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亂來。除了掌教這邊,你還得想想,這個事情若是傳揚到了其他陣營的耳朵裡,人家怎麼想?覺得你耿直不阿?還是覺得你純屬就是在瞎咋呼?還或者覺得你是在搞大師兄,你或許還是他們拉攏的對象,原來你身在曹營心在漢?你站在哪個陣營裡,你所做的任何事情,哪怕是再微小的事情,那都代表了那個陣營某種程度上對外的意思,知道麼?更何況,要是這個時候掌教無論是無心還是有意地問你一句,那你說此事應該由誰來做?你怎麼回答?大師兄是肯定回不來了,而人選确實也隻能在你說的那麼幾個人裡邊兒選。你推薦陵芝,陵芝那個有點兒燥的脾氣,會怎麼想?會不會覺得你是在坑他?會不會在想,你這站在陵越陣營裡的人是在做局擺他一道?會不會覺得你這是在給他找麻煩?并且,按照陵芝的情況,你說的也對,肯定得把陵川給弄過去看着才行。否則,事情出問題的可能性也不是沒有。陵川在明面上可是人家陵端的人,你覺得人家陵芝會怎麼想?雖然據我所知,這陵川明面上是陵端的人,但私底下也跟其他的陣營之間竊竊私語,唯獨現在沒跟我們這邊有什麼聯系。你覺得這樣一個人處在這麼一個事情中,會帶來怎樣的影響?陵涪,做事确實還行,可他卻并不是你所看見的那個模樣。他現在跟陵耀、陵樵他們之間走得挺近,似乎是有意要遊說陵耀和陵樵他們大家一起合作,先把陵芝幹掉。陵涪雖然不像是大師兄一樣空降天墉城,但他來的時候,歲數還有點大了,我記得好像是十三歲才來的。說是家裡邊兒出了事兒,他連給他家人買棺材的錢都沒有,在那街上打算賣身葬父呢~後來,是被妙法長老帶回來的。他自來到這裡,一直都挺安靜的,那些師長對他的評價也挺好的。但我自見到他的第一面開始,就覺得他表裡不一。面上柔順得跟個兔子似的,但内裡卻是個野心極強的人。沒兩年的時間,他就擠進了乙級弟子的梯隊,還在掌教面前适時的表現。包括那些長老對他的評價都還可以。再過了一年,就被掌教給收下了。掌教私底下還跟妙法長老說起過這陵涪的事情,說是雖然是一次偶然,但陵涪确實還是個聽話乖順的好孩子,是他那幾個徒兒裡最孝順的那一個,妙法長老這撿人撿的相當的好。陵涪這人,相當會做表面功夫,也相當的會來事兒。其實,他跟大師兄的情況是差不多的。所以,他的根基其實也淺,想要有所作為,不過蟄伏以韬光養晦,或者借力來隔山打牛。他這人信奉的是實力加人脈再加手段,方能成事。在他晉升到乙級弟子之前,他對待周圍弟子的态度都是那種平淡如水的樣子,就一個人悶着練功。因此,在那個時候,許多他周圍的弟子還覺得他這麼用功,委實沒有必要。而這般用功,應該是想要報答妙法長老的恩情。對此,那些弟子也隻能是搖搖頭,不想理會這種滿腦子都是練劍的人。由于确實他資質還不錯,也願意苦修,所以進步非常快。他晉升到乙級弟子之後,跟他同級的弟子往來還相對有限。他真正針對的是跟甲級弟子的往來。他這家夥兒會來事兒,遂在那個時候他跟很多甲級弟子都挺有交情的。這之後,晉升到甲級弟子的行列,他也差不多知道那個時候整個的掌教之争還沒有拉開序幕,但隐隐有幾家已經凸顯。這幾家就是大師兄這邊,陵樵和陵耀那邊。在那個時候,陵端對于這個事情都還是懵懵懂懂的,由此最開始聚集在陵端身邊的全是他的狐朋狗友。在最開始,陵涪跟陵端之間都還有些往來,或許也是通過這種交往感覺到陵端根本就是個不能成事的,所以之後就一直跟陵端之間保持着不近不遠的距離。畢竟,他們都是掌教門下的弟子,即使真的不和,表面上的文章肯定都是要做的,尤其陵涪又是個相當會做表面文章的人。你也應該瞧見了,他可是對誰都一副笑眯眯的樣子,對誰都是那麼一副雖然說不上點頭哈腰,但始終都有點兒刻意親近的樣子,顯得好像彼此之間關系還真挺像那麼回事兒似的。大師兄這邊,或許他也是聽說了大師兄有點像個空降兵的事情,加上大師兄又是在這天墉城中雖然存在感很強但也相當弱勢的執劍一脈的弟子[552],派系差别,所以跟大師兄之間連個點頭之交都算不上。陵樵和陵耀那邊,因着不屬于掌教的這一系,他剛開始還有點忌憚這個本身的每個長老之間的關系與派系的問題。但後來應該是聽說,誰都可以去競争掌教的位置,與本身是師承誰的沒有關系,後來便跟他們有了些往來。隻是這種往來的關系,比之于點頭之交要好些罷了,說不上什麼很緊密或者很好的關系。畢竟,從本質上來說,他們是對立的。而後,估摸着應該是了解到了陵耀和陵樵他們在天墉城中擁有不少的關系,遂加深了跟他們的交往。但陵耀和陵樵那邊針對于他的有意靠近并沒有什麼特别的表示,反而是陵耀和陵樵兩個挺如膠似漆的。後來,這掌教之争稍微拉開序幕了,一直以來挺安靜的陵芝便加入了這個隊伍。陵芝,是八歲的時候,由凝丹長老帶來天墉城的。他倒不是因為家裡有什麼亂七八糟的事情成為孤兒被凝丹長老撿到的,而是凝丹長老下山的時候,發覺這個孩子長得挺清秀,身上穿着的衣服雖然看着舊舊的,但非常的整潔,很喜歡沿着溪邊走,喜歡蹲在草叢裡挖東西。剛開始,凝丹長老以為這個小孩應該是個讀書人的家庭,或許是因為家道中落了,這才是這麼一副模樣。喜歡挖東西,很可能是因為爹娘沒管,小孩子當做玩兒罷了。後來發覺,他挖的東西可不是一般的東西,而是草藥,于是就對這個孩子産生了興趣。就跟了人家兩天,發覺這個孩子的父母已經死了,被這個孩子的大伯接手養着。這孩子也挺懂事的,跟着鄰居家的醫士學着辨識草藥,平日裡好好念書,下了學就抽時間去挖草藥,等到趕集的時候,就去鎮上把草藥賣給那些醫館。醫者仁心嘛,看着那麼小個孩子這般模樣,從他手裡收購的藥材都會故意多給點錢。他賣草藥賺了錢,回了家就會交給他大伯。他大伯本身也不想他這麼辛苦,但身子不太好,下不了田,隻能把田租給别人種,自己個兒收點兒租。這讀書麼,怎麼說呢?算得上是有錢人的專屬吧~這小孩很喜歡讀書,他大伯也希望他長得更有用,就送他去學堂。但上學的話,他大伯手裡的那點兒錢,又有那麼點兒捉襟見肘的意思。他并不想放棄,這才幹起了這種事情。凝丹長老還從這個小孩兒的鄰居那裡了解到這個小孩在這方面還挺有天賦的,于是凝丹長老就給這個小孩兒的大伯瞧了病,詢問意見,看是否可以把這個小孩帶走。剛開始這孩子的大伯還有點猶豫,後來估摸着是覺得他那個樣子也挺拖累這個孩子的,倒還不如讓這個孩子去個更好些的環境。如此,陵芝就跟着凝丹長老來了天墉城。來了之後,原本還是打算養着,等着跟陵端他們一起被執劍長老選擇的。但凝丹長老覺得這個小孩既然在這方面有天賦,何苦非要跟那麼一群人去學劍?如此模樣,不就應該呆在丹房麼?于是,就沒等這個機會,反而是直接給掌教說,他想将這個孩子直接收成親傳弟子。至于學劍的方面,讓他跟着大家學就是了,就當個防身的功夫事兒。掌教在了解到這其中曲折之後,覺得這個事情不能單方面由凝丹長老來決定。他覺得這個小孩去挖草藥,能夠在這麼小的時候就能辨識很多草藥,其實并不是這個小孩有天賦,而是這個小孩對讀書有一種執念,他想要讀書,而讀書需要錢,才會這麼去做的。在這個事情上,掌教和凝丹長老之間有那麼一點分歧。凝丹長老脾氣有點火爆,這你知道的。之後,他就和掌教之間發生了點口角。還是執法長老從中勸和,說是這個事情無論是掌教怎麼想,還是凝丹長老怎麼想,最後歸根到底的,不都該看陵芝是個什麼意見嗎?兩個大人在這裡吵來吵去的,成何體統?執法長老這麼一勸,掌教和凝丹長老也覺得确實有點兒那個啥,這事兒就暫時不了了之了。陵芝呢,暫時被這麼養着。之後,執法長老分别跟掌教和凝丹長老談了談,看問題究竟出在哪兒。了解到前因後果和知道掌教那說的都是表面原因實則是覺得陵芝的根骨還不錯,有希望被執劍長老選上,如此才說起這個天賦和現實的問題,相當于掌教是在顧左右而言他。再說,一個八歲的小孩能知道自己要什麼嗎?就這麼的,執法長老知道掌教的心思,就索性跑去勸凝丹長老,如果真的覺得陵芝還不錯的話,這孩子年紀還那麼小的,随便教一教也可以。等着陵芝稍微懂事一點了,再做選擇,會更好些。其實說來也挺奇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