豈不聞“師父有事,弟子服其勞”?
越想越妙,他忍不住摸着下巴笑了起來,所有煩惱一掃而空,重新恢複神清氣爽。
“……一切就拜托你了,小長生。”
次日,突然收到重任的越殊面無表情地聽着無良師父振振有詞。
“身為為師的開山大弟子,歸一觀的未來觀主,提升歸一觀的整體文化水平,小長生你義不容辭啊!”
眼看越殊不怎麼吃這一套,他飛快地使了個眼色。
受夠了清虛道人慘不忍睹的教學,同樣迫切想換人的五隻幼崽頓時一個個可憐兮兮地拖長音喚了一聲:“小師兄~”
“……”越殊面色不變。
喚他一聲師兄也就罷了,偏要添上一個“小”字,不用說定是某無良師父教的。
此時,對上六雙盛着滿滿懇切與期待的眼睛,縱然鐵石心腸的人都難以拒絕。吐出個“不”字,都得懷疑自己是不是人。
越殊依舊不為所動。
他反過來用同樣的話術堵住了清虛道人:“身為歸一觀觀主,是時候擔起責任來了。師父你不會是想要逃避吧?”
“哈哈哈,怎麼可能!”
甩鍋失敗的清虛道人發出幹笑。
不死心的他轉換策略。清虛道人幽怨一歎,仿佛瞬間老了十歲:“兒大不由爹,小長生大了,也由不得我這個師父了。”
一時間,他的身影無限凄涼。
令人幻視被抛下的空巢老人。
“……”
越殊一時哭笑不得。
“好了,我幫您就是了。”
越殊說好的幫忙真的隻是幫忙,絕不大包大攬,将養崽的重任接到自己手上,頂多隻在閑暇之餘頂替師父的教導之責而已。
畢竟還有更重要的事情等着他去做。事關他能否平安度過不知真假的壽命大限。
……
這一日,一覺醒來,越殊驚訝地發現自己功德暴漲。
[真名:越殊]
[魂能:7]
[壽數:19]
[功德:574]
[備注:無心插柳柳成蔭。一言而解千百人之厄,他們的命運因你而由死轉生。]
“一言而解千百人之厄……”
喃喃念過一遍,越殊微微沉吟。莫非指的是他向州牧府通報災情之事?
若無越殊通報,也許事情還要發酵一段時間才會傳到薊城,傳到州牧常玉山耳中。
或許正因如此,州牧府的反應比既定命運更早,故而才有更多人得以幸存。哪怕隻是早上半天一天,哪怕隻是多活千百人。
他們的命運因越殊而改變。
越殊則因他們而功德加身。
或許這也算是“互相成就”?
越殊的目光依舊落在光幕上不放。
功德值的變化,意味着州牧府的種種安排已經起了作用,至少受災百姓得到了來自官府的一定救助與安置,不再隻能聽天由命。想來過兩天州牧府便會收到消息吧?
而越殊足不出戶,卻通過功德值的及時反饋推斷出發生在不知多遠的事,縱然是州牧常玉山,恐怕都不如他“消息靈通”。某種意義上說,也算是金手指的新用法?
不出越殊所料,又過了三日,州牧府才收到幽州各地的消息,從而确認本次災情。
——白河決提,三縣被淹!
作為第一個向州牧府示警的熱心百姓,越殊得以第一時間知曉這一驚人的“新聞”,還是常以周親自上山來通知他的。
後者還不忘補充道:“現下消息倒不曾傳開,薊城百姓尚未收到風聲。但大哥說瞞不了多久。三縣百姓淪為流民,雖說阿父有下令附近郡縣就近安置,可流民太多,還有大量流民正往薊城的方向而來。這樣一來,安置流民的問題便迫在眉睫。這麼多人山吃海嚼,倉中存糧未必夠用……”
這樣說着,他濃黑的眉毛擰成了一團,神态和語氣都分外苦惱,憂愁地歎了口氣。
“此事常州牧應當已經上表朝廷。”越殊提取前世從史書中看到的經驗,問道,“不能堅持一段時日,等朝廷的赈濟?”
哪怕如今的大楚王朝已是日暮西山,總不該對此不聞不問吧?那豈不是放棄搶救?
越殊憑常識和常理如此揣測。
聽他這麼說,常以周眼前一亮。
“也對哦,隻要撐到朝廷赈濟不就好了?”他面上重新露出笑容,懊惱地一拍腦門,“我真是傻了,這都想不到。”
救災之事終究與兩個十歲出頭的少年無關,交流完最新情況,他們便放下心來。
常以周本想約小夥伴一起玩耍,卻發現道觀裡突然多出五個和他搶人的小蘿蔔頭。
——難得休沐日,豈能讓一幫小鬼破壞?他才沒有什麼尊老愛幼的情懷呢。
“我的!長生該同我去打鳥……”
“小師兄說好要教我們識字的。”
“明明是我先來的……”
“……”
望着年已十五,卻和幾個七八歲的小朋友吵得不可開交的常以周,越殊不由捂臉。
他坐在檐下,翻開了道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