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子油不比點心果子一類能用油紙包着,裝不好漏一點都是可惜,怎麼裝怎麼賣又讓張翠蘭犯難了。
尤其是拿到鎮上賣,在村裡家家戶戶離的近,拿着盆就來了,鎮上總不能指望人家出門都帶盆吧。
江雲在後院喂三隻老母雞,給母雞裝食的是半截劈開的竹筒,他便靈機一動想到用竹筒裝,江雲比劃道:“從這裡切、切成一截一截,也不費事、不花錢。”
張翠蘭一拍手:“還是雲哥兒有辦法,”轉頭問顧承武:“我記得後山有那種手臂粗的大毛竹?”
顧承武對後山熟悉,略一想了下點頭:“有,不遠,我去砍兩根。”小夫郎難得有自己的營生,他自然該是支持的,砍竹子來回也就半個時辰的功夫。
“我……我跟你一起,”江雲見顧承武拿了柴刀,自己也小步跟在後面,輕輕攥住顧承武衣袖。
顧承武微頓一下,眼裡便全是笑意,任由夫郎拉着。眼下天微亮,離上工的時間還有兩時辰,進山一趟完全夠了。
顧家原先那片竹林都是小毛竹,想要大青竹隻有這裡才有。顧承武挑了較大的兩根,詢問江雲意見:“可能用?”
江雲用自己手臂量了下,是小臂的兩倍粗,點點頭:“嗯……就、就它了。”
砍竹子的聲音貫徹山林,竹葉也跟着簌簌作響。江雲做不來這樣的力氣活,便在周邊逛逛,一眼瞥見前面長了大片綠油油的野麻,葉子背面發白。
這東西山間常見,鄉下都會收了拿來搓麻繩,山下的野麻大多被村裡人割完了,也就後山還有。江雲扯了大片用草藤綁起來,手心都被勒出紅痕。
顧承武力氣大,一刻鐘就砍完兩根,手輕輕一推,竹子朝另外一邊倒去,隻需扛在肩上往回拖就是。
砍完才發現,剛才乖乖坐在一邊的夫郎不見了,他正要找人,就看見夫郎小小身闆抱着大捆野麻。
顧承武無奈一笑,心道還真是閑不住,他問:“采這個做什麼?”
江雲解釋:“在竹筒上、打孔,用麻繩穿在孔裡,方便拿,”這不是他首創,鎮上賣冰引也是這樣做的。
趁着太陽快出來,夫夫倆前後腳下山。到家後顧承武拿了鋸子鋸竹筒,将竹子放在木墩上用腳踩住更好受力,鋸下來的竹筒往水裡一泡,清洗幹淨内裡就成。
江雲打了一桶水,把野麻全部浸泡進去,再壓上一塊大石頭,泡一天一夜就能分離根莖搓麻,眼下先用家裡剩的麻繩。
“這麼快回來?正好,做完洗洗手吃飯,”張翠蘭把粥菜端到堂屋桌子上,又切了兩個鹹鴨蛋,饅頭餅子都吃完了,昨天月團還剩幾個,于是拿來下飯。
鹹菜疙瘩切成絲拌了辣菌油,吃的人精神十足。江雲小口喝粥,想的都是一會兒賣菌油的事。好在他也不是第一次賣東西,又有幹娘在,不緊張不緊張。
“我、我洗了碗就走。”
“先泡鍋裡回來再洗,得早點去,占個好位置,一會兒日頭上來便不好賣了。”張翠蘭說。
江雲一想也是,道:“那我去裝油。”
張翠蘭找村長家借了闆車,往顧承武那匹棗紅馬身上套上。一車東西不算多,就三大壇子,馬拉着也不會累。
張翠蘭鎖好卧房竈房門,又給院門上了鎖,鑰匙放在兜裡留大黑看家才放心出門。走在河邊寬闊小道上,正好迎着剛出山的晨光。
青苗村離鎮上不遠,小半個時辰就能到,顧承武道:“幹娘若累,便坐在馬上。”
張翠蘭擺擺手:“我這胳膊腿正精神,再走一時辰都不是事,”她今年也才四十歲,精神力氣有的是。更多的是,馬匹金貴,她生怕累壞了。
顧承武與江雲并肩而行,一側首就是夫郎光滑瑩潤的小臉,他湊近道:“累了沒,離鎮子還有一會兒。”
江雲擡頭與顧承武目光相對,那馬比他都高大,他不敢坐上去,便抿唇一笑:“我想走走。”
顧承武哪看不出夫郎害怕,他也不強求,走在江雲身旁道:“到了鎮上我不能陪你,箭場在北邊榕樹街。你進了鎮跟着幹娘,别走丢,”江雲不常去,很容易迷路。
江雲忙點頭:“嗯、我不亂跑。”他小時候跟江順德上街走丢過,江順德去買酒,等了一上午都沒回來。江雲年紀小又害怕,一邊哭一邊慌亂找爹,也不知走到哪條小巷去了。幸好遇上好心的大媽把他送到官府,這才回了青苗村。
走丢那種惶然無措的感覺,江雲不想再經曆一次,是以從那以後都緊跟着家裡人。
顧承武也囑托張翠蘭,鎮上治安多少有李四照看,他們娘倆不會出什麼意外。衙役們和顧家打過幾次照面,都混了個臉熟。
繳了市金,張翠蘭和江雲直奔西市。他們來的早,眼下還沒到開市時間,有零零散散的商販、早食攤子在準備中。西市是尋常百姓來往最多的地方,什麼都有賣,蔬菜果子雜貨等等,人是最多的。
“就放這裡,等開市後人多起來咱就吆喝,”張翠蘭和江雲把陶罐搬到地上,幹淨的竹筒放在一旁,昨夜還在徐大娘家借了杆子秤,賣半斤一斤都有數。
不過陶罐封着,路過的人也不知道是賣什麼,一直嚷嚷也累人。江雲觀察了旁邊賣蔬菜果子點心的,都是将東西放在明面上,他腦袋一轉,也學着那些人。
拿了三個幹淨的竹筒,把三種口味分别放在竹筒裡,擺在攤子面前别人就知道了,菌油鮮香味最濃,一擺出來就能聞到。
張翠蘭也明白過來了,看江雲的眼神更是刮目相看,相處久了就看得出雲哥兒的聰明機智,也不知道江順德怎麼想的,放着這麼聰明的哥兒都不要。
到了吃早食的時間,西市的人陸陸續續多起來,包子饅頭攤面前都是人,各路嘈雜的叫賣聲此起彼伏。
張翠蘭中氣十足吆喝:“走過路過看一看了,麻辣鮮香的菌子油,價格公道味道鮮美,拌菜拌面下飯都好吃……”
“嬸子,買點菌子油嗎,不貴的。”江雲雖不像她那麼喊,但也會對路過的人招呼。
之前在村裡賣,定的價是素油半斤二十文,葷油半斤二十五文,那是照顧鄰裡人情。到了鎮上就不是這個價了,鎮上酒樓的葷油半斤三四十文都有人買,畢竟過了這個季就沒菌子了。
江雲和張翠蘭商量過,他們是散賣,來買的人肯定也不會買多,價格按素油半斤二十八文,葷油半斤三十五文。比酒樓低,少買也不覺得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