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龍寺消失了!”
天剛亮,青龍寺消失無蹤的消息便長了腳似的傳遍了長安城中大小犄角旮旯。上至官員内眷、下到小兒乞丐,無一不在議論長安第一寺的憑空不見。
“應是佛祖顯靈!五更天我打更路過青龍寺,隻見那青龍寺上方紫光大綻,紫氣團團,乃無極祥瑞之兆,若不是佛祖顯靈,占了半坊的青龍寺怎會突然消失!”
“這位仁兄說得對!卯時初我開門做生意,正見青龍寺裡忽然鑽出來一隻花紋白虎!那白虎好生威武,長約兩丈,額生花紋,通體雪白,不是大勢至菩薩的坐騎又是甚!”
“是真的嗎?真有此事?”
“如何不真!前面兩位仁兄所說的句句屬實,有我在萬年縣做衙役的表親為證!我那表親還說了一個事,說這青龍寺主持同光法師佛法高深,法相莊嚴;他身邊四位護法也皆慈眉善目悲憫相,佛祖将這五人連寺帶人同帶去西方極樂世界咧!”
“情景一樣,但我那做金吾衛下人的遠房親戚倒有另一種說法。”
“噢?仁兄何解?”
“我那親戚說,當晚佛祖顯靈青龍寺,是沖着鎮國武威将軍與平陽長公子之子、聖上逾距特封的衛國公去的。道那夜衛國公受邀到青龍寺與同光法師論佛談道,未幾時,青龍寺内便紫氣東來,滿室馨香,據他家中上了年紀的長輩講此情形和衛國公出生之時一模一樣。”
“衛國公?那不是風流滿長安的放蕩纨绔麼······”
“仁兄此言差矣。衛國公如今雖風流驕縱,七年前卻是我大唐開國後首位十六歲便挂帥上陣的少年将軍!如今我大唐所轄蔥嶺以西的疆域,全是國公爺率領安西軍,一城一城重新打回來的。”
“此言不假。我常年來往與西域絲綢之路,安西都護府所轄五州十六城,皆對衛國公敬若神明、仰若神祇,便是我大唐的宿敵突厥、烏孫、吐蕃等部落,一聽到衛國公的名字也常聞風喪膽。”
“哈哈哈,大唐有此少年将軍,乃我大唐之幸也!
“如此英武少年郎,我輩男兒也當如是哉!”
“英武?非也。聽聞因衛國公容色甚美,當年不少外邦番夷甚至戰場上兵士将領皆被國公爺的容貌所攝過,兵敗後想求娶我大唐少年将軍的比比皆是。”
“據傳當年安西軍因此還有一支神秘的衛隊,喚作鬼面軍,乃衛國公親衛,其名便是因為國公爺當年為了擋爛桃花,上戰場戴獠牙鬼面而得名。”
“是矣。因衛國公之容貌,安西番蠻稱之為“圖雲梅朵”,翻譯過來就是“桃花将軍”。這位桃花将軍,曾是多少蠻族以及長安貴女的春閨夢裡人呐。”
“那······衛國公如此将門驕子,怎如今願安居長安,挂職在司天監,做一富貴閑散人了?”
“這······”
“不可說······”
“有何不可的?長安城中人盡皆知,相傳衛國公其實并非薛将軍與長公主之子,乃先帝的兒子······”
“這可不能瞎說,要掉腦袋的!”
“這可不是瞎說,我也聽過。據傳那衛國公與先帝長得六七分相似,宮中傳言,當年先帝為報長姐舍子相救而痛失親子之恩,将薛貴妃所生的第二子養在了衛國公府。”
“無稽之談。容貌相似不也正常,自古外甥肖舅,國公爺的母親乃先帝一母同胞之姐,長得像也應該。”
“這······天家秘聞,是真是假我等小老百姓便不得而知了。不過觀當今天子所為,此傳言也并非空穴來風,畢竟衛國公當年十九歲就封印回京,實屬異常。據傳是聖上怕自己這個親弟弟坐大,連下七道密旨送往了安西,而安西軍将領不服者衆多,還是國公爺安撫好部衆,自己主動回來的。”
“這話你也敢說,真是嫌棄自己命太長了!”
“是我多嘴,是我失言!諸位就當小老醉酒說了胡話。”
“來來來,喝酒喝酒,莫談國事,莫談國事。”
“此言差矣。國事可談,當今天子仁德,登基後更是勵精圖治、四海安平。管它什麼天家秘聞不秘聞,我等有此聖上,乃我等百姓之福,我大唐盛世之景,亦指日可待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