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网

繁體版 簡體版
恋上你看书网 > [三國]太後篡位進行時 > 第92章 守株待兔

第92章 守株待兔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若曹丕公然走出客棧,必招搖過市,而僧彌之姿的支謙,以沙門之身入市,往市中購佛法器物,或不甚惹人注目。

妫覽、戴員之輩,未必緊盯不放。

畢竟,江東僧侶在孫權之廣布下,各郡皆有其蹤。

僧彌之姿,入市出市,不甚惹人注目,較之曹丕,自是隐秘許多、讓人放心許多。

于是,郭婉稍事籌備,遂與支謙共離客棧,往市中而去。

市在坊北,二人謹慎穿行于攤販之間,既覓所需之物,又時刻留意周遭動靜,以防不測之虞。

郭婉雖冒被緊盯之險,但其出客棧,并非無的放矢。

方才,聽支謙所言誦經,實則乃是她憶及一齋僧古俗。

何謂齋僧?

據《梵網經》卷二所載,若遇疾病纏身、國家危難、賊寇侵擾之時,或父母、兄弟、師父、阿阇梨等至親之人亡故之日,乃至其頭七、乃至七七四十九日之内,皆應虔誠誦讀、宣講大乘經律,舉辦齋會,以祈求福報。

舉辦此等齋會之僧,即是齋僧。

自魏晉以降,“齋僧法會”頗為盛行,王侯貴族常行之。

至唐代,其勢愈熾,屢有萬僧齋之盛舉,如《大唐六典》所載:“凡國忌日,兩京定大寺觀各二,散齋。諸道士僧尼,皆集于齋所。”

《五代會要》亦載:晉天福五年,令每遇國忌,行香之後,齋僧一百人,永為定制。

何時舉行齋僧法會乎?

最近的,就是孫翊的頭七。

人死之七日,名曰頭七,常延請僧衆,設齋超度。

至于孫翊之頭七,是否會設此齋僧法會,郭婉微眯雙眸,心中暗自思量。

途中,郭婉似不經意地問道:“居士,可谙熟齋僧法會之儀軌乎?”

妫覽、戴員之徒,拒擔弑孫翊之罪,皆委過于邊鴻。是以于孫翊之祭拜之時,想必不緻草率從事。

其齋僧法會,料必舉行無疑,以全禮節,俾其親屬得以盡哀思之情,緻其敬意。

支謙輕撫着手中一串佛珠,目光平和地望向郭婉,緩緩言道:“小僧雖習得齋僧法會的儀軌,然,在吳縣之地,因家師三藏法師在此,故多由家師代勞,為王公貴族舉行法會。”

“小僧則多在一旁靜觀,以學其精髓。”

郭婉聞其言,眸中初現訝色,旋複歸于甯靜,微微颔首,支吾而言曰:“哦……原來如此。今日得居士相陪,共選佛門之器,亦是幸甚。”

言訖,乃轉身顧市集之上琳琅滿目之佛具,随支謙之目光,落于一古樸精緻之引磬上。

支謙輕取之,細觀其紋理,辨其音色。

“此引磬音色清越,質地純良,誠法器中之佼佼者。”支謙含笑謂郭婉曰。

郭婉亦近而觀之,見引磬表面光滑如鏡,輕擊之下,其聲悠揚深遠,似有靜心安神之效。

“居士眼光果然獨到,此引磬确非凡品。”郭婉颔首稱譽。

支謙微微颔首,複将引磬置回原處,又取另一引磬以比較。

經一番挑選,二人終得滿意之選。

支謙輕撫其器,目中流露出對佛法之敬畏與虔誠。

“有此引磬,誦經之音将更加莊嚴。”支謙感慨而言。

郭婉微笑以對:“願此法器能助居士于天下間廣弘佛法,利益群生。”

郭婉與支謙在市集之中緩緩踱步,看似漫無目的,實則郭婉心中另有盤算。

她故意與支謙在各類佛道器具前流連忘返,細細品味每一件法器的韻味,實則眼觀六路,耳聽八方,時刻留意着周遭的風吹草動。

就是在瞎逛,但卻不回去。

似乎在等待着什麼。

又像是在尋找着什麼。

忽而,一抹異樣的身影躍入她的眼簾——

幾位身披素缟、面色沉郁之士,腳步匆匆,直奔佛道器具之市,低聲細語,似乎在詢問着什麼緊要之事。

郭婉心中暗自思量,遂以低沉之音對支謙道:“居士,君且觀彼處。”

言罷,以眼神示意其方向。

支謙順郭婉所指,目光落于那幾個身披麻衣之人,眉宇間不禁微蹙,似能覺察到一股不同尋常的氣息彌漫其間。

“觀此等人,似是家中有喪,有親人亡故,故而前來市集采購法器,以備法會之用。”支謙沉吟道,言罷,目光不由自主地轉向郭婉,眼中閃過一絲好奇之色。

先前郭婉正與他探讨齋僧法會之事,而今此景,仿佛與之息息相關。

支謙心中不禁暗自思量,這世間之事,何以如此湊巧?

莫非其中另有隐情?

丹陽之地,雖亦佛法廣傳,信徒衆多,然其僧院規模,似尚未及普濟禅寺之盛。

是以孫翊家中為祭拜明府君而舉辦齋僧法會之時,需入市采買法器,此舉實屬合情合理。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