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网

繁體版 簡體版
恋上你看书网 > 殺他時我總下不去手 > 第49章 啟程皇都

第49章 啟程皇都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波南國的犯人屍首被清理幹淨,百姓們自發備好宴席,請各位将士們前去,以表對他們的感激。

宴席設在煙散城外一個村莊裡,由此村中的人們牽頭,各家各戶幫着燒菜。消息傳到别的城池,知曉桌椅或許不足,便有不少百姓運來自家的桌凳,還捎來了不少果蔬和生肉。

将士們推脫不得,隻得提早到達這村子裡,散入忙活的村民中,幫着砍砍柴來燒燒火。

炊煙裹着柴火燃燒的味道,薄薄地噴在每一人的臉上。

大家夥把沉重的心情收拾好,此刻的人們面上皆是笑容。

春日的陽光和煦,慷慨地落到毅州的每一片土地,照在獲得新生的人們身上。

一道道極具毅州特色的菜肴被擺上桌,百姓們又挖出自己珍藏的好酒,給每一個将士都滿上了一碗。

撲滅柴火,洗淨鐵鍋,衆人落座。

百姓們起哄着要太子說上幾句,坐在上位的蕭鳴淵便站起身,舉着酒碗,站到衆人眼前,轉身笑着,說了些祝福和勉勵的話,接着将碗裡的酒一飲而盡。

席上各位都鼓掌叫好,軍士和百姓一起,吃了頓其樂融融的飯。

大家把飯食吃盡,美酒喝完,就東倒西歪了一片。

蕭鳴澗和幾位将軍酒量過人,喝了幾大碗酒依舊清醒,便幫着百姓把碗筷收了,又利落地放水刷碗。

待一切善後的事都完畢了,倒下的那些軍中将士酒也醒得差不多了,他們便拜别百姓,回到煙散城内。

這一日的時候已太晚,太子一行人隻得把回京的日子往後延了一天。

第二日,天邊才現出一抹刺眼的光亮來,蕭鳴淵已帶着軍中衆人在城門處與蕭鳴澗及毅州将士道别。

為了不打草驚蛇,他們此次回京仍然選擇僞裝。沒有軍旗在隊伍前方飄蕩,但齊整的隊伍仍是浩蕩且雄偉。

他們往低處走去,黑黑的一團逐漸被地平線吞沒,蕭鳴澗等人才回到了城裡。

太子一行人走了兩日,入了遊帆城。

在城主的帶領下,蕭鳴淵到了鄭玄舟的卧房。

書案上疊着幾本書籍,是前人所寫,有關毅州的土壤、作物及各城池百姓的秉性等等。

蕭鳴淵粗略地翻了幾翻,裡邊掉落出不少小紙片,上頭細細寫着鄭玄舟對書中内容的解讀及補充。

他蹲身将散落一地的紙片撿起,細心地夾回。

鄭玄舟所留下的親筆不難找,就壓在這些書的下邊。

蕭鳴淵把這一沓厚厚的紙張抽出,發現了最上面的一個信封。

是鄭玄舟的遺書。

鄭玄舟在開篇寫不知這遺書會由誰親啟,或是某個城主,或是某個百姓,又或是某個士兵,但他都要懇請這人把遺書下面及上面的那些書和筆迹拿給遊帆城的城主,最好完整摘錄一份,傳回皇都,再把他的親筆交給下一任知州。

通讀全篇,鄭玄舟還是在托付他的毅州百姓和毅州城池,極少的筆墨提到了他自己。唯有在最後的寥寥幾行,他寫道:

“回顧鄙人一生,自以為問心無愧。鄙人自呱呱落地時至今,從未做過損害他人之事。鄙人自上任知州一職至今,未曾愧對毅州的百姓和皇天後土。可每每憶及京中年老的雙親,鄙人常愧疚鬧心乃至潸然淚下。十六那年,鄙人中舉,可謂是舉家歡喜。鄙人卻轉眼請命毅州知州,抛下高堂。此後山高水遠,父母如同失了鄙人這個不孝子。而今鄙人既死,唯願老父老母得以享天倫之樂,與吾妹一家和美。”

遊帆城城主觸景生情,眼裡早有了淚。隔着淚眼,看那太子殿下讀完鄭大人的遺書,就如石化了一般,呆愣愣地握着這紙張不言語。

城主努力将心情平複,過去輕聲提醒着太子:“殿下,時辰不待人,還望殿下莫悲傷過切,帶領軍中各位早些回到皇都,把毅州的情況一一說了,也好讓鄭大人放下心來。”

蕭鳴淵吸了吸鼻子,着人把鄭玄舟的遺書裝好,再吩咐城主尋一字迹齊整的人來,要他不日便開始抄寫鄭玄舟的手書。

城主應下,蕭鳴淵再三叮囑定要護佑好鄭大人所有的手迹,才帶着軍隊再次往皇都趕。

太子一行人離先前商議好的皇都城外埋伏的那幾處客棧還有十日左右的路程時,太子就寫了信往毅州傳去。

待他們到客棧裡零散住下,恰好煙散城内的蕭鳴澗得以收到信鴿帶去的消息。他們也就可以安心住着,靜待蕭鳴澗和遲水二人的靠近。

……

在煙散城住了這一月有餘,蕭鳴澗和遲水幫着毅州的百姓修整城池和住宅,日日混在百姓堆裡,和百姓同吃同住同幹活,看着煙散城慢慢剝離了戰争後的樣子,他二人很是欣慰。

這日太陽剛從西邊下去,天空是無雲的白淨,遲水在他二人借住的小院裡剛擺上晚飯,蕭鳴澗就從外邊抱着隻鴿子回來了。

遲水擡眸看他,而後又繼續擺着碗筷:“殿下來信了?”

蕭鳴澗把那封短信放到遲水手裡,一面帶着鴿子往屋内走,一面說:“是,皇兄他們到皇都附近了。阿水,我們差不多得上路了。”

遲水坐下,給兩個人的碗裡都盛了飯,又給蕭鳴澗的碗裡夾了幾筷子他愛吃的菜,恰好蕭鳴澗寫完回信出來。

他給鴿子喂了些吃食,就把它放飛。

“我們明日走?”

蕭鳴澗抓起筷子,回道:“好。”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