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聖祖定下的規制,六族掌執“上承帝王,下傳諸臣”,合并處置各部呈上來的一應事務,并直接禀報帝王,執行帝王下達給朝堂的旨意,同時又分别兼着六部最高官長。
但早在甯蘇月入宮之前很久,六部名義上就已經不完全歸屬六族掌執直接控制。甯氏覆滅後,格局堪稱劇變。
除了白南石掌着吏部、宮氏掌着工部、顧氏掌着禮部,作為朝堂最重要的兩部之一,戶部最高官長司戶令和半數官員,都成了昭明帝的人。
至于兵部,作為統籌一朝兵戰事宜、武力維|穩的部衙,更令人匪夷所思。司武令竟都可以空懸兩三年,現在更是連副令都僅剩了三名。
謝重珩也不由得暗自歎了口氣,喃喃道:“此之謂‘不必效法祖制,拘泥于典籍’。這位還真是善于推己及人,有始有終。”
謝煜淡淡道:“這不過是他真正行動的第一步而已。确切掌控了部分權柄,他才能開始實施自己的野心。這就不得不說到你當年那個噩夢了。”
“從他後來種種行徑可知,你的噩夢中,所謂違抗他‘撤軍回防,阻截流民’的旨意、擅開護境結界之罪都隻是由頭。隻要他覺得機會到了,無論你怎麼選擇,他都會設法誅滅謝氏。”
“隻怕他從一開始就認為,一個王朝隻能有一個真正的主宰,權柄二字,絕不可幾支勢力共享。臣屬都應該且隻能是輔佐之人,而絕不能成為掣肘的存在。”
“哪怕世家自此淡出朝堂,還政于帝王,他也會擔心死灰複燃,從而斬草除根。”武定君說得直白,算是給他透了個底。
設身處地,其實不難理解昭明帝的想法。
對于六族為首的諸世家,他從來就沒想過要削弱,而是早在幾十年前就鐵了心要直接鏟除。唯有将所有權柄和邊界六境都收在手中,再大刀闊斧地變革,方能打破大昭累積幾千年的沉疴弊病,延續王朝壽命。
這段曆史堪稱漫長。武定君如今虛弱衰朽,即使有鳳曦的藥方和暗中照護,明顯好轉不少,說起來也有些吃力,中間被迫停頓數次。
謝重珩伺候着他喝了點水,又替他順着氣,才徐徐緩過來:“他倒是野心勃勃,以大昭聖祖自比。聽伯父這麼一說,他也不是全無資格。”
“隻是據侄兒所知,這卻是天龍大地堪稱漫長的曆史上,無數代雄才大略的君王,包括聖祖這樣的枭雄都沒能完成的偉業。”
“不錯。但,”武定君一貫不太顯露情緒的聲嗓終于仿佛帶了點歎息,“謀事固然在人,誰也逃不過天意。”
“實則自從聖祖成功煉制出天絕道開始,六族就全然喪失了跟帝王抗衡的資格,敗局已定,滅亡是早晚的事。所欠缺的,不過是時間和契機,和一個有野心、有智計的瘋子。”
“如今這些都已經出現了。尤其邊界六境千年難遇的天災接連發生後,昭明帝終于迎來收束的機會,打破原本的格局。”
“他本就占了絕大部分優勢,萬事俱備隻欠東風,現在更是得了天和。形勢易轉,大家才真正體會到他那些布置的威力。”
後面的事,謝重珩差不多都知道了。
六族旁系收成銳減,高額的供奉卻早已成了慣例延續下來。外敵不乏有伺機趁火打劫,侵擾疆界者。戰争拼的是家底、錢财,諸世家一時苦不堪言。其中受災最嚴重的正是碧血境。
隐忍蟄伏數十年,昭明帝認為時機已臻成熟,幾番試探後終于決定從甯氏下手。
他不僅早有整套計劃,且極其善于從種種變化中迅速抓住對自己有利之處,加以修正。從利用大司樂挑頭逼廢甯氏嫡長子開始,一連串動作環環相扣,雷霆手段,快、準、穩、狠,中間幾乎沒有留給其餘五族太多運作、周旋的餘地。
但一念及此,謝重珩卻不禁心下生疑:“從伯父方才所言,可知今上的謀略、隐忍、智計少有人及,絕非莽撞之輩。”
“然而當初碧血甯氏反叛時,今上尚且處于兵力最鼎盛時,手握百萬雄兵。卻在飛星原一戰中,突然開啟天絕道,緻使十幾萬精銳将士無路可退,盡數覆滅。”
“可據我所知,彼時甯氏軍已是強弩之末,根本撐不了多久,未必需要再往裡填多少兵力和物資。如此沖動且令下屬将士寒心的自損做法,怎麼看,也不像這種帝王能做出來的事。除非當時的形勢逼得他不得不這麼做。”
“伯父可知,是出了什麼事嗎?”
謝煜意味不明地看了他一眼,像是贊賞,淡淡道:“我也隻是後來聽過一點風聲,那段時間,今上似乎發現,有行蹤詭秘之人出入其餘兵四家的家族故地。”
“你當知道,對于一個本就忌憚世家、又生性多疑的帝王而言,這意味着什麼。”
謝重珩點點頭。
除了懷疑六族要再度結盟對付他,還能有什麼?天災帶來的局勢變化固然是昭明帝等待已久的時機,焉知六族不是也在等着這個機會?這個理由雖說有些牽強,卻也能解釋得通。
隻是他仍直覺其中隐約有點不對勁。不知是不是想多了,他竟仿佛從謝煜方才那一眼中覺出了一絲警惕,轉瞬即逝。将種種感覺壓下,他再未提及,繼續厘清後續。
甯氏倒下,等同于将六族一體的防禦撕開了口子,後面的事就好辦得多。此為正面對抗的優勢。
世家都知道如此下去,終将為昭明帝各個擊破,并非沒有想過聯手反抗。但各自的旁系未及冠的小輩連同嫡系整體盡皆囚于永安,誰也不敢輕舉妄動。
兼且各族總有親疏之别,多年來為着家族利益,互有龃龉,難以真正凝聚在一起。
縱然嫡系們甘願犧牲,然而要讓旁系聯合謀劃對抗帝王這麼大的事,卻不可能真正做到毫無迹象可循。帝王卻掌控着龐大的暗衛和密探群體,遍布永安。就連諸世家府第中,也難保沒有他們的人。
沒有人敢出這個頭。安邦、定國六坊還好一點,若是安定街以外的地方,深夜批駁朝政,兵甲天明必至。午時指摘帝王,人頭随日俱落。
諸世家若是忍氣吞聲,尚可得一時安穩。倘有二心,則無異于與昭明帝及其餘各族為敵。此為震懾、監察的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