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堂上坐了二三十個孩子,孫秀娥坐在外頭樹蔭下,托着腮看着裡邊念詩的肖克岚,嘴角浮起一絲微笑。心裡盤算着往後每月的收成,這間茅舍是她花了五兩銀子修繕的,可不能做賠本兒買賣。
三十人孩子,每人每月五斤米五斤柴,家裡三個大人一個孩子吃都吃夠了,還能再勻一些到酒館,這倒是省了一筆開支。以後肖克岚若是考試考不中,那也不至于餓肚子。
聽着課堂上傳出的綿綿詩句,孫秀娥坐在樹蔭底下,不知不覺打起盹兒來。
臨近晌午,私塾放課了,孫秀娥被周圍孩子們叽叽喳喳的說話聲吵醒。
肖克岚最後一個離開,走出來發現孫秀娥還在外面,詫異道:“你怎麼還在這兒?”
孫秀娥趕着驢車過來,“就這一輛驢車,我走了你怎麼回去?”
肖克岚手一撐,坐在了米袋上。
驢車緩緩駛動,孫秀娥駕着車,回頭看了一眼閉目養神的肖克岚。
“累嗎?”
“不是,就是有點習慣。”
“過幾天就習慣了,我覺得你講得挺好,比我小時候的那個教書先生教的還要好。”
“嗯……”
“以後你自己來,這驢車給你用,記得下午回來牽到酒館去,我還要用它拉磨呢。”
“哦……”
“還有幾個孩子沒繳柴米的,說過幾日再補上,你多問着點别忘了。”
“好……”
-
十月秋收,家家戶戶都忙着地裡活兒,有大一些的孩子會幫着作農活,來私塾上課的人也少了,十來個零零散散坐着。
肖克岚望着驢車上的大米和幹柴,這瞧上去比上個月少太多了。
“先生!”
他低頭側過來,這是村子裡小花,雖然才七歲,每次上課很認真。
小花輕輕柔柔地說道:“先生,我奶奶前幾日病了,我照顧她就沒到山上拾柴,那五斤柴我明日再交行嗎?還有這兩個月的大米,我娘說隻能秋收後再給您。”
肖克岚撫摸了下小花的腦袋,溫聲道:“不打緊,何時補上都可以,實在沒有的話就算了。”
到了下旬的時候,家裡快沒米了,小翠跟孫秀娥說,讓她下次回家帶點回來。
孫秀娥覺得不可思議,按理說肖克岚從學生那裡收的那些,家裡吃應當完全夠了。來到廚房一看,果然米缸裡隻剩下一兩頓的米。
小翠說道:“老爺這月初帶回的米隻有二十多斤,這哪裡夠吃啊?”
孫秀娥趕到書房來問肖克岚,肖克岚翻着書漫不經心回道:“正是秋收,來上課的孩子也不多。”
“有多少人啊?那也不至于二十幾斤吧?”
面對孫秀娥質問的語氣,肖克岚才緩緩放下書解釋道:“村民們日子都拮據,繳不上來也是情理之中。家裡又不是差這幾斤米,何苦為難人家呢?”
話音一落孫秀娥頓時火大,拍桌子罵道:“不差這幾斤米?你知道我修繕那間私塾都花了五兩銀子,為的就是能讓你安安穩穩在那裡教書,讓你收幾斤米回來這麼難?”
肖克岚平複了下受驚的情緒,不緊不慢說道:“早跟你說不去,你偏讓我去。更何況學識無價,怎能拿來做交易?”
孫秀娥臉氣紅了,愣了一瞬,低下眼四處尋找趁手的東西。
“我看你是窮酸勁兒又上來,要不是老娘家裡好吃好喝伺候着你,你收不到糧食喝西北風去啊?人家花岱延都知道上秦家給小姐們教畫畫寫字,換幾兩銀子,你呢?讓你換點大米回來這麼費勁兒呢?”
肖克岚啞口無言,被孫秀娥從書房追打到了院子裡頭。
“你是不是拉不下臉收大米?你不敢我敢,明兒我就跟你一塊兒到雙橋村去。”
想着快二更天了,怕吵醒了孩子,孫秀娥壓制住心裡的怒火,哼聲回了北屋。
院子恢複甯靜,肖克岚輕揉着被打的地方,寂靜的走廊上,是他綿長沉重的歎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