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曾好雨和沈來娣這幾年的考試分數,不出意外,兩人都能穩穩地考上洪裡第一中學。
“到時我們一起住在學校,一個禮拜回家一次。我大堂哥說,第一中學有一個好大的操場,還有體育室,裡面有兵乓桌,我們可以随便打乒乓。”曾好雨說。
聽到好友的建議,沈來娣表示贊同,并開始暢想,“到時如果我們分在一個宿舍,就能夠一起上下學,有不會的題目我可以在晚上問你了。”
她在心裡慢慢盤算,自己攢的錢已經有370塊,應該夠付初中的學雜費。最近桑葉有些不好賣了,鄉裡應該有更多賺錢的機會。至于上學,應該沒有問題。今年過年,村長來過自家,大大表揚她給村裡争了面子,還讓阿爺阿奶繼續供自己讀書。當時她記得,阿爺阿奶滿口答應,笑的很是開懷,給了自己幾天好臉。
兩人的計劃很是美好。
學校距離兩人的家都很遠,又都沒有親戚可以借住,住宿是最佳選擇。
曾好雨的爺爺奶奶是太不放心。升上六年級後,曾好雨不讓爺爺騎三輪車接送她上下學,一方面她覺得三輪車太小,另一方面覺得爺爺太辛苦。曾金生梗着脖子死活不同意,李小妹也是不理解。曾好雨再三保證放學後立即回家,又列數據說明,憑她現在的速度,走路25分鐘就能到家。兩人這才勉強答應,但還是強調,如果曾金生有空(基本每天都有空),就在兩個村子的交界處等孫女。
沈來娣的爺爺奶奶是“太放心”。沈爺爺沈奶奶除了喊沈來娣幹活,其他一概不關心,不給孫女一分錢,也不關心她怎麼湊滿學雜費。在他們看來,孫女的學雜費和他們一點關系都沒有,如果學校不收她,更好。學校收了,也可以,隻要不耽誤家裡的活。
殊途同歸。不過,無論她們怎樣想,一切都為時過早,六年級才剛開始。
而整個六年級有了一則新傳言,讓“三好學生”的評選進入“白熱化”狀态。據說這兩年被評上“三好學生”的話,小學畢業考總分可以直接加20分。
有同學問曾好雨是否知道這個消息。
“肯定假的。”曾好雨直接說,“光我們學校就有這麼多‘三好學生’,洪裡鄉有十幾所小學,還加20分,怕是做夢吧。”難道沒有學過數學啊,算下總人數就知道不可能。
“其他班的同學都在說,而且如果是假的,老師為什麼不說。”有同學不服氣。
“20分有點多,也許能加10分。 ”有中間派揣測。
“年級第一肯定不需要這加分,曾好雨,你沒有去找鄧老師拿推薦表吧。反正你也不相信加分。”有人看熱鬧不嫌事大。
“有的人很需要這加分的。”
“就是就是。”
曾好雨見狀跺了跺腳,拍了拍腦袋,詳裝忘記,“哎呀,我忘了,還好你們提醒,我現在就去找鄧老師拿表格。萊萊,你也沒拿吧,我們一起去,走!”
曾好雨拉起沈來娣快步走出教室。等出了教室,兩人才笑出聲。
“那,我們順便去上個廁所?”沈來娣問。
“那必須的,可不能這麼早回去。”曾好雨皺了皺鼻子,“真無聊,有這時間讨論,還不如接下來的一年時間努努力,肯定能提高20分,哼,50分都可以。”
沈來娣深表贊同,現在的題目都不難,隻要吃透課本裡的題目,應付考試肯定沒有問題。
隻能說,兩人能成為好朋友,是有原因的。
學習對她們來說過于簡單。
兩人捂着鼻子上完廁所,打算去操場逛一會兒,午休還有半個多小時,她們都不想早早回去應付同學們的詢問。
“快看!”曾好雨一臉興奮地指向操場的另一邊,那裡有些簡單器械,比如單雙杠、沙坑。
沈來娣定睛一看,發現是曾荷花和沈玲。她們情緒激動,好像在吵架。
曾好雨帶着沈來娣若無其事地繞到另一邊,這裡有一棵大樹遮擋,躲的隐秘點,可以不讓她們發現。
曾好雨拉着好友蹲下身,豎起耳朵慢慢聽。她明白,偷聽不好,但堂姐和沈玲兩人最近真的很奇怪,鄧老師也怪怪的,她實在有些好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