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明韻沒吭聲,找什麼找,現在的日子是活的不舒服嘛,非得給自己找罪受。現在她過得多舒服啊,有娃有錢,還有了點事業。
不過,她已經被身邊的親戚和鄰居們問了個遍了!
一想到以後走在路上,但凡碰到個認識你的,馬上問你什麼時候再婚,她就覺得窒息!
你好聲好氣跟她說你不嫁。她當聽不見,還要跟你說你這麼年輕再找一個也使得。
你強硬點說你不嫁。她說你不嫁人怎麼行呢?誰以後給你養老?
你說我閨女養。她說嫁出去的閨女潑出去的水,還是得有個兒子。
誰來介紹把誰趕出去?或者拿刀攆出去?她指着你鼻子,急了。
大寫的服了。
遭罪!怎麼着都難辦。中式的人情社會,優點缺點都相當明顯。幫忙的時候不分你我!生活也難分你我。
不行,不能想,一想就頭痛,關鍵還找不到解決辦法。
一整個中午,宋明韻心情都不大愉快。怎麼處理好呢!無奈地抓一下頭發,難搞!
等師傅做好飯喊人吃飯,宋明韻慢吞吞往廚房走,盛出一份餃子。
白菜豬肉餡的白面餃子,皮薄肉多,這一個月她還沒怎麼吃過餃子,一試,應了那句老話,“好吃不過餃子”。
猛地吃到,有一種淡淡的說不出的感覺,像是多年前,第二世的宋爸爸在她加班那天送來的禮物。
宋明韻倏地就想開了。她對勸嫁保留自己的觀點,其他人的想法她洗耳恭聽,隻聽隻笑,不點頭不拒絕。
不然還能怎麼地呢?強顔歡笑.jpg
等送走吃飯的人,宋明韻和楊嬸清桌子,洗碗洗盤子,最後把地掃了。
然後坐在闆凳上等下班。這個期間沒什麼事做,宋明韻又掏出來她的手繩開始編。
這次編複雜一點的,上次手繩的銷量不好。換點更精緻的樣式可能會好一點。
楊嬸舉着一把蒲扇,給自己扇風。七月的天氣,漸漸熱起來。
廚子家庭少出瘦子,尤其這個時代。陸師傅和楊嬸就是,胖胖的,一般會更怕熱。
等她編出個大概雛形的時候,楊嬸湊過來看,“小宋,你這手挺巧,編的怪好看的。”
宋明韻笑吟吟的,“多練練就這樣了,楊嬸的毛衣織的不比我這個好?”
楊嬸聽了這話,眼睛眯起來,擺手,“說笑了不是,哪有你這個好。”
她還是笑,這一聽就是客套話。這些人哪個沒有自己拿手的活。縫衣服做醬菜……人人都有比别人出彩的地方。
就這麼熬到下班的點,宋明韻把手裡的紅燒肉塞進車簍裡,推出來她的自行車,往和家相反的方向騎去。
飾品單這麼賣吸引力還是不夠,要是訂購一些雜志,娛樂報紙什麼的,出現了相同元素,就足以讓年輕人為此花錢。
新版的雜志,像《大衆電影》,她倒是想訂購,問題是供不應求,她竟然訂不到。
所以她去廢品站看看,能不能淘一些舊報紙舊雜志之類的。就算沒她想要的,也吃不了什麼虧。
她右腳撇一下偏支,把自行車靠在廢品站外邊的空地上,踩實的泥地,東一片西一片的雜物,微熱的天,宋明韻鼻子輕動,一股味道,聞久了難受。
跟看門的大爺講了一聲,“來弄點廢報紙”,大爺給她指了一個方向,怕是做慣了這件事,習以為常了。
舊報紙用處不少,買不起的可以拿來識字,不識字的拿回去糊牆糊玻璃,也不錯。
她來到紙張的廢墟中,舊書本,舊報紙,成沓成沓的,不是來自同一個人。她折騰許久,翻出來點她覺得有用的,舊報紙舊雜志,還有兩本微舊的書,她先前看的那本講手繩編結的就是這樣淘出來的。
宋明韻掐着自己挑好的一摞東西,給大爺過目。豫南的天氣幹熱,一番折騰之後她鼻尖出了細汗,忍着用手擦掉的沖動,她手髒。
“一毛五。”
長年累月的做着這件事,大爺的聲音快而堅定。宋明韻掏出毛票遞出去。她用繩子把這摞書籍綁在後座上,又踏上回家的路。
路旁房子不算整齊地排列着,有的牆上還刷着紅色的大字标語,勾勒出時代的氛圍感。
或許,她要更多的從自己的利益出發,而不是改變自己融入這個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