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家家主楊邱,今年六十又一,父母都于他青年時便離世,近些年同房隔房的兄弟也漸漸凋零之後,他就越發的心焦了起來。
有方仙自蓬萊而來,精通陰陽、五行、相術、占星、五音、蔔夢,曾以卦象為楊家主預言禍事,不得信。
楊邱果真遇禍之後,深悔之,特地千方百計尋找這些齊地的方仙,珍而甚之地将其請到楊家奉養。
所謂齊地,乃是如今的青州渤海等處,因先秦是齊國之領土,而這些方術都是從夏商便流傳下來的密術,所以依舊自稱來自齊地。
真是做戲都不做全套,黃月英心想,既然厚着臉皮說那是從夏商就流傳下來的密術,怎麼不用夏商朝的地域稱呼啊?
怕是時間太久遠無從考據,方術們找不到殷商時山東這些地方的地名,便編了個戰國末前秦時期的稱呼了吧。
這種稍微讀了些書,看了看史就能看破的騙局,多數累世詩書傳家的著族都不會信,但偏偏就能騙到兩種人。
壽命将近又掌握大權的帝王,壽命将近又沉迷享受的大戶。
英明神武的秦國始皇帝,一生縱合捭阖運籌帷幄,滅六國一統天下,統度量文字奠定王朝一同,但晚年卻被方術欺瞞,隻為煉制所謂的“長生不老”藥丸。
所以秦皇醒悟後,坑殺供養的兩百多名方術的做法,在當時并沒有被大肆批判,即便在漢初反思秦朝的大背景下,也并沒有被誣陷成“焚書坑儒”的。
儒家,道家,墨家,陰陽縱橫諸子百家的學說中都不乏順應天時、順應自然的理念,笃信這些學說的讀書人大多數都不信方術。
即便後來這些哲學學說被皇權用以作為了政治手段,其後的應用中也往往變成了對彼此的相互制約,但讀書人大多還是理智又清醒的。
皇帝因為天災要下罪己诏,但之後往往還是要廣召天下賢士求對問策的,聰明的上層統治者們都還是知道,想要解決天下的問題,絕不是僅僅追求個人的道德能實現的。
這些術士其實是偏離在這些哲學學說之外的,自奴隸制夏朝留下的巫術的遺存。
自從有了為帝王求長生的需求,便開始用各種礦物制成所謂丹藥,短期或許有短暫興奮作用,長久下來幾乎必是中毒的結局。
但擁有了一切的帝王對此孜孜以求,漢朝的皇帝又多短命,前漢還好一些,多數皇帝至少都至不惑,後漢的帝王啊,那是活到成年已算夠本了。
桓帝在位期間,也供奉了來自身毒的一批巫師,哦,就是印度佛教的前身教徒。
帝王們追求不靠譜的長生,但大臣們可不傻,無傷大雅地養幾個人,搞搞煉術,吃些丹藥且都不管,術士們想要再往上走走就不好操作了。
可皇帝畢竟隻有一個,又不能以此顯貴,術士們還是想要發展壯大的,怎麼辦呢?
還是從老祖宗那裡想辦法,術醫同修。
所以這些術士就如同從前巫醫不分家時一樣,一邊修占蔔方術,一邊修巫師醫技,但這種醫技,真正的醫師如華佗等人是絕不承認的。
而楊家今日就有一場巫醫的儀式。
年邁又常身體不适的楊邱,三月前背上生了瘡,這類病症本是同濟堂王醫師專擅,楊家此前也是先求的正經醫師,但王醫師開的方子陸陸續續吃了兩個月都沒有好轉。
楊邱畢竟年紀大了,經不起病痛折磨,又實在怕死,奉養的那群術士便鑽了空子。
“一個月前,趙天師說,他可為家主做法祈事,消除病痛……”此刻站在楊家的庭院裡,看着莊重布置的祭台,柳廷小聲這麼對着黃月英說道。
趙天師是那群方術的老師,楊家一共養了術士近百人,都是趙天師門下的,這些方術們也搞讀書人天地門生那套。
柳廷接着說:“趙天師說,儀式不能輕易,家主要齋戒忌食,日日避開傷處沐浴淨身,周身的用度用具都要日日輪換,以免沖撞了海外方仙……”所以才拖到了今天。
這不就是保持幹淨衛生嗎?生瘡大部分都是因為細菌感染,而細菌感染的原因當然就是日常不注意衛生了,細菌感染後的這些舉措對恢複自身免疫功能,防止傷口惡化當然是很必要的。
黃月英和華佗對視一眼,華佗和黃月英對此病症的解釋雖然不完全相同,但多年行醫經驗和日常生活總結,對症的處理卻大差不差,兩個人互相看了看,心裡都有了數。
還沖撞了海外方仙?果然拉出來了靠海的蓬萊做引子,便可名正言順地把莫須有的海外仙人當做招牌了?利用人們對于未探索地域的無知,虛構出了給人無限遐想的神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