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笙找到樓店務的時候,那位牙人正在和租房的旅客讨價還價。
三月春闱,上京趕考的舉子天南地北彙聚在這一處,季春至仲夏,正是租房緊俏的旺季。再加上汴梁本就住房緊張,考院附近的酒樓和旅店擠得人滿為患,租金從每日200文,飙漲到600文更甚者800文。像寺廟、道觀這種性價比高的好去處早就被占滿,就連廟前的窩棚都被租走。
那些路程遠、啟程晚的考生曆盡千辛萬苦來到京都,發現自己根本來不及一洗仆仆風塵,當頭一棒,就是連今晚投宿何處都成一大難題。
而建在鬧市的樓店務,是為減輕住房壓力應運而生的一個“國家行政單位”,此部門分别管理着東城六百餘間房和西城的五百餘間房,通常租金為每月160文到200文,有點今天“廉租房”的意思。
但不同的是,樓店務房子的出租對象其實不太是普羅大衆,官家大肆推行此政的初心,是為保障那些籍貫不在京城且流動性頻繁的朝中大臣,在寸土寸金的汴梁有個栖身之所。
但眼下也顧不了那麼多,找不到地方住的考生隻能把目光集中在這裡,否則總不能睡大街上去啊。
話說西廂店宅務落定在澶蕭坊,這裡房屋造設鱗次栉比,且巷窄壓抑,市不通騎,小笙隻能牽着驢子徒步而行。
站在巷子口放眼望去,屋閣林立,商鋪繁密,旁邊腳店還很不客氣地扯起一張大棚,幾乎占走半丈寬的狹道面積。
隻見牙人連連擺手,眉頭直皺。他正議得口幹舌燥,晃眼瞥到巷子口的小笙,登時長袖一撩,速速與那舉子說了句“回頭再說”,打發完畢頭一扭,墊着腳,疾步出巷迎接小笙。
此人喜笑顔開,對着小笙便是一陣作揖奉承:“陳造使,您可真是少見,貴步臨賤地,恭喜恭喜!”
小笙笑道:“您生意興隆。隻是宮裡的雅稱,出了宣德門就不再是什麼造使了,您叫我小笙就是。”
牙人:“哎喲瞧我這急性子,您别見怪,我們這地兒都這樣,東西兩城互通有無,宮裡的新鮮趣聞隻要風刮出來,就沒有我們聽不着的信兒。得嘞,先說要緊事,您是不是來看房的?”
小笙道:“正是呢,嗯,但也不着急,我看您好像很忙,要不您先忙完那邊,我等您就是了。”
牙人擺着手笑道:“不忙不忙,就是考科舉的鄧州人想臨時租個閣樓,我這兒哪有那空屋子。”
小笙将視線從遠處的考生身上收回來,笑着點點頭。
牙人掏了掏袖子,将身牒遞過去:“這是小人的身牌,您先過目瞧瞧。”
小笙颔首:“客氣。”她微笑着接過那木牌來看,隻見正面刻着“西廂店宅務掠錢親事官,郎發”,背面刻着“東廂不用”。
這上面注明了他的隸屬單位,職位,以及姓甚名誰。背面特地寫明,他是西城的掠錢親事官,東城的收租、房産交易等事宜不與他相幹。
為防止類似“度僧牒”這樣的造假案例頻發,牙人的身牌、兵部的腰牌、王公貴族的牙牌等,皆由工部營繕司造就,往下分派,部分又“外包”給了營繕書院。
這牌子在小笙這裡過遍手,她便能摸出真假。
柳木剔紅雕漆,刻魚藻紋,這兩步工藝複雜,複刻成本高,倘若這都能模仿,那還有最後一步防止作假的關卡,由康紹文手工雕刻的字體為分辨點。三者俱全,基本刷掉九成想冒充牙人的黑坊。
剩下一成便是由熟人推薦。
小笙将身牌還給對方,笑道:“你是一山薦給我的,他都說你好我自然信得過,那我們先去看看房子?”
郎發忙道:“給您篩選了四處符合您要求的宅子,今天咱們就慢慢兒看,這邊請。”
營繕書院在汴京内城西南方,沿隆慶街一直往西,按照這位年輕造使的要求,要選在靠近營繕書院的位置,且日照充足,最重要的是排水系統要好。
郎發拈拈胡須,心道:“這正是會選房子的想法。”
他們看的第一所,便是距離書院最近的,在其東邊門角上的一間“口”字型一進院。
這房子好氣派,青磚踏跺,朱紅漆柱,整個門臉兒十分大氣磅礴,而且才十年宅齡,飛檐高翹處處嶄新。據說這兒的第一任房主人是位西域胡商,身家富裕,特地造起這麼個院子給孫兒讀書休息用。
郎發笑道:“不過朝廷‘胡商自治’的禁令一下,他們全家就都被趕到港口附近的藩坊去過活了。這房子後來住過工部侍郎的外孫,上前年内造翻修過一次,分外不錯,咱們先進去看看?”
小笙:“不忙,想問問,這房子如今市價幾何?”
郎發摸了摸胡須,笑眯眯地伸出一隻手掌遞到小笙面前。
她冷靜微微一笑,心道:“這自然不能是以‘百’為單位結餘的房子了”,小笙就不進去看了,汗顔道:“我們去看第二所吧,這間應當是沒法結緣的。”
五千貫!她是絕對拿不出這些錢。
緊接着看的第二間、第三間都是集地段、朝向、隐私、采光和通風頂頂好條件的住宅,當然,同理可得,價格也頂頂的高。
小笙見這個牙人全然把她當成一山那般的富紳子弟來對待。于是,她既不表露态度,也沒有着急,反而開始有些漫不經意,一路跟着他,他說進去看看,她就跟着進去看看,他說這兒好哪兒好,小笙就微笑點頭附和說“不錯,不錯”,反正她也不會買,因為根本買不起。
直到把四處院子都看完了,小笙流露出不想再動的疲倦感。郎發用袖子給坐在石墩上的小笙輕柔扇扇風:“您累了,歇歇,不着急。”
繞着書院,從東到西看了一圈,确實有些廢腿。
小笙捶着發酸發軟的膝蓋,贊道:“都是好房,看得眼花缭亂,隻是有沒有稍微适用型的房子。”
郎發擦擦自己額頭的汗,說道:“倒是還有一間,預備留的,跟您提的要求也相符合,就在這個拐角過去百十步就到了,要不咱們去把那間也看了?要是您還不滿意,明兒我再帶您去别的巷子轉轉。”
小笙雙手撐在膝蓋,問道:“那邊過去是觀英巷吧。”
郎發:“正是。”
小笙腦袋裡立刻自動生成一幅書院附近的地理俯視圖。
觀英巷在書院西北方,從書院角門兒出去,一盞茶時間就到了,近倒是挺近,但有個顧慮。
郎發道:“它門面不好。”
小笙站起來,有想先看看再說的意思。
“如何不好?”
郎發:“院子裡頭倒是軒敞,但外頭巷子就有些擁擠,車輿它……它進不了巷。”
小笙心道,這倒不是決定性因素,反正她走路去書院,就當散步。
郎發:“還有您搬家挪東西的時候,也有些麻煩。但它也有好處,滿足您提的三點要求,而且巷子口有一株蓬大的紫金藤,那花兒開的,跟搖錢樹似的,既蔭涼,又漂亮。”
小笙道:“不管好壞,來都來了,先看看。”
于是郎發便将她帶到觀英巷行序12-2。
巷子前果然有一株青蔥翠綠的紫金藤,盈盈蓬松,黃色的小花骨朵兒還在懵懂沉睡着,等待四五月花期,這便是别具一格的盛景。
小笙站在巷子中央,張開雙臂。
量了量,也不是很窄,有兩臂之寬,車不是進不來,隻是進來了不好掉頭。
巷子清幽,盡頭有一戶人家12-1,檐下挂着雨燈籠,鎖着門,門前兩個石獅子,威儀神氣。聽說那是個兩進兩出的大宅子。他家出巷子,就得從小笙家門口經過。
小笙要看的就在左手邊的12-2,她先觀自己家的外相,院子門臉質樸文雅,踏跺的青磚略有斑駁裂痕,上方波浪形的院牆覆有青瓦。
郎發翻出鑰匙,開鎖推門。
“嘎吱——”
院子内果然軒敞,一覽無遺。院子中央有個四四方方的蘆葦頂涼棚,院子裡還種了許多花植,可惜沒人來打理,開了春,長得格外随意潦草。隻院角的兩株芭蕉十分茂直可愛,大葉子伸展出院牆,正好挨着12-1門前的燈籠。
正上方是會客的堂屋,端幽雅緻。這邊是兩間卧房,對面是竈房與淨房,淨房旁邊開了個側門,側門挨着芭蕉,出去側門還是另外一條新巷子。
不錯!出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