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网

繁體版 簡體版
恋上你看书网 > [三國]太後篡位進行時 > 第95章 脫卻喪裳

第95章 脫卻喪裳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昔孫策雄踞江東之時,已聞廬江皖縣有橋氏二女,姿媚絕倫,名動四海。

遂與摯友周瑜,同詣橋公門前,願結秦晉之好,卒各得大橋、小橋二佳人,一時傳頌千古,史冊昭昭,令人欣羨。

當初孫策與大橋是多麼的羨煞旁人,如今大橋夫人的際遇就多麼讓人憐憫。

因為,成親僅逾四月,孫策遽然仙逝,大橋亦随之而嫠。

孫策既殁,大橋的境遇殊為可悲。

以策之子嗣尚幼,未能承繼江東之偉業,而大橋之美豔,又易招嫉妒與禍患。

曹操曾垂涎二橋之姿色,私誓曰:“吾願蕩平四海,以成帝業之基;亦願得江東二橋,置之銅雀台中,以娛晚歲,雖死無憾!”

由此可見,二橋的傾城之姿,魅力無雙,諸葛亮亦曾借此為由,挑撥周瑜之怒,共謀抗曹大計。

至于江東的基業承繼,孫策已預為籌劃,悉歸孫權之手。

而大橋與今之徐氏相類,皆無嫡親子嗣。

孫策僅有一庶子,名曰孫紹。

今大橋獨居江都,悉心教養孫紹,其中甘苦,唯有自知也。

不過孫權猶疑忌未消,既慮其子長成後受人蠱惑而圖大業,複恐大橋的美色為江東招來禍端。

故,孫權終将大兄孫策妻兒逐出吳郡,遷往江都,遠離孫吳的權力漩渦。

稱帝之後,孫權封孫策之子孫紹為“吳侯”,旋又改封為“上虞侯”。

陳壽在《三國志》中,曾譏孫權曰:“割據江東,策之基矣。而權之尊崇未至,策之子僅得侯爵,于義實有不足。”

此言之意,乃謂江東之天下,實為孫策所創,而孫權對其後裔的關照,殊為吝啬。

孫紹之爵,僅止于侯,于理義上,實有虧欠。

聞郭婉言及橋夫人,徐夫人神色黯然,怔然良久。

數日之前,徐氏還與夫君孫翊,言及此可憐的早寡兄嫂,且欲待丹陽局勢稍安,便往江都探視嫂嫂,相陪數日。

豈料僅隔數日,彼亦步嫂嫂之後塵,痛失夫君矣。

“步橋夫人後塵?此言何解?”

徐夫人聰慧過人,自不難揣度己身當下之境,恰似當年小霸王殁後之大橋。

但是,雖境遇相仿,然徐夫人不解郭婉所謂“步其後塵”之意。

蓋因徐夫人自覺與大橋似有不同之處。

大橋孀居江都,昔日乃江東之主母,曾有“龍馭”之繼,而今徐氏則為孫權弟婦,宗理上于孫權并無大患。

郭婉淡然言之,并無恫吓之意:“正因橋夫人乃讨虜将軍之兄嫂,故将軍或有照拂。而夫人僅為弟婦,讨虜忙于俗務,恐難周全。”

孫權之所以稍護大橋,乃因其存在或撼動己身的地位,而徐氏則微不足道,其日後之境遇,全憑天命所歸。

孫權忙人一個,無暇顧及于她。

徐氏聞言,卻不上當,摒棄腦海中紛擾之思,繼而啟口問郭婉道:“吾若連此等自救之策皆無,活之亦無用。且夫君已逝,城中人心惶惶,若以健奴護我出城,更添憂恐。”

徐氏并未被郭婉牽着鼻子走,不過也洞悉了戴員與妫覽掌權後丹陽的局勢。

她也知道自己難以逃脫妫覽之手。

唯有……

殺之。

“健奴難敵強兵,力沖出城,非善策也。”郭婉否定了徐氏欲倚二三十府中壯仆而離丹陽之念。

木棍怎敵铠甲?

雙拳難擋衆足。

縱彼府中親信壯仆勇猛無雙,亦難與郡中持甲胄利器之官兵相抗。

思緒繁複,徐氏終是搖了搖頭,心中本無意逃離。

經郭婉一番情感激蕩之言,她方回過神來,問道:“女郎與法師急于歸都?”

“待宛陵局勢稍穩,出城自非難事,無須急于此刻。若有所需,可于此處取些物件應急。”

徐氏心生疑惑,逐漸感覺到不對勁。

郭婉言下之意,似其自身處境更為兇險。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