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思若看場面越來越混亂,便開口:“這是非對錯,我來理一理。”
她聲音清澈響亮,衆人聞言都停下來看向她。
見隻是個十幾歲的小姑娘,不屑中也有幾分好奇,姑且便聽她怎麼說。
白思若下馬,走到人前:“到底是妹妹勾引,還是姐姐善妒,這關鍵在于傅郎君啊?”
衆人齊齊看向書生傅新。
白思若走到他面前:“傅郎君,你那晚當真沒認出來?”
衆人的眼光都聚集在他身上,書生有些緊張,低頭摸了摸鼻子:“沒有,那晚光線不好,巧兒與賢娘又極為相似。”
“這就奇怪了,即便是晚上,總點了燈吧。姐妹二人裝扮不同,性格各異,你作為賢娘的枕邊人,應當可以察覺出異常。”
白思若直視他:“況且,久别剛重逢,不得說些體己話,問問家裡情況。你一個考中的舉人,不至于蠢到分辨不出啊?”
書生眼珠亂轉:“那天趕路太累,況且幾月未見,難免疏忽。”
“賢娘,你好好看看,這就是你的傅郎,幾個月就不認得發妻了?”白思若看向姐姐。
姐姐臉色發暗,神色遊疑。
白思若目光轉回書生:“姑且就算你真看錯,既然你自己做了蠢事,辜負賢娘,理應更加體恤補償賢娘才是,為何還想休妻?”
書生不自覺後退一步:“因為…因為…我得給巧兒個交代。賢娘…她沒生下兒子,父親…”
白思若冷冷打斷:“别用你父親做擋箭牌,你嫌棄賢娘無子色衰,貪圖巧兒新鮮年輕。你不是蠢,你是壞。”
白思若朝書生步步逼近:
“你認出并非賢娘,但巧兒姿容姣好,你便将錯就錯。
之後以要休妻,令賢娘畏懼妥協,從而能兩女兼收。即便賢娘不從也沒關系,正好借機休了她,換娶巧兒,說不定能生個兒子。
這算盤打得妙啊。”
人群中竊竊私語聲逐漸大起來。
姐姐宛如魂魄被抽,愣在原地。
妹妹氣得指着書生的鼻子:“好你個傅新,你讓我當妾?你一開始就想利用我給你生兒子?”
書生冷汗直流,頻頻拉拽自己衣領,舔着嘴唇:“不是這樣。是巧兒勾引我,是賢娘無子,是父親要休她,都跟我沒關系。”
白思若欣賞他的窘态:“哦,事都是你幹的,錯全是别人的?看着兩個女子為你争風吃醋,甚至大打出手,是不是覺得自己很厲害,很迷人,飄飄然欲仙了?”
書生擡頭,眼裡盛滿怒火和陰狠,蓦然朝白思若撲去:“我可是舉人,哪容你空口白牙,栽贓誣陷?”
蕭惟然眼疾腿快,一腳将書生踢倒在地:“這就惱羞成怒。講理講不過别人,想動手?你可是讀書人,倒是為自己陳辯啊?”
等書生從地上灰撲撲地爬起,姐姐走到他面前,音容沉着:“傅新,我要和離。”
書生大驚,忙拉住姐姐的手:“賢娘,我對你一片真心,況且和離後,你一人如何生活?”
“你的花言巧語我聽夠了,留給巧兒吧。以前如何活,以後照舊,還不用伺候公婆和你,不比以前輕松?”姐姐将手抽出來。
書生臉皮微微抽搐:“你要抛棄女兒嗎?”
“女兒我會帶走。夫妻一場,咱們好聚好散。”
“我是不會讓你帶走女兒的。賢娘你就留下,我們一家人團團圓圓在一起不好嗎?”
“一家人?那你把巧兒趕走。”
書生低頭不語。
姐姐冷笑:“傅新,你到現在還想着兩頭通吃,胃口挺大?也不怕撐死!
我告訴你,我離意已定。你也别想用女兒捆綁我,讓我繼續為你傅家當牛做馬。
你搞清楚,不是我抛棄女兒,是你這個不負責任的父親讓她沒了娘。”
說完姐姐走到白思若面前,朝她曲身行禮:
“多謝姑娘當頭一棒,将我敲醒。
之前一直以為是妹妹的過,從未在他身上找原因。你說的對,他絕不是無意,而是心思太多。
讓我和妹妹鬥起來,他就能坐收漁利。
到現在才看清枕邊人,是我愚鈍。”
白思若将姐姐扶起:“夫人不必多禮,他僞裝太好,現在知曉也不晚。”
“大恩不言謝,姑娘珍重。”說完姐姐便肩背挺直,步伐潇灑地離開人群,走向寬闊大路。
書生臉色鐵青,但蕭惟然站在那,他沒敢靠近。
妹妹一直在旁觀,此刻臉色也好不到哪兒去:“是我瞎了眼,原本看你是端方君子,沒想到是個陰險小人。”
說着也要走,書生趕緊拉住她,壓着火安撫:“她好不容易走了,我可以光明正大娶你。至于之前的話,那都是權宜之計,我心裡隻有你。”
“呸,你的鬼話誰還信?也不怕惡心人。”妹妹将他推開。
書生霎時不再僞裝,陰陽怪氣地開口:“你貞潔已失,誰還會娶你?”
聞言,妹妹杏眼圓睜,柳眉倒豎:
“呦,說的好像嫁不出去是天大的慘事?
姐姐倒是早早嫁人,結果呢?
整日操勞,不僅要洗衣做飯賺錢,要侍奉公婆,要照顧幼女,還要供養你這個廢物!
除了被你嫌棄,她得到了什麼?
看起來比我這個沒嫁人的慘多了。“
瞧到書生愈加晦暗的臉色,妹妹暢快道:
“是我膚淺,以外表觀人。傅新,你書讀得再多,也掩蓋不了你滿腦子卑劣龌龊的惡臭味。
你給的忠告,我謹記在心。”
說完,妹妹眉毛一揚,轉身頭也不回地走開。
書生攥緊拳頭,牙齒咯咯作響。如果不是周圍人太多,他怕是不會就那麼放任妹妹離開。
衆人對書生指指點點,臊得書生臉色黑中帶紅,不敢擡頭。
前腳将别人當傻子耍,後腳自己被當猴子看。
事情就是這麼奇妙,以為自己可以笑到最後,沒想到隻是個笑料。
白思若見目的達成,和蕭惟然離開人群,繼續趕路。
半日後。
二人在路邊茶肆歇息,竟從茶客口中聽說,東照皇朝發生巨變。
短短半月,三皇子景暄墜馬身亡,景暄生母皇貴妃突發惡疾去世,宏光帝下诏退位。
太子景曜登基稱帝,年号--越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