秋也沒菌子可摘,他賣了換些錢攢着,也是一筆積累。
原來是這樣,顧承武了然,方才見夫郎一副怯怯的模樣,還以為是什麼大事。他點點頭:“既如此,明日便一起去鎮上。”
三種口味的菌油炸了不少壇子,江雲一個人也搬不動,張翠蘭道:“明兒我和雲哥兒一起,兩個人也賣的快些。”
江雲揚唇淺笑,他說話不流利,有張翠蘭在安心許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