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順堯看着跪在床榻前的幾位将軍,道:“張雲為鎮國大将軍,郭霖為副将,石戰都尉,蕭文卓為參軍。”
“你四人随本王南征蠻夷,立下汗馬功勞,現本王命葉栖為軍師,你等要聽從他的指揮,萬不可貿然行事。”
“是!”
四人聽命,起身後,穆順堯似回光返照,硬要撐着下床來,幾人上前扶着他勉強站立,他卻直直對着葉栖行禮。
驚得屋内衆人忙喊道:“王爺!”
葉栖也兩步上前,扶起他,“王爺,何必對臣行此大禮。”
穆順堯搖着頭,已是彌留之際,急切看他,交代遺言。
“長甫先生還未領命,本王要你答應我,力戰李國,倘若無計可施,國家滅亡,你要領兵複國,将大夏原有的江山一概拿回。”
“一日為師終身為父,本王将死,先生便是狸兒唯一的依靠,你要保狸兒一世平安,擁立他為新皇,建太平盛世,本王泉下有知,死也瞑目了。”
幾位文臣一聽,這哪裡是臨危受命,這是把多年身家都交給了葉栖,忍不住道:“王爺,如此重任,還需再細細思量。”
憑這短短幾年的君臣之情,如此大權忽然都落在他一人身上,恐怕是誰都會遲疑。
然他知葉栖為人,隻要點頭應了便會做到。
當初狸兒丢失,他得知消息後一直想先去找狸兒,便是葉栖勸他,隻差一戰便可平定西南,不可半途而廢,他立下軍令狀,一定會找到世子來見他。
他未食言。
“本王信他。”
穆順堯知道,他已活不過明天,若他一死,葉栖就該從此易主,繼續去成就他的大事。
可如今他卻拿幾年的君臣之情,妄想将他一輩子都與湘王府綁在一起,是他觍着臉央求于他。
可不這麼做,不說大夏再沒如此料事如神的奇才,就算是狸兒乃至他的幾個尚不能在亂世中存活的孩子,一旦國亡,無人相護,隻有死路一條。
穆順堯看着葉栖隻扶着他的手臂,沉吟不語,知此事已超出他的預料,他不會輕易答應,所以再躬身要向他行禮。
滿屋文臣武将也隻能跟着湘王彎身,恭敬道:“長甫先生,萬望答應王爺之請!我等必誓死聽命先生所言,保家衛國,死而無憾。”
葉栖見着此情此景,鼻息輕薄,最終喟然道:“王爺之請,臣下怎能不應,王爺起身吧,我答應了。”
穆順堯即刻被郭霖石戰二人扶到床前睡下,他氣都還沒喘勻,也不忘道:“拿來筆墨紙硯,還請長甫先生再立軍令狀。”
筆墨紙硯擺到桌上,葉栖移步在衆人的眼下,如當年在西南那般寫了滿紙,屋内除了呼吸便隻有毛筆書寫的輕微沙沙聲。
落下最後一字收回筆鋒,他将軍令狀呈上去。
穆順堯看到那頁紙,才像卸去渾身力氣,安心道:“好,我的幾個孩子,都托付給你了。”
他握着那張紙,似終于了無遺憾,不到一個時辰便已幾番阖眼,快不行了。
葉栖派人叫來穆懷禦穆逸三個孩子,守在床前,穆順堯感知到了什麼,本已閉上的眼再次勉強睜開,看向了穆逸,他的嫡子。
穆逸隻看他父王一眼,便淚流滿面,哭着撲過去,“父王,你不要走,是孩兒錯了,孩兒愚不可及……”
這裡誰都沒說他的過錯,他卻知道是側妃利用了自己,他被劉氏挑撥,害了弟弟,是他當初在看到了穆懷禦落水,卻轉身離去,沒喊人去救。
他知道父親以前說的沒錯,他愚蠢至極,他認賊作母。
穆順堯無力碰了碰穆逸得知真相後哭到精神崩潰的腦袋,雙眼看了會兒隻會呆怔的穆烽,漸漸渙散地看向了站在葉栖身邊的穆懷禦,眼神透着期盼。
葉栖知道他心有遺憾,推着穆懷禦的背,走到近處道:“喊一聲父王。”
穆懷禦雖對他仍沒什麼感情,但能嗅到他身上重病的氣息,他聽從葉栖所言,看着那張面色發灰的臉,道:“父王。”
這一聲喊罷,穆順堯唇角微笑,終于合眼,再沒醒來。
“王爺!”群臣齊刷刷跪下痛哭。
穆懷禦感受到放在他肩膀上的手掌,也微微用了力氣,随後将他一起摁下,跪拜在床榻前。
滿屋除了穆逸撕心裂肺的哭喊,群臣也陷入了莫大的悲傷之上,垂淚掩面。
湘王死後,依他遺囑,劉氏被賜死,不可葬于王陵。
喪事由葉栖為之操辦,王府處處挂上白布,京都官員皆來披麻戴孝哭送,滿城蕭瑟,呈現出一股塵埃将定的荒涼感。
下葬那天送葬的隊伍本有序擡棺前往王陵,卻在經過街道時,看到全城百姓自發頭戴孝布身着孝服,前來跪地相送,送走大夏最後一個愛民如子的親王。
哭喊聲悲天怆地,送葬隊伍受到感染将唢呐吹得更響,紙錢撒得紛紛揚揚,似要飄向遠方,替逝去的人再好好看一看大夏江山。
穆懷禦與穆逸幾人穿着孝服,一路站在最前面,直到棺椁入王陵,衆人挨個拜别行完大禮出來後,他才在人群中找到白衣戴孝的葉栖。
他走在送葬隊伍的後面,背影有說不出的孤寂與化不開的哀傷。
穆懷禦不知他心中在為誰傷懷,也不想留他一人,雖站在喧嚣的人群中,卻好似世上隻剩他一人的濃重感。
他上前握住了那張空落的手,仰面看到的是師父眼角不易察覺的赤色。
湘王走後,始終不便被葉栖帶到軍中,整日一人練劍的穆懷禦隻覺得王府更空了,他不是很懂這種情感,卻也為那位看他總帶着笑意的父王感傷幾日。
而葉栖卻沒時間想其他,湘王一死,他便成了群龍之首,軍中全部的主心力。
他要定軍心,安民心,要扛起支離破碎的山河,為大夏争取出最後一線生機。
可湘王葬禮剛過,李國便以排山之勢分兵駐紮在外城五裡之地,京都三面被圍困,半月不到便陷入進退無據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