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网

繁體版 簡體版
恋上你看书网 > 四方來食 > 第10章 10. 魚目混珠

第10章 10. 魚目混珠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叮鈴——

挂在門口迎賓的風鈴一響,坐在桌前掐辣椒梗的老闆娘立刻擡起了頭,笑得淳樸:“進來坐、進來坐,裡頭還有位置。”

店裡的裝潢簡單到甚至有些樸素,牆上打了十幾個釘子,挂着的是營業執照和老闆娘穿着白色廚師服、帶着廚師帽的領獎照片。

麗姐蒸菜館并不大,光是全開放式廚房就占了一大半的面積。

盡管店裡桌椅闆凳擦拭得整潔,但從椅面和桌邊的磨痕,還是能明顯看出它們已經有些年頭了。

一位面相憨厚的中年男人聽見動靜,從後廚裡快步走出來。

他從貨架上拿了塑封過的舊菜單遞給幾人,熱情招呼他們坐下:“蒸石斑魚和泉水魚沒得咯,黑山羊扣肉要提前一天預定,别的都能點哈。”

這家店與姐弟蒸菜館那快餐店一般的出品速度不同,大多數小碗蒸菜得根據點單情況,現場切碼調味、再上籠蒸制,上菜速度不算太快。

環顧四周,看得出在店裡慢悠悠等着上菜的顧客已經習慣了。

蒸菜份量小,不像炒菜,得照着人頭點單。

素菜三塊一碗,花葷六到九塊,哪怕是店裡最貴的單籠大葷,也不過才五十出頭。

便宜得何應悟眼睛都亮了。

民以食為天,不論在哪個城市,大家仍然常把“你吃了嗎”挂在嘴邊,将吃飯當做頭等大事。

與西方渲染的為環境高檔、擺盤精緻的菜單一擲千金的消費場景不同,街頭巷尾的食客們更鐘意于量大味美、具備本地特色家常菜肴。

單身的上班族和忙活到傍晚的外賣員拼了個小桌,一人一碗撒了芝麻和玉米粒的蒸飯,配上一葷一素和一杯免費的紫菜蛋花湯,便足以驅散被深冬攥進身體裡的寒意。

懶得做菜的中年人穿着睡衣拖鞋,拎着剛在隔壁攤子上買的麻辣蘭花幹子和炸肉丸,再來麗姐蒸菜館打包幾碗蒸菜,全家老小的晚飯也能将就糊弄一頓。

比起香辣刺激的炒菜和酥殼硬脆的油炸,蒸菜顯然更适合大爺大娘們——畢竟上了年紀的人難免會有些三高的毛病,醫生大多會要求他們在日常飲食中做好控糖;再加上牙齒跟着其他器官老化松動,與其讓家裡的小輩跟着自己苦臉吃清茶淡飯,不如自己下樓找間堂口幹淨的老鋪子,吃些松軟清淡的小菜。

談嘉山熟練地點好菜、付了錢,兼任服務員的中年男子立馬揣着剛撕下的菜單白聯往回走。

不多時,哐哐剁肉的聲音便從後廚傳了出來。

店裡切配的活基本是男人在幹。

壯實的廚師将焯好水的葷腥切成大小薄厚均勻的方丁,配菜也被剁得長短一緻,整齊漂亮地碼放在小缽子蒸碗裡。

“麗姐,下好料了,你過來調個味撒。”

不等後廚中年男子繼續催促,被稱作麗姐的老闆娘應了聲,抱着一盆剛摘好的雜椒進了後廚。

先傳進耳朵的,是菜刀在砧闆上噔噔噔快速剁切的聲音。

開條、宰節、剁塊,一摞摞配菜被菜刀掃到蒸碗裡,動作行雲流水。

接着響起的,是不鏽鋼調羹在調料罐子裡舀料時發出的叮當叩擊聲。

而無論是誰,都能從那行雲流水的節奏裡聽出麗姐在調味時的從容自如。

何應悟好奇地轉過頭,隻見一汪蒸汽攆着菜香從後廚裡呼嘯而出。

待到水汽徹底散去,竹籠裡的幾十碗蒸菜,已經被中年人用防燙夾挪到了上菜的托盤上。

剛裝好碗的那一桌子小缽,則按照口味和蒸制時間,被麗姐迅速分好類、碼摞進了竹制的籠中。

開水加到淹過底籠一指的位置,在四方墊好防止燒籠的竹片後,原本旋着的蒸汽從水底噗噜噗噜的直線入籠。

水霧觸到蒸籠頂層,又反沖回下面幾層,在層數極多的蒸籠周圍繞成了一環白而稠的氣圈。

何應悟望菜止餓,饞得雙眼發綠。

“我記得你早上剛吃完一大碗粉,談嘉山還給你加了倆虎皮蛋……”楊钰歎服。

旁邊的談嘉山習以為常地從手包裡掏出一袋手指餅幹,丢在何應悟懷裡,朝楊钰說:“讓他吃,我都擔心他要是哪天餓過勁,晚上夢遊時把我當肘子給啃了。”

“所以你們倆睡一間?”

楊钰敏銳地捕捉到了關鍵詞,八卦的雷達豎得老高。

何應悟咔吧咔吧地啃着餅幹,解釋道:“談老師說怕你半夜來敲門挖牆腳,把我放在眼皮子底下睡覺他會安心點。”

“小談你少看點偶像劇吧。”楊钰笑得直抖,筷子上的一粒花生米在空中晃悠了半天,最後還是掉在碗裡,“我不是那種阻撓你們玩'他逃他追他插翅難飛'小遊戲的惡毒女配,别被害妄想了弟弟。”

談嘉山從何應悟捧着的餅幹袋子裡拈了根餅幹叼着,皺着眉頭在手機上認真寫筆記,裝作沒聽見耳邊來自楊钰的嘲笑。

被警告眼神禁言的拆台小何吃完最後一根餅幹,蒸菜剛好出了籠。

魁梧的中年男人像一節風風火火的噴汽火車頭,連端帶拎,一趟便将飯菜上了個齊全。

有豉汁仔排。

豆豉是劉陽蒸菜的靈魂,撮上一把,與姜片、幹辣椒粉和生抽等調料一起,将冷水下鍋焯過的剁節仔排蓋得七七八八;再淋上半圈白酒半圈醋,拿冷的山茶油潑過一趟,利口鹹甜、滋味豐富。

還有芋頭肘子。

香芋甜糯、肘子肥潤,風馬牛不相及的兩樣東西片成厚塊、交錯上汽,蒸出來居然恰到好處——綿密粘牙的芋頭浸滿肉汁、彈如果凍的肘皮香而不膩,随便一勺,便能送下小半碗米飯。

煙火味最濃的莫過于那碗小魚。

在湘省水質好的地段,有一種蠢到拿根鞋帶子綁粒灰都能釣上來、釣魚佬鈎起來都得丢去喂貓的小魚,它們被稱作“肉嫩子”。

肉嫩子薄薄一片、肉少頭大,真拿來做菜的人家不多,但其卻是湘省特産火培魚的重要原料。

火培魚其實就是拿谷殼和桔子皮作燃料,小火慢慢焙幹的開腹肉嫩子。

被焙過的小魚幹而不柴、刺軟肉香,若是與腌過的蘿蔔幹和螺蛳肉一起,挨上頓螺絲椒的大火爆炒,能饞到連着廚房的鄰居們紛紛捧着碗來家裡串門。

但一桌子菜裡味道最搶風頭的,還得是店裡的招牌菜——

醋蒸雞。

尾羽還沒長齊的仔雞燙去腥味,澆上調料和剁椒、白米椒、紅線椒混成的碎丁,上籠二十分鐘,那酸香味兒能撈出飽得不能更飽的胃底的那隻鈎子。

“好好吃!好好吃啊!”

何應悟一連添了四五碗飯,邊吃邊小聲碎碎念,吃相香到叫同一桌的談嘉山和楊钰都忍不住多盛了一碗飯。

最後幾人幹脆又加了份醋蒸雞。

劉陽說普通話的不多,聽了何應悟這行人幾耳朵沒什麼營養的聊天内容,隔壁桌的大爺主動搭讪道:“你們不是劉陽人吧,也是來看煙花秀的?”

正在與楊钰進行筷子大戰、争奪碗裡最後一塊醋蒸雞的談嘉山愣了一下,随即笑着點點頭,順着大爺的話題應下。

比起蒸菜,劉陽的花炮要更為知名。

盡管現在大多數城市下了禁止燃放煙花的規章條例,但每逢過年過節、大型慶典,劉陽産的大型焰火總是能将氣氛推向新高潮。

為了吸引遊客、籠絡招商,每逢跨年,劉陽都會舉辦一場由當地煙花藝術家團隊主導的大型的煙花秀。

幾人來的時間趕巧,剛好能融入沖着觀賞煙花秀的遊客裡,倒也不算顯眼。

出發前,三人提前做了分工。

何應悟嘴最甜、長得也難讓人有防備心理,套話的任務理所當然地落在了他的頭上。

無需談嘉山使眼色,機靈的何記者便立馬端着茶水轉了個身,自來熟地和大爺唠起了嗑。

“是啦,我和哥哥姐姐特地從外地趕來這邊看煙花呢,結果忘了提前準備,天空劇院的小程序裡的票都賣空了!”

“哎呀,沒買才好!”說到這個,大爺連連擺手,“我們本地人都是去賜金灘和錦城大道邊上看的,哪裡需要要花這個冤枉錢哦——”

“哇!還好我們還沒買……果然出來旅遊還得多問問本地人。”

何應悟從進店時,便留意到了擺在收銀台旁邊的貨架上那一溜與姐弟蒸菜館中包裝類似的在售土特産。他故意遞了個話頭,問:“對了,叔您有适合做伴手禮的特産推薦嗎?”

大爺作為老劉陽人的榮譽感,在給外地人介紹老家時早已油然而生。

再加上本來就很少有人受得住何應悟那對飽含誠摯和崇拜的大眼睛,大爺原本隻開了條縫的話匣子,不多時便被翻了個底朝天:“特産啊……花炮你們又帶不上高鐵,可以買點紫蘇酸棗餅、劉陽炒米、幹豆豉,還有幹子豆腐回去?”

大爺為難地撓了撓頭頂為數不多的幾根頭發,有些不大好意思:“這些也不好說是劉陽獨有的,因為你在湘省的各個炒貨店都買的到。硬要說特色的話——這家粉蒸肉的五香粉、蒸碎魚頭的剁椒、火培魚和臘鴨,都是他們自己做的,别的地方可沒這味道。要不你捎點回去?”

“不買了,昨天我們在姐弟蒸菜館吃飯時買了不少呢,又貴,味道又不太好。尤其是那個剁椒,油汪汪的,又鹹又陳。”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