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甯溪收到了校長發給他們的文件。文件内容并沒有透露太多,隻是學生們的照片、名字、出生地,最後附有教會方面的聯絡人,後勤保障的負責人以及其他注意事項。
那之後的兩周裡,他和艾德裡安在考試的間隙中抽空見了幾次面,确定具體的流程和時間表,這并不難,也沒有産生什麼分歧。艾德裡安幾乎将所有事都考慮到,看得出來他非常重視這個活動。
“考試怎麼樣?”艾德裡安問道,像閑聊一般的輕松語氣,路過的人将會誤以為他們是多熟悉的朋友。
“把試卷上能填的空都填上了。”甯溪含混地回答。
“這次你依舊選擇将自己的分數控制在低空飛過的區段?”艾德裡安的語氣不知該解讀成欽佩還是嘲笑,“這絕對是一種愚弄教授的行為。”
“我不知道你在說什麼。”甯溪裝聾作啞,并繼續玩手上的填字遊戲。
艾德裡安将禮帽戴在頭上,“明天學校将關閉,所有學生回到自己家中。我會想念你的,甯。”
“我甯願不要,你不能想些更有價值的東西?”甯溪說。
“我正在做那些我認為有價值的事。”艾德裡安露出一個完美的微笑,“我能在假期給你寫信嗎?”
“不要妄想我會把家庭住址洩露給你。”甯溪堅定地拒絕道,“學校已經不夠你施展手段了?”
“好吧。”艾德裡安語氣中有明顯的失望,他竟然以為甯溪會答應這個要求,他的腦子被打傻了不成,“如果你改變了注意,那就寫信給我,你知道地址。”
“假期快樂,甯。”
“……假期快樂,費因。”
甯溪狐疑地看着艾德裡安離去的背影。
通常艾德裡安不會這麼輕易地放棄,他固執得可怕,又有超強的計劃性和行動力,他不達目的誓不罷休。而不是像現在這樣,隻是接受拒絕,然後離開。
甯溪不由去想,艾德裡安在密謀什麼?他那顆漂亮腦袋裡又醞釀了什麼陰謀詭計?
填字遊戲裡的最後一個方框被填滿,甯溪凝視着紙面兩秒,紙張上的字母開始重新排列組合,形成一組新的填字謎題。
他的行李箱就在身邊,絕大部分重量來自于書本。
他的日常夏裝材質相當質樸和粗糙,并且因為跟不上他的發育期身高長勢而顯得有些捉襟見肘。
和他的同學相比,或許他們家的仆人都比他光鮮亮麗。
五分鐘等待後,終于有一輛四輪馬車停在他面前,他把行李箱搬上馬車後備箱,和另外三名學生同乘,馬車會把他們送到特拉明德火車站。
在那裡,他将搭乘一輛蒸汽火車,花費倆個小時的時間,回到他出生的城市——普威爾。
另一邊,艾德裡安和他的朋友們也在一輛馬車上。他們有四個人,但其他三人卻甯願委屈地擠在一起,讓艾德裡安獨自霸占寬敞的座位。好似艾德裡安身邊的空氣是多麼聖潔,不容他們玷污。
馬車的車廂是封閉性的,隻有兩扇窗戶映照着街景。在這樣親密的環境下,他們對艾德裡安的态度卻愈發恭敬。
于道爾偷偷地觀察艾德裡安的表情,小心翼翼地發問,“大人,我不明白,您為什麼頻繁和那個人接觸。他根本不值得您花時間。”他厭惡地皺了皺眉,甚至不願意直呼其名,侮辱他的嘴巴。
“我假設每個人都有一個名字。”明羿說話時,甚至沒有将視線從馬車車窗上挪回來。
“你我都知道我指的是誰,沒有必要提及名字!”于道爾壓抑着怒火,低聲朝明羿咆哮。
被于道爾和明羿夾在中間的阿倫從書本中擡起頭來,茫然地左顧右盼,“誰,你們在讨論誰?”
于道爾為他的朋友可悲地遊離于狀況之外而歎息。
“這是一份工作。”艾德裡安說,“校長給了我一項任務,而他是選定的合作夥伴。我們沒有任何反對的餘地。”
艾德裡安在一瞬間獲得了其餘三人的矚目,于道爾準确捕捉到了其中的重點,“校長?為什麼校長會看重他?”在最後一個音節上,于道爾暴露出了他的咬牙切齒。
“這是一個好問題,于道爾,我也很想知道。”艾德裡安說。
“他是原人,沒有錢、沒有聲望、沒有才能,也毫無外表可言。”于道爾迫不及待地羅列自己的觀點,“我們都看到了,他甚至買不起一套像樣的衣服,誰還會穿自己十四歲的褲子和外套?這幾乎是一種恥辱,也許他能在垃圾堆撿到一身更好的服裝。”
于道爾因為自己惡毒的話語而洋洋得意,但他迅速因為艾德裡安冷酷的眼神緊張起來。
“我們有理由相信校長的眼光,或許,他隻是注意到了一些我們錯過的信息。”艾德裡安說,于道爾在他銳利的目光下已經深深低下了頭顱,“你說是嗎,于道爾。”
“您……您說得對……”于道爾的身體顫抖着。
艾德裡安暗暗搖頭,有時他不知道該如何評價身邊這些蠢貨們,他們絲毫和勇敢、正直、無畏不沾邊,隻有偶爾流露出來的一些小聰明以及長期耳聞目染培養出的政治敏感度還算值得稱道。
也僅此而已了。
阿倫觀察着車廂内的氣氛,判斷艾德裡安的态度,謹慎地開口,“如果你們的讨論對象是甯溪的話,我曾經在圖書館的深處遇見他。他正在看一本非常深奧的符文書,我敢說即便是九年級的學生也難以理解。當時我并沒有太在意,因為甯溪的符文成績并不理想,我以為他隻是漫無目标的獵奇……”
“真的嗎,我們的同學,甯溪?”明羿坐直了身體,表達出探究的興趣,“我甚至不記得他長什麼模樣。”
于道爾悶悶地說:“别廢那個勁了,通常情況下你隻能記住美女的臉。”
明羿冥思苦想無果,隻好承認:“……我對辨認男性的臉部特征不太在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