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网

繁體版 簡體版
恋上你看书网 > 爬坡歲月 > 第53章 紮人的小棉襖

第53章 紮人的小棉襖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欣欣最喜歡去的地方是公園和動物園。她能夠在公園裡蕩秋千、滑滑梯、坐翹翹闆,還有旋轉木馬、環行小火車和碰碰船。所有的項目都是她沒有玩過的,甚至連見都沒見過,因此感到特别新奇,每一個地方都玩得不想離開。動物園裡的好多動物,她也是第一次看到。老虎、黑熊、駱駝、豺狼、金錢豹、長頸鹿、駝鳥、孔雀……這些動物她以前隻見過圖片,現在見到活物了,别提多興奮。在隔着鐵網觀賞猴山時,一隻猿猴看到欣欣手裡拿着大雪糕,饞得不得了,對着她又跳又蹦,故意跳起來吓唬她,還眨巴着眼睛。欣欣直叫“怕怕怕”,後退着往王加根懷裡鑽。

看到女兒玩得那麼開心,王加根倍感欣慰,覺得這一趟保定沒有白來。不過,在享受城市生活的同時,他的心情也很不平靜。短短幾天時間,他切身感受到了城市與農村之間的差距。别說欣欣,很多經曆和感受,他也是大姑娘上轎——頭一回。比方坐小轎車,在集體澡堂裡淋浴,喝冰鎮啤酒,坐在有空調的放映廳裡看電影……他沒有想到城市的孩子讀書學費那麼便宜,小學和初中每學期隻要三五塊錢,而農村一般都得大幾十。還有用電、用水、交通的便利,農村都沒辦法相比。難怪人們都向往城市生活,不願意在農村呆。

“我這一生恐怕難以擠進城市。隻能在牌坊中學那樣的農村學校工作和生活,平平淡淡過光景,無聲無息了此一生。”想到這一點,王加根有些悲觀,同時又暗下決心,“我們這一輩是沒什麼希望了,但無論如何要讓欣欣成為城市人!”

時間過得真快,眼看就快到加根父女倆返回湖北的日子。

白素珍向單位請了兩天假,打算在家陪陪加根和孫女。快十天了,她還沒有正經八百地坐下來,好好地與王加根聊過天。

這天,等老馬、馬紅、馬軍出門後,白素珍讓馬穎帶欣欣在客廳裡看動畫片,把王加根叫進卧房,開始了母子之間的交談。

白素珍問兒子這些天的感受。

“挺好!非常開心。”

“真的嗎?主要是因為什麼?”

王加根坦率地回答:“我現在的心思都在欣欣身上。隻要她玩得高興,我就非常滿足。”

白素珍又問兒子對這次來保定的接待和安排有什麼意見,回湖北後别人問起來他會怎麼回答。

“很周到。已經讓我過意不去了。”王加根講的是真心話。白吃白喝了這些天,欣欣每天都能喝到鮮牛奶,還有桃子、蘋果、西瓜、餅幹和點心,老馬專門買回一瓶桔子汁,強調隻能欣欣一個人喝(看來平日家裡很少喝這東西)。周日休息時,爺爺奶奶又帶欣欣去商場,買了褲子、裙子、上衣和涼鞋。昨天,老馬專程去火車站買好了他們返程的車票,還帶回了兩斤蛋糕、一包點心、一袋酥餅和一包花生米,給加根父女倆在路上吃……

王加根真的覺得母親繼父為他們花費太大,心裡過意不去。

白素珍說:“面兒上我隻能做到這樣了,也不好給欣欣買太多的東西和玩具。我擔心馬紅馬軍有想法,更怕因為這些事情産生口角。我和你爸爸商量好了,瞞過孩子們的眼睛,再送你一百元錢。你去給方紅梅買一件好看的連衣裙,多餘的花在欣欣身上。”

“不用!真的不用了。”王加根客氣地推辭。

白素珍卻堅持:“紅梅這次沒有來,我和你爸爸感到很遺憾。作為公公婆婆,無論如何對兒媳婦得有所表示。”

加根再也不好再說什麼了。

“你姐給你寫信了嗎?”白素珍突然把話題轉移到加枝身上。

王加根搖搖頭,有點兒沮喪:“姐姐出國後,一封信也沒有給我寫。我們完全斷了聯系。”

白素珍也覺得意外,瞪大眼睛問:“你知道你姐為什麼不給你寫信嗎?”

加根搖搖頭,推測道:“會不會是因為她出國時我們沒送她什麼東西?那時紅梅正懷孕,我們欠着學校的賬,的确有難處……”

“她怎麼會計較你這些!”白素珍予以否定,又分析道,“你與你姐在一起時,總是表現得很随便,經常拿她的短處調侃,又愛開玩笑,說話沒大沒小。這讓性格嚴謹、做事說話釘是釘、卯是卯的她比較反感,認為弟弟對她不尊重,似乎有些看不起她。還有一種可能,就是她知道了你與我之間鬧矛盾,對你的所作所為感到氣憤,因此不願意搭理你。”

加根沒有作聲。

“我對她放棄大學教師的工作,去美國留學一直耿耿于懷。我無論如何也想不通,到現在還是堅決反對。她出國前的那年春節,我們大吵了一架,鬧得很不愉快,搞得年夜飯都沒有吃成。”白素珍回首往事,顯得有些傷感,“我覺得她就是自私自利。隻想到自己快活,不顧及家人。一個人跑得遠遠的,逃避對家庭的責任。她和張德林出國後,好長時間不理我們。半年之後,才從美國寄來第一封信。”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中國掀起了出國熱。尤其是前往“人間天堂”美國,更是好多人夢寐以求的。熱戀中的加枝選擇随男朋友一起出國留學,本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情。出國長長見識,拿個學位,學門外語,這都是看得見的好處。更重要的是,她随男朋友出國,能夠鞏固和增進感情,避免因長期分離出問題。

偏執的白素珍想法卻完全不一樣,覺得女兒十年寒窗考上大學不容易,畢業後分配在北京工作更是難得。放棄大學教師不當,去美國當一個家庭婦女,簡直是瘋了!說是“陪讀”,其實就是生兒育女、做飯洗衣。

“加枝這麼做,十幾年的書不是白讀了?美國有什麼好?美國人還不是得上班掙錢,還不是一日三餐吃喝拉撒?美國人每天看到的還不是一個太陽、一個月亮?”

張德林是公派留學生。按規定,隻有配偶才能“陪讀”,因此,在出國之前,他和加枝領了結婚證,簡簡單單地結了婚。

由于兩人參加工作才一年,沒什麼積蓄。張德林的父母是煤礦工人,還扶養着好幾個弟妹,幫不了他們。白素珍不喜歡張德林,又反對加枝出國,不願意給什麼嫁妝。還有,家裡的孩子那麼多,加枝是第一個結婚的,她不能開壞了頭,以免将來兩位老人難以承受。

她甚至拿出加根作擋箭牌,理直氣壯地對加枝說:“你弟弟結婚,我們還不是一分錢也沒給!”

就這樣,加枝的婚禮辦得很寒酸。出國又得不到家人的支持,她是帶着一顆受傷的心,滿含委屈地走出國門的。

張德林就讀的是美國新奧爾良州的一所大學。他們原本打算夫妻倆一起攻讀博士學位,但過了不到一年,加枝就因為支付不起學費,不得不停止學業。

美國消費水平高,張德林每個月八百美元的獎學金,根本維持不了生活的開銷。為了生存,加枝隻有支撐着羸弱的身子,開始尋找工作。她先是為一位準備來華旅遊的女士當家庭教師,教别人中文。後來,又到餐館打零工,端盤子洗碗。

住房是租的。租住地距張德林讀書的學校很遠。張德林每天早出晚歸,早上出門時還要帶上中飯,中午用學校的微波爐加熱,在實驗室裡吃。加枝一個人在家,倍感孤獨和寂寞。她想生個孩子,又由于經濟拮據,怕養不活,因此非常傷心。

出門在外的人,如果混得不怎麼樣,是不願意把自己的窘迫告訴親人的。這也許是加枝不與國内親人聯系的原因,但白素珍體會不到這一點。因為收不到女兒的信,得不到女兒的消息,她就胡思亂想,擔心,害怕,氣憤,惶惶不可終日。

今年清明節前夕,老馬去北京開會,白素珍搭他的順風車去了一趟北京農業大學。加枝在這裡讀書和工作期間,她來過多次,結識了加枝的班主任,還有與加枝關系比較好的同學、同事和鄰居。她想去找找這些熟人,看他們與加枝有沒有聯系,希望通過他們了解一些加枝在美國的情況。她憑記憶找到加枝參加工作後住過的宿舍,見到了好幾個過去的熟人。

這些熟人中有的已經認不出她了,她卻能準确地叫出别人的名字。談起加枝和張德林的情況,大家知之甚少,或者完全不知道。

值得慶幸的是,熟人中有個男生收到過張德林的一封信,并且翻廂倒櫃地找了出來。他把信交給白素珍,白素珍如獲至寶,仿佛見到了女兒女婿一樣。盡管信很簡單,她還是讀了一遍又一遍。得知加枝張德林一切安好,她激動得熱淚盈眶。

為了方便給加枝寄信,她托那個男生把地址寫在信封上。這種事她必須讓别人幫忙,因為她連二十六個英文字母都認不全。

都說女兒是父母的小棉襖,但白素珍卻覺得,無論是小女兒馬穎,還是大女兒加枝,都像針刺一般的紮人。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