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天賣鹵肉,生意不算好也不算差,霞光漫天的時候東西就賣光了。
周圍的攤販還有生意,但應望和魏雲舒兩人已經收拾着東西回了家。
回家第一件事——數錢。
今天早上賣肉夾馍掙了十一塊,買豬頭肉用掉七塊,餘下四塊錢。鹵豬頭肉兩塊五一斤,一共是七斤的肉,收入十七塊五,所以兜裡應該是二十一塊五,倒是對得上。
再刨除掉兩斤五花肉,面粉、香料、糖、蔥、姜、蒜、芫荽、柴火等消耗品的成本,利潤應該有十三塊左右。
“還不錯。”應望算明白之後說。
魏雲舒說:“确實不錯。”
他記得很清楚,上輩子因為剛從小樹村逃出來什麼都不懂,卻因為迫切的需要錢隻能去工地裡搬磚和沙挑泥巴,一整天幹下來滿身疲憊、往床上一躺就能立刻睡着,就這麼下力氣幹,一天工資也才四塊錢。而就是這麼辛苦的體力活也并不好找,好多人還找不到活幹。
結果現在擺攤一天相當于之前幹的三天收入,就算是兩個人一起幹,那工資也超了。
果然,八九十年代遍地黃金,自己當老闆掙的才是最多的。
應望則是信心倍增,忍不住提議,“我們明天買點雞蛋回來吧,早上炖的肉裡面可以放一點,下午鹵豬頭的時候也可以一塊鹵,這樣多少又能添一點收入。”
魏雲舒自然沒有意見。
商量好,兩人才去收拾院子裡闆車上的東西,用過的陶罐案闆刀具等該洗的洗、該涮的涮,晾幹之後明天還得用。
就在兩人忙碌之際,帶着鹵肉回去的陶敏慧已經将米飯煮熟了,順道還炒了個青菜。
本來還想聽從應望的建議放點辣椒姜蒜蔥花之類的拌一拌,可再一想自己做飯的手藝,又收回了蠢蠢欲動的想法。
算了,鹵豬耳朵這樣就已經很好吃了,還是不要亂加東西,省的弄巧成拙。
就這麼的,一葷一素上了桌。
張宥良拿着一沓作業本回家,洗過手坐下就看到飯桌上擺的東西,不免問:“今兒買了個什麼新鮮東西回來?”
陶敏慧坐下,“鹵豬頭肉,你嘗嘗。”
那碗鹵豬耳朵呈金黃色,盛放在白瓷的碗裡看着很漂亮,也挺有食欲。張宥良拿起筷子夾了一片,牙齒咬下去先碰到了子骨,再一嚼口感軟糯又帶一點子骨特有的嘎嘣脆,當然,最令人驚豔的還是味道,不僅不腥膻,還帶有大料與油脂混合後特有的馨香,很好吃。
張宥良不禁說:“比我在國營飯店吃過的豬耳朵也不差了。”
回家後沒忍住已經嘗過味的陶敏慧與有榮焉,“那當然,我一下班就聞到了這個味兒,不好吃我還不買呢。”
張宥良笑起來,“怎麼賣的?”
“兩塊五一斤。”陶敏慧說:“他們賣的就是鹵豬頭肉,不過我不怎麼愛吃全肥的,就讓老闆給我挑了肥瘦參半的,然後選了隻豬耳朵。”
張宥良是個本地胃,愛吃辣,“這豬耳朵吃着确實不錯,就是少了點辣。”
陶敏慧又将應望說的涼拌之法說一遍,末了又說:“……不過我的手藝你也清楚,我想着還是不要亂加東西了,就沒拌。”
張宥良不以為意,“這有什麼,明天再買點鹵豬頭肉回來,我下班回來拌。”
陶敏慧笑着應,“那行,我明天中午下班了就去看看。”
張宥良說:“那我盡量早點回來。”
……
應望和魏雲舒暫時不知這些。
第二天清早,魏雲舒先起床,穿上衣服洗漱完畢後拿着錢出去買肉買蛋買青椒,至于芫荽和蔥已經跟張奶奶說好了,在她的院子裡摘,之後算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