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過了十來日,那老夫妻沒有再找上門來,劉妮的心才徹底放下了。
轉而專心緻志跟着趙知暖學習做菜。
“姐姐,你讓我學做這些菜是準備增加新菜譜了嗎?”劉妮偷偷嗅了嗅自己才炸好的小酥肉,好香啊!
“是也不是。”趙知暖笑道,“就拿這小酥肉來說,和火鍋一起吃毫不違和,可若是換成一盤子蝦仁雞蛋那就不對勁兒了。”
“火鍋畢竟有些限制,像中秋這種團圓的節日,店裡的客人就明顯少了許多。”
“我就想着在城南開個自助餐廳,可以根據季節的變化調整菜譜,這樣一來不受季節、節日的限制,客人花四五十文左右就能吃飽吃好,十分實惠。”
城南有三大市場,除了吉祥市場外還有榮祥、惠祥兩市場,都是小商小販雲集之地,前來閑逛買東西的百姓更是日日不絕。
每個月初一還有廟會,各種雜耍藝人會來廟會上表演讨口飯吃,又會引來一波客流。
逛累玩累了的百姓們總要吃口飯,找個地方歇歇腳。
自助盒飯花上幾十文錢就能品嘗二十幾種菜,味道和别的飯館比不相上下,還怕沒客人進門?
趙知暖将自助盒飯的經營模式和大夥兒說了,衆人紛紛點頭。
說幹就幹,這次趙知暖直接去牙行買了五六個會做飯的小丫頭回來進行系統培訓,手把手将當季菜譜都教會了。
又抽空去牙行尋找合适的鋪子。
這不問不知道,京城的房價可比想象中更加離譜。
一處一百來平,和甯安城暖食記差不多大的鋪面,一個月的租金就要五十兩銀子。
想買?
兩千兩銀子都打不住。
趙知暖苦笑,要是花錢買下,别說裝修買設備食材,連手上的這家暖食記運轉起來都夠嗆。
想想也是,京城百姓本就多,天南海北進京做生意的更是不計其數,無論是宅子還是鋪面都是供不應求。
這皇城根下寸土寸金,地方有限,那鋪子宅子的價格自然飙升。
想到現在鋪面和宅子的來由,趙知暖真想給太上皇他老人家再磕一個。
簡直太貼心了!
經過兩三天的挑選,最後幾番殺價,趙知暖以每個月三十兩的租金租下了城南的一處一百平的鋪面。
這鋪面在一條巷子裡,有些偏僻,離主街還隔了兩條巷子,所以價格也相對較低。
之前的租客開了個私房菜館,因為菜品價格訂得太高而入不敷出。
那房東還好心勸趙知暖:“這城南住的大都是老百姓或是一些小商小販,就算是來逛廟會的也隻是簡單吃一口,能花大價錢安穩坐着吃上一頓的那是少之又少。”
“再者我這鋪子離大街也有點距離,附近的也都是些小鋪小店,開個私房菜館?能有人來嗎?”
“所以趙姑娘,你可得把價格定低一些,你租的時間長,我也不用總是折騰了。”
上一家還沒到租期就撐不住跑了,連保證金也不要了。
将出租的信息在牙行挂出去每個月得花二兩銀子。
若是成交,牙行還得抽取成交價的一成銀子。
這個鋪子本來就不如大街上的那些鋪面好租。
最近這幾年也不知怎麼的,他的這個鋪面的生意總是做不長,每年最少換一個租客。
換完以後空窗時間也長,每個月白白損失二兩銀子。
他也很愁啊!
所以這次将房租一降再降,降到了三十兩一個月,能賺點是點嘛。
房東也就是随口這麼一抱怨,卻被趙知暖抓到了把柄:“王叔既然這麼說,那房租錢您可不能随便漲哦!就算漲價也不能太多,否則我有可能也會幹不下去的。”
房東苦笑:“趙姑娘你有所不知,近幾年别的鋪子都漲價我這鋪子也不敢漲啊,就怕租客沒租多久就跑了,可是.....”
可是越是怕什麼越是來什麼,他這幾年不漲的房租也留不住租客。
有他這句話趙知暖心中就有數了:“我肯定能租到期,王叔若是不放心就增加些保證金,就增加到五十兩如何?”
“不過您也别食言,咱們不如将這些都寫在契約上,白紙黑字的到時候也好有個對證。”
“你這.....“房東一愣随即笑起來,“你這姑娘,十幾歲的年紀做起事來就滴水不漏,着實讓人佩服。”
随後就提筆将剛才二人之間的約定寫進了契約。
店鋪倒是不用太複雜的裝修,可這天氣一天比一天冷,怎樣保持飯菜的溫度才是重中之重。
趙知暖借鑒現代的保溫售飯台的構造,找工匠制作了二十幾個保溫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