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阮姐姐很快就會回來的。”鐘二娘摸了摸春花的腦袋,“下午我們一起做山楂糖球吃好不好?”
春花吸了吸鼻子,低下頭應了一聲,“好。”
“春花還記得山楂糖球是怎麼做的嗎?”鐘二娘問道。
春花搖了搖頭,“不記得。”
“娘,阮姐姐跟我說過,她有一本菜譜,裡面應該寫的有。”鐘明珠說道。
阮荷房間裡的書都還放在書架上,三人去了邵蘇木的房間,很快找到了那本菜譜,鐘二娘不認識字,春花和鐘明珠認真地翻閱着,在最後一頁發現了阮荷手寫的山楂糖球的做法。
“有嗎?”鐘二娘輕聲問道。
“有。”鐘明珠點頭應道。
鐘二娘輕輕笑了,“好,下午咱們就做這個。”
“嗯。”春花開心地笑了。
孩子們的情緒來得快,去得也快,見她們沒什麼事了,郭英把裝着山楂的籃子留下,向袁竹道了别,和心柔、袁萱草一起離開了。
下午做了山楂球,孩子們都吃得很開心。
秋風漸涼時,學堂開學了,附近的人都知道這裡收留了很多流民,送孩子來上學時,還都送了比平時多的糧食來,糧食增加了,袁竹的心裡也踏實了許多,度過冬天,應該不成問題。
菊花開得繁盛之時,王世鏡穿着便衣過來買花,袁竹向他問起姜佑安的近況,王世鏡說他也不知情,還說沒有消息就是好消息,讓袁竹不必擔心。
王世鏡聽說了袁家收留流民的事,買了菊花離開時,特意去了一趟縣衙,叮囑知縣要多多關照袁家,過了一陣子,又專門派人給袁竹送過去一百兩銀子,告訴袁竹有難處可以去找他。
知縣見知府關照,趕忙撥了一百兩銀子給袁竹送了過去,對流民的安置問題也格外重視起來。
收留流民的袁大善人、公主創辦的女子書院以及知府大人的特别關照都讓袁家在泰安縣出了名,又聽說這裡教書的老師是兩個女人,很多人便慕名而來,把自家的女孩子送到學院裡讀書,袁家的學生越來越多,名氣也越來越大。
紀青薇長時間在女子書院待着,戴克政勸不回去,也不得不向她服了軟,以戴家的名義向女子書院捐贈了一批書,每月請崇正書院德高望重的老師去女子書院講一次課,紀青薇見他認錯的态度還算端正,也就搬回了戴家去,有課的時候就坐着馬車過來教書。
辛開元搬進了袁宅和袁園之間的小院裡,小院裡有三間房,一間廚房一間客廳一間卧房,晚上袁竹就從袁宅過去,宿在卧房裡,辛開元在家時,她白天也常在那裡,袁家人要是找不到袁竹的人,就知道她不是在花田裡,就是在小院裡。
辛開元不再到袁宅裡去,楊恩他們也都一樣,挑水、洗衣服都去新院子那裡的水井邊,隻有女眷才會進到袁宅裡,和裡面的女人們一起做做活、說說話。
新院子那邊的水井打好之後,楊恩用竹筒把山泉又引回了袁園,通入牆内用大缸接着,秋冬季節的水流雖然不算大,日常做飯洗菜之類的也夠了,洗衣服就去袁宅的水井旁洗,不用再辛苦挑水回來了。
冬天,袁竹終于收到了阮荷的信,忙拿回小院裡,讓辛開元念給她聽,鐘二娘、徐洪願她們也都跟了過去,想一起聽聽信上說了什麼。
辛開元展開信紙,揚聲向大家念了信的内容,信上說她們到京城了,一切都好,她們現在住在公主府裡,宅院寬敞,食物豐盛,姜佑安安排了人帶她們去京城各處遊覽,她們玩得很開心,還說袁竹要是能一起去就好了,又說她很想袁竹,等姜佑安忙完了,她就和姜佑安一起回來。
“就這些?”袁竹問道。
“對,就這些。”辛開元說道。
“怎麼沒提皇上的事?皇上沒生佑安的氣嗎?”袁竹問道。
辛開元搖了搖頭,“信上沒提,我想應該沒有吧,她是皇上的女兒,皇上再生氣,罵一頓氣也就消了。”
“沒提肯定就是沒生氣,嫁出去的女兒又回來了,說不定皇上還很高興呢。”徐洪願說道。
“小阮不都說一切都好嗎?你就别瞎想了。”鐘二娘說道。
其他人也附和道:“對啊,要是有事,小阮她們還能有心情出去玩?肯定沒事。”
“虎毒還不食子呢,姜院長肯定沒事。”
袁竹笑了笑,“小阮說沒事,那肯定沒事,是我想多了,小阮來信是好消息,中午咱們吃點兒好的,好好慶祝一下。”
衆人高興地應和着,又說了幾句閑話,才各自散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