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機場,一架來自紐約的飛機輕輕降落在停機坪上。
經過了五十多個小時的轉機以及飛行,愛德華終于踏上了古老東方的這片土地。一過海關他就蒙了,中英雙語的指示牌指引着他走出機場,可是出去了他要怎麼去首都大學呢?周圍喧鬧的人群讓他顯得與此格格不入。
這是他第一次來華夏。
*
《少女》雜志社中,外聯部忙最近的是腳不沾地,主編發話元旦以後做一個線下簽售會,集合創刊以來口碑比較好的作者,以及一些比較有潛力的作者,面向讀者做做宣傳,也讓雜志社内部和作者多交流交流。二月的時候争取出一個新年集錦作為增刊。
這年頭大家都愛看書和雜志,文學偶像的影響力絲毫不亞于港台歌星。
負責聯系作者的是編輯部的陸明同志,同時他也是負責青春合集的組稿編輯,創刊四年時間,親手挖掘出了許多有潛質的作者。
《少女》最初是由當地教育本門牽頭想搞一個普及青少年健康成長的雜志,後來銷量實在不佳,權利下放到主編逐漸就形成了青年類的時尚感情類雜志。
陸明第一次看到《芍藥修仙傳》手稿時險些扔進廢稿堆,因為《少女》定位是時尚都市文,而《芍藥修仙》從取名就能推測内容一定與雜志主題無關,修仙?修什麼仙?氣功練傻了?但作者一手好字莫名吸引陸明多看了幾頁,一看不得了,這是開了一個新流派啊!故事生動的描述了一個異世大陸,通過女主修仙分入門派完成各種任務引出情節,如魚下餌讓人欲罷不能,迫不及待想要知道結果。
就連作者名字也很奇怪……渡渡鳥??什麼鬼玩意兒?
但他也沒有掉以輕心,因為這個時候很多作者都喜歡選用奇奇怪怪的筆名,更有一些出名的作者喜歡披着馬甲在雜志上發表文章。之前陸明也不是沒有遇見過這種情況,他一直看好的某個寫都市言情文的作者,後來見面居然是一個四十多歲的知名男作家……隻想說寫文章的作者腦回路和正常人是不一樣的,不能通過文字來判斷作者個人情況。
文章當然是順利刊登了,《少女》之所以能從默默無聞的教育類期刊轉型為本地知名的雙月刊,自然是因為大多數在職編輯眼光獨特魄力十足。他們不會被條條框框所困住,如果條件不允許就創造條件,陸明申請在雜志的類目中增加了幻想類的,并且給渡渡鳥定了新人檔最高的稿費,用以鼓勵作者寫作。
同為作者出生,陸明太明白了……這個時代的絕大部分作者還是很清貧的,而稿費無疑是最好的激勵方式。
他很期待在過段日子的線下交流中見到渡渡鳥作者……到底什麼什麼樣的作者,才會有這麼大的腦洞,打造出一個完整的異界?别說……還怪有趣的。
愛德華在首都機場門口徘徊了半個小時終于找到一位會說英文的大學生,在對方幫助下打到一輛去首都外語大學的出租車。
但此時此刻愛德華并不知道,他想要尋找的老同學——林笙老師還在出題組進行封閉式管理,不要說出門了,愣是一個月的時間沒有出教學樓,要再多管理一陣,估摸她連對面同事右半側腦門的頭發都能數清。
首都外語大學的學生們,一個個行色匆匆。不是在去往教室的路上,就是在通往圖書館的路上。如此頂尖的語言類學府吸納的自然是自律而又優秀的人,尤其公費生居多,個頂個的珍惜學習機會,不放過任何一丁點碎片時間。
所以愛德華站在首都外語大學門口時就看到了神奇的一幕。華夏的大學生頭頂着五六本書,手裡還提着七八個飯盒步履輕盈穿梭在學校的主幹道上,一不留神就消失不見。有的對着樹樁子咆哮着,強大的音波震得枯樹上的殘雪撲簌簌的下落……還有的頭頂着一個類似電飯鍋的玩意兒拿着書本,也不看路踩着神一樣的步伐橫沖直撞。
愛德華:嗯?難不成……《芍藥修仙傳》還是本紀實文學不成?華夏人什麼時候背着我們其他國家進化了?啊不是……重華宗的山門難不成在首都外語大學?
“……”
“hello。”愛德華和路過的同學打招呼。
“hello。”同學禮貌倒是禮貌,但壓根沒看他的眼睛,埋頭看書,估計連他是個外國人都不知道,以為是路上偶遇的同學。那什麼馬上期末考試了,得卷!不卷就會挂科!
“……”
首都外語大學食堂下午五點鐘營業,許多同學為了節省時間早早去食堂排隊,打飯空閑還能背一會兒單詞什麼的。
外語大學開設了101種語言,涵蓋了歐亞非等多種語言群,包括但不限于俄語、英語、法語德語西班牙語、阿拉伯語等等。通常學生們為了順利畢業還會選修除主專業以外的多門外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