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整理1
符伊年感傷了一下,但也沒有太久,畢竟事情還多,不能一直沉湎在過去。
首先将兩個卧室的床單被罩都拆下來放進洗衣機裡,灑上洗衣粉定好時間,然後找到抹布将所有桌面、櫥櫃擦幹淨。
好在灰塵并不多,将桌面櫥櫃擦幹淨後,洗衣機的清洗時間到了,符伊年過去重新放水漂洗,然後回去清掃地面。地面是水泥的,十分平整,清理起來也很方便。
先掃再拖,整個地面拖完的時候剛好洗衣機漂洗結束,于是符伊年提着濕漉漉的床單被罩放進甩幹桶,蓋上蓋子,擰動電源。
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
洗衣機響個不停,符伊年吓了一條,趕忙将電源擰回原位,重新打開甩幹桶。不會是壞了吧?符伊年盯着甩幹桶裡的一團衣物,要是真壞了得把她的手擰斷了也擰不幹吧?
對着洗衣機運了一會兒氣,就在她想要伸手把裡面的床單拿出來自己手動擰幹的時候,她突然想起來了,這種洗衣機甩幹的時候桶裡的衣物不能團成一團,而是要均勻地放在桶内,避免因重量不同造成甩幹桶亂晃。
重新整理了一番,再擰動電源,這回甩幹桶工作地就平穩多了。甩幹結束,将被罩床單拿出來平整地晾在晾衣杆上。
做完這一切,時間已經接近正午,到底是大病初愈,符伊年已經手軟腳軟了。符伊年的記憶裡,符家其實是食堂的常客,因為一家三口沒有一個擅長廚藝的。
符伊年就不一樣了,年少離家、早期的微薄收入和常年的獨居生活,都迫使她學會了做飯,至少家常菜沒什麼問題,也許說不上美味,至少可以入口填飽肚子。
不過雖然符家吃食堂的時候多,但家裡倒也不是一點食材也沒有的。之前整理廚房的時候就發現了三包挂面,裝在柳條筐裡的十個雞蛋,挂在牆上的網兜裡有兩棵大蔥和三顆土豆,還有一箱十盒現在隻剩四盒的鐵皮罐頭,角落裡的一壇蘿蔔鹹菜,甚至米桶裡還有小半桶的大米。
煮挂面或者蒸米飯都可以,隻是誰能告訴她,這爐竈怎麼用啊?煤球怎麼點?萬般無奈下,隻好用一塊新煤球,去樓下陳奶奶家換了一塊燃着的,這才算有了辦法做飯。
一小把挂面、一顆雞蛋,再開半盒罐頭——另外半盒可以晚上吃,煮好裝進大海碗裡,符伊年的午飯雖然簡單,但也不失營養,熱乎乎地吃下肚,整個人都十分地滿足。
飯後少坐了片刻,符伊年重新回到客廳,站在地中間左右看了看,決定從書櫃開始整理起來。
符家書櫃不小,一整面牆除了一張寫字台,剩下都被書櫃占了。書櫃裡的書很多,甚至有原主從小到大的教科書——這倒是方便了符伊年備考,至少不用到處去借課本了。
不過這些隻占了一小部分,四分之一都不到。其他的書可以說是五花八門,不同版本的馬列著作,全套的主席語錄、主席選集和不同語言不同版本的主席詩詞。
除此之外,還有符志紅用的不同化工專業書籍和報刊,中文和外文都有,有唐緻清的《教育學》《心理學》唐詩宋詞元曲,還有一些文學巨著,國内的比如魯迅全集、老舍全集、茅盾作品集,國外的比如高爾基作品集、托爾斯泰作品集、《十萬個為什麼》、《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甚至還有《格林童話》!
報紙雜志也很多,不止有《人民日報》《光明日報》《工人日報》這樣的官方報紙,《大衆醫學》《影壇周報》《無線電》這樣的雜志,甚至還有《文彙報》《大公報》這類這個年代幾乎不會出現在普通人家的港城報紙,全都用黑色的繩子裝訂成冊。
符家有點厲害啊。符伊年心裡想。
而最讓符伊年感到不可思異的是,書架的最底下的兩層,竟是整整齊齊的小人書,粗略估計有上百本。有《三國演義》《水浒傳》這種名著改編的連環畫,也有《三毛流浪記》《葫蘆娃》《紅岩》《草原小姐妹》這樣的這個年代常見的小人書,甚至聽說都沒聽說過的講述中朝友誼的《友誼頌》,最離譜的是居然有一本《畫皮》。
符伊年翻了翻,發現這本《畫皮》其實是改編自蒲松齡《聊齋志異》中的《畫皮》一篇。《畫皮》嘛,符伊年雖然沒看過原著,電影還是看過的,不過電影裡為了呈現打鬥畫面将原來的書生改成了武将,情節也更側重于王生的感情糾結以及王夫人的大義獻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