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慈恩寺建于前朝,原先隻是一座普普通通的佛寺,具體建起來的年份也已經失傳。前朝道教風氣盛行,直到改朝換代,高祖一家子混了些胡人血統,也一并把信佛的習慣帶來了。尤其是太宗皇帝的生母晚年愛好論經布道,太宗命人改建佛寺,才有了“慈恩寺”的名字,逐漸成為長安城達官貴人們常來的佛寺。
台階很長,小沙彌怕她覺得無聊,給她講佛寺的由來。
明明是建在長安城内的佛寺,過了寺門仿佛就隔絕了外面的喧鬧,還真給崔南栀品出幾分“鳥鳴山幽”的意境。
太後禮佛,長安貴婦人之間也流行進香禮佛的風氣,為了融入圈子多少也會抄抄佛經,做些流于表面的工夫,将來有機會還能在太後面前博個好印象。
小沙彌記性很好,來過幾次的貴婦人他都記得是誰家的。
然而眼前這位美貌的女郎出現在佛寺門口時,小沙彌看得掃帚掉到地上,傻乎乎地想着難道每天誦經真的能見到天上的仙女。他苦思冥想記不起來她是誰家的女郎,倒是忘記拾起地上的掃帚,剛邁步就被掃帚柄絆了一跤。
一陣天旋地轉,小沙彌分明見到女郎的唇角上揚,但她溫柔地扶起自己,還問自己摔得痛不痛。
崔南栀望着小沙彌通紅的耳朵,心想今天日頭有這麼曬嗎。
“到了,就是這。”小沙彌推開門。
殿内香煙缭繞,數層燈塔積壘,每個上面的名字都帶着一串前綴,說不準幾盞燈的主人還沾親帶故有宗族姻親的。
想想也是,供一盞燈的錢都是普通人家兩三年的開銷。要說也有尋常人咬咬牙給家裡身體不好的小輩供燈的,但一年一年續着,總不好哪年斷了燈油錢,原本的好事都要變成觸黴頭。
崔南栀環視一圈,在清淨角落處挑了個位置。
小沙彌應了一聲:“施主稍等,我去請大師傅來。”說着跨過門檻,一溜煙兒跑走。
崔南栀不想幹等着,讓芳丹留在原地等小沙彌,自己先四處轉轉。
往後繞過就是另一處大殿,諸天神佛像肅穆而立,崔南栀沒有禮佛參經的習慣,但看着前面擺着的蒲團,突然萌生出了“來都來了,不如也拜一拜”的想法。
在相鄰的另一間殿宇内,常進寶聽到隔壁有外人的聲音。
這裡都算慈恩寺比較靠内的建築了,一般供燈的施主都在外面大殿,很少有人會到這兒來。
他悄悄瞥了眼自家主子,還阖着眼小憩呢。
自家主子沒反應,常進寶也不敢吭聲。
室内安靜,落針可聞。
隔壁斷斷續續有聲音傳來,以常進寶的耳力,勉強能聽個大概。
“……小女今日在此供燈,求神佛保佑阿娘身體早日康複,餘生康健順遂……”
原來是給家裡長輩祈福,真是個孝順的小娘子。
常進寶暗想。
崔南栀為阿娘祈禱完,頓了頓。
她一下子交了十年的錢,也不是小數目,隻有這麼幾句好像有點吃虧,這筆香火錢收得未免太輕松。
崔南栀眨了眨眼,重新雙手合十:“神佛在上,祈求小女婚嫁順利……”
常進寶聽着,咽了口唾沫。他好像沒聽說過慈恩寺求姻緣靈驗,但也沒不讓人求。
看來她是個待嫁閨中的小娘子,春心萌動,想要覓得一位如意郎君倒也正常。
緊接着,後面的話開始不對味兒起來。
“唉,這世上也并非人人都憧憬婚嫁之事。長安兒郎雖多,小女卻害怕盲婚啞嫁遇人不淑。願神佛保佑,賜小女一雙識人慧眼,能在見過的人中挑到最合适最滿意的郎君,避開所有浪蕩纨绔,能挑到個潔身自好、人品才學俱佳的郎君。”
她想了想,又補充一句:“最好樣貌也長得不錯,要是長得太醜,小女恐怕……”
長得太醜,她下不了嘴。
但這裡是佛寺,講出來未免不太尊重菩薩。她把後半句話咽回去,心想菩薩應當也能聽到她的心聲。
崔南栀問過阿娘怎麼會看上阿耶的,阿娘說在看榜的一衆進士裡,名次比他高的不如他清俊,比他樣貌更端整的才學又差一截。挑挑揀揀下來,阿娘就看中了阿耶。
可見在差不多的起跑線上,有個不錯的樣貌能比旁人占不少優勢,不然她阿耶怎麼能令阿娘這麼美貌的女郎傾心。
常進寶哽住。
他雖然是個宦官,但在宮裡待久了也見多了金枝玉葉與世家族女的婚姻之事。婚嫁之事不就是長輩牽頭讓兩位小的找個機會互相看看,覺得順眼就成了麼,即使是世族嫡女,也還沒到能在權貴子弟裡挑挑揀揀的程度啊。
身旁的人明顯也聽到了那位女郎的話語,喉間溢出一聲輕笑,驚動了正在走神的常進寶。
他立即回過神來,斟上茶水:“陛下,不過是一位小娘子的稚言。”
天子的耳力比他更好,在女郎踏入殿内時便有所察覺,隻是想聽聽這位小女郎究竟能發什麼願,結果聽到了這樣一番有趣的言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