陵王即将出使北焉一事不胫而走,霎時成為整個永樂城的焦點,街頭巷尾無不議論。
明眼人都看得出來北焉此番請求是因上次賽馬不敵的緣故,陵王此去注定不太平。賭坊甚至開設賭局,賭北焉會用什麼形式來歡迎陵王,陵王是勝還是敗,一賭起來,賭輸的與賭赢的不相上下,沉寂已久的永樂城再次熱鬧了起來。
永樂城最忙不亦乎的自然是永樂茶肆,茶肆生意火爆,多少人千裡迢迢來茶肆裡隻為一聽程景的故事。
這日,慕容府的管家鄭爺也來到了永樂茶肆。
此行而來并非為聽書,而是要見永樂茶肆的老闆——章逢敬。
章逢敬此人人生經曆極其傳奇,是貴族出身,卻家道中落,變賣家産開了這家永樂茶肆,由于缺乏經驗,生意寥落,幾欲倒閉,就在此時,遇見了同樣貧困潦倒的程景,那一年,十三歲的陵王回到永樂城,引起軒然大波,他們抓住了這個機會,在茶肆中說書,本來是想安穩下來,不想一夜爆紅,茶肆繼而被冠以‘永樂’之名,許多人不遠萬裡隻為來此一遊,足見其地位。
如今的章逢敬早已今非昔比,想要見他一面并不容易,此番慕容铮花了不少功夫才磨了他這一面,即便如此,鄭爺在這偏房裡足足等了兩個時辰,等到沒有脾氣。
無法,有求于人縱有萬般脾氣也隻得忍下。
直至晌午,章逢敬才出現,章逢敬一進門便連連抱怨:“這生意太火爆也不是好事啊!”
鄭爺起身,賠笑道:“章老闆辛苦了。”
“不辛苦,不辛苦。”章逢敬一面說着,一面坐下,随行的小厮連忙遞茶,他端起茶杯輕啜一口,“忙活了一天,就是盼着這口茶!”
話雖如此,烈日炎炎,那章逢敬卻是氣定神閑,絲毫沒有忙活過的模樣。
喝過茶後,又緩了緩,章逢敬似想起什麼,忽然問道:“你是吏部的慕容大人派來的?”
“是。”鄭爺道,“小名鄭勤,受大人所托而來。”
“原來如此。”章逢敬點了點頭,“慕容大人的官職......我記得是從六品吧?”
“是從六品。”鄭爺笑容微僵。
早聞章逢敬目中無人,不想竟到如此地步,這從六品的員外郎在他口中這般不值一提,甚至不需要恭維。
鄭爺不想多留,隻想速戰速決,遂道:“章老闆,我上次拜托您的事情,如何了?”
章逢敬搖了搖頭,長長歎了口氣:“不如何。”
鄭爺奇道:“您沒有安排程先生說這個故事麼?”
“安排了。”章逢敬看出了他眼中的疑惑,擱下茶杯,緩緩說道,“我已經按照慕容大人的吩咐,把故事交給了程先生,每日安排了時間,程先生還沒說幾句,客人就嚷嚷着要聽陵王與燕楚南賽馬的故事,程先生想繼續說下去,客人們不賣賬啊,還揚言說繼續說這個故事就離場了。鄭爺,您也是經手過生意的,知道我們這些做生意的人做生意就是要看客人的臉面,這客人不依的事情,咱們也不能做啊。”
鄭爺不解道:“這段二公子怎麼說可是永樂城裡有名的人物,多少女子暗許芳心,關乎他的故事應該是十分引人注目,怎會如此不受待見?”
“你來得不湊巧,你前腳剛來,後腳陵王北上的消息就到了,這一前一後的,人們自然關注後者。”說着,章逢敬不禁笑了,“陵王的故事一出,别的故事便是無人問津了。”
“如此當真是不巧......”話雖如此,鄭爺依舊難以置信,“章老闆,咱們送來的這個故事有何不足?不瞞您說,咱家大人在這故事上可是花了好些心思的,不僅請來了多位狀元郎把關,還請了不同的人觀看,多番修改才有了如今的這個故事。”
章逢敬颔首:“你們送來的故事我瞧過了,沒有什麼問題。”
聽了這話,鄭爺愈發不解:“對吧?您都這樣說了,這故事沒什麼問題,怎麼就沒有人願意聽呢?”
“這個故事是沒有問題,但問題是這樣的故事吸引不了人,引發不了人們的想象,人們自然就不願意聽了。”
鄭爺思來想去,依舊不明所以。
章逢敬知其疑惑,解釋道:“我剛來永樂城,也是這麼想的,覺得一個故事必須要是無從挑剔,所以每次寫故事總是想着這裡對不對、那裡對不對,結果搞得寫出來的故事枯燥乏味。”說到這裡,章逢敬沉吟了會兒,繼續說道,“當然,你們的故事并不枯燥,并且很完整,寫的是佳人才子不為世間所容的故事。這樣的故事在市面上并不罕見,且珠玉在前,客人們皆耳熟能詳,不免拿出來對比,若想突出重圍,要麼足夠感人,要麼足夠曲折,這兩點都不具備,加上有個強勁的對手,客人便不願意聽了。”
他說得頭頭是道,鄭爺心下一凜:“如此說來,必是要感人肺腑,足夠曲折,才吸引得了人。”
“也不是都這樣,總有例外。有的人一出現就是焦點所在,甭管什麼故事,就是喝了口水這樣的小事也能引起軒然大波。”
鄭爺道:“這例外是?章老闆可否細說?”
“就是陵王啊。”章逢敬随口說道,“一開始那個故事很無聊,講人撿垃圾,我都看不下去,程景看了稿後直說他講不下去,後來得好心人相助,尋了些故事糅雜進去,出來的成品還是不盡人意,我們那時候已經山窮水盡,隻想死馬當活馬醫,沒想到客人竟買賬,還說想聽更多的故事......直至今日,我也不知道那個故事有什麼吸引人的地方,吸引人的不是故事,而是陵王本人,客人對他的遭遇很好奇,不管我們說什麼都全盤照收。”
鄭爺不由一驚:“你們說的陵王那些故事,竟是杜撰的麼?”
“自然是杜撰的,都是戲說。”章逢敬笑笑,“鄭爺您給的故事也是杜撰的,怎麼問這麼有趣的問題?”
鄭爺實話道:“我以為我是個例。”
“您當然不是個例。”章逢敬哈哈大笑,笑聲如流,“和您有一樣想法的人比比皆是,您不會是第一個,也不會是最後一個。”
“這麼說來......”鄭爺沉吟道,“茶肆裡鋪天蓋地的陵王故事,背後......”
這話剛出口,鄭爺便止住,他不知道這些故事的真正緣由,卻深知這裡面的糾葛絕非他們可沾染。
慕容铮的本義是想通過說書先生給段桓和長泱造勢,進而促使這段姻緣,如今看來,有這樣念頭的并非慕容铮一人,有這樣想法的大有人在,但他們的目的定然不是姻緣這麼簡單,而是為了更深的、更不見天日的目的。
“您想得不錯。”不同于鄭爺的談起色變,章逢敬卻是十分從容,“這些故事的背後少不了人的推波助瀾,而且不止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