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一時間,梁家門庭若市
姜老爺子是周邊村裡唯二上過戰場還活着回來的,不論是看淡了生死,還是人老随意,反正人家活着主打一個不憋屈自己。
見老梁頭這反應就知道有戲,當下該吃吃,該喝喝。等端上了自家曬的葉子茶,老爺子才道:“咱都是實在親戚,要我說,你就差點實在。你家牽了好幾頭大牲口回來,誰不惦記?這村裡還能讓你吃獨食?”
老梁頭嗤笑,“惦記就惦記,誰還敢搶?真搶,老梁家也不帶怕的。”哪一年跟東陽村搶水不是梁家和他們姜家打頭陣?
誰不知道誰啊?!
村長有些尴尬,都說人多勢衆,姜家男人不比梁家少,就是氣性略差一點點,搶水啥的梁家出拳頭多,姜家出嘴多,不過罵架也是本事嘛。
“别繞圈子了,趕緊地,這牲口牽回來了,你想咋樣就直說!”
“一共就三頭牛,我們自己當然得留倆頭,另一頭打算是勻給我那丈人家的。”别說,看到有三頭牛的時候梁老頭還真是真麼想的,後來琢磨着怕是成不了。
果然,姜老爺子“忽地”站起來,村長也跟着緊張地起身,道:“叔,這事你得再想想。”村長一着急連“叔”都喊上了,這犧牲大了去了。
老梁頭樂的呀,“哎呀,大侄子坐,坐,老哥你也坐。”這兩家結親都多少年了,也沒見這老小子喊聲“叔”呢。
“我不是說不能勻給嬸子家,實在是咱本村也得接濟接濟不是?”叔都叫了,嬸子也就順溜了。
一個是血脈近,一個是地緣近,都要考慮的。
“再說,你這親家可不少,遠近可都一樣,要勻也不能偏着一個吧。”曲家是親家,姜家也是親家呢,另外,還有各個兒媳婦的娘家也是親家,一隻手數都不過來,得兩隻手來數。
就一頭牛咋勻?
老梁頭頗為難地想了一會兒,一拍桌子,“那就價高者得!誰出錢多賣給誰。”
“這樣辦法好!”姜老爺子點點桌子,也覺得這辦法好,沒錢就别惦記。
他親自去山裡找過,當然知道其中的艱辛。他還尋思着跟梁家小子打聽打聽路線,忙過收秋再去山裡走一趟呢。萬一他也能牽幾頭回來呢?這次便宜賣了,他就不好說價了。
當下一群男人起身去臨時搭起來的牲口棚去看牛。
姜老爺子直搖頭,“你這棚子不行,看看這都滲水呢。牲口可不能淋雨啥的,生病了咱這可沒人會給牲口看。”
這是好話。
梁老爹背着手,唉,他又如何不知呢?其實他也有點發愁,真沒想到這幾個孩子能牽這麼多大牲口回來,他們在家就意思、意思搭了個簡易的棚子,就是做個萬一的打算。
沒想到,一下子回來四頭大牲口,棚子裡顯得擁擠不說,搭得還有些潦草了。
村長隻關心牛。
他拉着梁老爹和梁二叔幾個,打算掰開牛嘴看牙口,再看看蹄子啥的。選牲口麼,就是沒真上手過,也聽說過,吧?
“哎喲~”還是梁七眼疾手快拉了村長一把,這差點讓牛蹄子給踢了吧。
梁老爹提醒道:“你小心點,這是野牛,可不是那家養的,當心咬你一口。”
姜老爺子正湊近了觀察小馬,下意識地就往後挪了挪,牛咬不咬人,他不知道,但馬是真的會咬人。
這時候各家都剛吃了晚飯,好信兒的村民紛紛呼朋喚友、頂着小雨,來梁家瞧新鮮。
一時間,梁家門庭若市,人來人往的,好不熱鬧。
=====================================
“娘,”大女兒梁青竹也帶着孩子回來湊熱鬧。
梁母趕緊把才三四歲的外孫女接過來,順口逗着:“丫丫來啦?吃飯了沒?”
小丫頭咯咯笑着趴姥姥懷裡,綿綿地說話,“娘煮了苞米,可好吃啦,給姥姥吃。”說着,不知從什麼地方掏出一小段煮苞米,也就一指多厚,已經啃得坑坑窪窪了。
“哎嘛,這孩子,咋藏地呢?這一道都沒看見。”梁青竹趕緊給孩子擦手手,都黏糊了。
梁母樂呵地,“我們丫丫真乖,有好吃的不忘姥姥呢。”
娘倆邊說話邊進屋裡去。
“你今天不來,明個兒雨停了我也讓老七去招呼你呢。”梁母邊走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