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天後,纖纖出院了。
她的身體恢複得很快,但精神還是恹恹的,對什麼都提不起興緻。所以,爸爸媽媽沒有急着讓她上學,而是給她請了一周的假,讓她好好休息幾天。為了讓她徹底放松,他們把她的書包和一切與學習有關的書籍材料都鎖了起來,告訴她除了學習,做什麼都可以。纖纖不由得泛起一抹苦澀的笑。她覺得爸爸媽媽始終不懂她真正需要什麼。其實,她已經失去了學習的興趣,甚至不想再踏進校門一步。一提起上學,過去的一周那不堪回首的一幕一幕,就會像電影中的特寫鏡頭,交疊着向她撲了過來,每一個鏡頭都帶來錐心的痛苦。不過,她已經不會像以前那樣刻意去逃避這些回憶,因為她已經深深地體會到,逃避解決不了任何問題,隻能讓問題如雪球般越滾越大,最終将自己掩埋在絕望的深淵。有時,她甚至會逼迫自己冷靜地審視某一段經曆。而在這種摒棄了任何主觀因素的審視中,她會清晰地看到自己錯得有多麼離譜,多麼不可理喻。倘若那時,她能多一份理智和冷靜,少一份任性和沖動;多一份豁達和思考,少一份自私和盲目;多一份面對和反省,少一份逃避和自欺,這場風波也許就不會發生,後果更不會如此慘烈,讓她追悔莫及。她甚至無法理解那時的自己怎麼能産生那麼多荒謬的想法,做出那麼多荒唐的舉動。因此,她怕踏進校門,因為學校裡處處都有過去的影子,每一個影子裡都藏着那個驕縱任性、自私蠻橫的自己。她怕面對那個曾經如此不堪的自己,已經甚于害怕老師們的冷落和同學們的敵意。
于是,在百無聊賴之際,她翻開了那本《海天寄語》。纖纖發現,這是一本散文集,其中大多數是小品文,也有少量抒情叙事的文章。部分曾刊載于其他報刊雜志的文章,于文末皆注明了發表的期刊及時間。而那篇《百年梧桐》,在這部文集裡竟是原創首發。纖纖不禁找到那本七年前的《青年文摘》,果然,文末不僅明确标注着“本文轉載自《海天寄語》”,還仔仔細細地标注了出版社和出版時間。纖纖不禁苦笑着搖搖頭。大概章老師心裡也明白,像她這樣年齡的孩子,哪能有耐心讀完一本不怎麼火爆的散文集,所以在課堂上才單單說出了文章在《青年文摘》的發表時間。能被《青年文摘》這樣超級熱銷的雜志選中,想來這本書就算談不上大紅大紫地暢銷,銷量也應該是穩定而可觀的。而章老師,算起來那時還隻是個大二的學生,卻已經洋洋灑灑發表了數百篇文章,也難怪會被贊為“最有前途的青年作家”。可一場熊熊燃燒的大火,無情地毀了他的錦繡前程;一場突如其來的風波,又殘酷地奪走了他的寶貴生命。而這所有的紛紛擾擾,竟然都與纖纖有着千絲萬縷的關聯,也許自己真就是章老師命中的“災星”吧。
讀着書裡的一段段文字,纖纖發現,在那些小品文中,她很快感受到了章老師作文批語中那種“一針見血”的犀利文風。對于種種文學現象和社會現象,甚至人性和人生的種種問題,他都能一眼看透其本質,并剖析其根源。他從不使用華麗卻空洞的辭藻,而是用最簡潔、最直接的語言,把複雜的問題闡述得清晰明了。在他的文字裡,沒有模棱兩可的表述,沒有含糊其辭的敷衍,有的隻是直擊核心的果敢與堅決,每一個字都像是經過深思熟慮後重重落下,帶着不容置疑的力量。他不會為了迎合大衆而粉飾太平,更不會因畏懼權勢而噤若寒蟬。他的筆觸猶如鋒利的手術刀,精準地切中要害,讓那些被刻意隐藏或忽視的問題無所遁形。這種一針見血的風格,讓人在閱讀時仿佛被當頭棒喝,瞬間清醒。雖然有時會帶來不舒服的感覺,但是卻能如重錘一般敲醒那些在混沌中迷失的心靈,打破了人們的安逸與麻木,激發了人們内心深處的思考和覺醒。在他的文字面前,沒有人能夠繼續自欺欺人,沒有人能夠對問題視而不見。人們在短暫的不适之後,收獲的是對世界更清晰的認知,對自我更深刻的洞察。也正因如此,他的文字才能夠在衆多作品中脫穎而出,給讀者留下難以磨滅的印象。盡管不是所有人都能欣然接受,但那些真正渴望成長、追求真理的人,會在其中找到寶貴的啟示和前行的動力。如今,纖纖終于明白,那些接受章老師批語的同學,他們的寫作水平為什麼能迅速提高了。隻可惜,習慣衆星捧月的她,因無法“忍受”鑄成大錯,毀了這支犀利深刻的筆。
而在那些叙事抒情類的文章中,纖纖又感受到另一種風格,一種她既陌生卻又隐約似曾相識的風格。就如《山巅之上》一文,章老師叙述了數次登山的經曆,并在文末發出這樣的感慨:“在人生之旅中,我們所遭遇的困境,或許如險峻高山般難以逾越。然而,隻要勇于摒棄自私與短視,跳出‘小我’的狹隘天地,以更大氣的格局、更豁達的胸懷、更宏觀的視角去審視、探索與合作,那些曾經看似無解的難題、無法跨越的障礙,終将在我們腳下化為坦途。我們也會迎來更為廣闊的風景與更多的可能,在山巅之上,找到屬于自己的答案。”
纖纖蓦地想起,在某次語文課上,章老師也曾說過與之相近的話語,原話纖纖想不起來了,但大概意思就是:人生中很多看似無解的難題,如果把“小我”放下,它就“有解”了。難怪在學校裡,衆人皆言章老師冷漠、古怪、不近人情,卻從未有人指責他狹隘自私。相反,許多人在不經意間,都能感受到他那宏觀大氣的格局與寬廣坦蕩的胸懷,隻因他從未在“小我”的圈子裡虛耗自己的人生。可以毫不誇張地說,他雖然雙目失明,但是他人生的視野,卻遠比絕大多數眼能視物之人高遠宏大得多。
随後,在另一篇題為《經典的魅力》的文章裡,章老師講述了一段他在法國的親身經曆。那時,他經常去法國國家圖書館讀書,無意間結識了一位在此工作了一輩子的年邁清潔工。相處久了方才驚覺,他竟是那種金庸在《天龍八部》中所描寫的少林寺藏經閣掃地僧一般的人物。文章記叙了兩人相處的一樁樁趣事,讀來令人忍俊不禁,又讓人深深思索。在此期間,他抒發了這樣一段感慨:“在歲月的長河中,經典從來都不隻是停留在紙面上的文本,它是一種能夠穿透時光壁壘,直抵靈魂深處,響徹身心内外的強大能量。它蘊含着先人的智慧、曆史的沉澱和無盡的啟示,當我們與經典邂逅,那字裡行間流淌的深邃思想,便如洪鐘大呂般,強烈地激蕩着我們的心扉,喚醒沉睡已久的靈魂。”
讀罷此文,纖纖的第一個感受便是:“怪不得章老師的法語如此流利,就連專業的翻譯都自歎弗如。”第二個感受則是:“難怪章老師能将那麼多古今中外的經典名著牢牢地記在腦海之中。”她記得就在不久前的一節語文課上,一位同學曾向章老師請教記憶經典名著的訣竅。章老師就這個問題,極為鄭重地對全班同學說了這樣一番話:“倘若僅僅依靠死記硬背,絕不可能将經典長久地銘記于心底,更不可能在關鍵之時随心地提取與運用。真正的銘記,源自讓經典浸透靈魂的每一處角落。如果你在閱讀的過程中有了這樣的感覺,覺得自己正在與經典中的作者和人物開啟一場超越時空的心靈交融之旅,在靈魂的最深處與之激烈碰撞、深情相擁,洞悉他們的思想紋理,體悟其情感的洶湧澎湃與跌宕起伏,并與他們攜手并肩漫步在曆史的悠悠長河,一同領略歲月的風雲詭谲與滄桑變遷。那麼,恭喜你,這部經典已然融入了你的血脈,紮根于你的心靈。從此之後,你對它的每一次回味與深思,都将成為心靈的洗禮與智慧的相擁。”纖纖簡直難以想象,經過成千上萬本經典浸潤後的那個靈魂,該是多麼的豐沛、美好而強大。
在另一篇名為《點亮一盞燈火》的文章中,纖纖又讀到章老師在法國馬賽參觀伊夫堡監獄的另一段獨特經曆與深刻感受。
“我緩緩走進那座充滿神秘與滄桑氣息的伊夫堡監獄。
“當沉重的鐵門在身後徐徐關閉,我瞬間踏入了另一個世界,一個被黑暗與絕望緊緊籠罩的世界……尤其是那間黑牢,更是讓我感受到了極緻的壓抑。四壁冰冷如霜,黑暗濃稠似墨,仿佛一張無邊無際的黑色巨網,随時都能将人吞噬。我伫立其中,心也被這無盡的黑暗緊緊揪住,恐懼如影随形,揮之不去……
“就在這令人窒息的黑暗中,不知是誰點亮了一盞煤油燈。那微弱的火苗在黑暗中歡快地跳躍着,宛如一顆充滿希望的種子,頑強地破土而出。起初,它的光芒是那般渺小,似乎随時都會被黑暗這頭兇猛的巨獸吞沒。但漸漸地,那溫暖的光暈開始緩緩擴散,一寸一寸地驅趕着黑暗,仿佛一位無畏的勇士在奮力拼殺。
“昏黃的燈光下,我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也看到了周圍的一切。那些粗糙的牆壁,仿佛在低聲訴說着過去的悲慘故事,猶如一道道尚未愈合的傷疤,觸目驚心;那潮濕的地面,似乎還殘留着囚犯們痛苦的淚水,好似一汪汪悲傷的泉眼,令人動容……
“我的視線,再度轉移到那盞不知被誰點亮的、劃破黑暗的小小煤油燈上。不知怎的,我突然聯想到精神與身體的關系。它們,不正如同這盞被點亮的燈火嗎?身體,是精神與實踐知行合一的獨特之地。精神如同熾熱的火焰,而身體就像承載火焰的容器。精神通過身體這座橋梁,将内心的想法轉化為實際的行動……
“高尚的精神,猶如明亮熾熱的火焰,給身體帶來無盡的光彩與尊嚴。當心裡充滿正義、善良與慈悲,身體就會展現出高貴的姿态,每一個動作都充滿力量與溫暖,每一次付出都飽含深情與關懷;當靈魂堅守正直、良知與道德,身體就會散發出令人尊敬的魅力,每一次行動都充滿勇氣與擔當,每一份奉獻都包含真誠與友愛。
“相反,低賤的精神仿若陰森的鬼火,會讓身體陷入堕落的深淵。倘若被自私、貪婪與邪惡掌控,身體就會做出醜陋的行為,散發出令人厭惡的氣息;要是被虛僞、狡詐與陰險占據,身體就會呈現出令人唾棄的醜态,彌漫着讓人鄙夷的濁氣。
“……就像這黑牢,黑暗象征着低賤與邪惡,它妄圖吞噬一切美好。然而,隻要我們心中有那盞明燈,有高貴的精神追求,便能驅散黑暗,找到希望。不是嗎?在這昏黃的燈光中,我仿佛看到了無數勇敢的靈魂,他們在困境中堅守正義與善良,用高貴的精神點亮了自己的生命。他們的光芒穿越時空,照亮了我們前行的方向……
“我走出那間黑牢,陽光灑在身上,溫暖而明亮……可是誰也不知道,自己的生命,會不會再次陷入黑暗,甚至于永久地陷入黑暗之中。但,無論未來的道路多麼崎岖,我們都要努力點亮心中那盞高貴的精神明燈,讓身體成為高貴精神的完美體現,在實際行動中展現出人性的美好。那樣,即使深陷重重黑暗,我們的生命也會閃耀出高貴的人性光輝……”
當然,原文篇幅很長,遠不止這一千多字,然而,這些文字卻如黑暗蒼穹中最為閃亮的星子,在纖纖混沌的頭腦中不停地閃爍着光芒。纖纖想起了自己在章老師身上曾經感受到的“神秘的吸引力”,還有讓表哥為之震撼的“罕見的精神”,讓蘇沐陽深受感染的“融入到血液和骨髓裡的高貴”,甚至連爸爸都刮目相看的“是條漢子,有種”……同時,她也想起了高校長在章老師葬禮上的那段緻辭:“生活的磨難毀掉了他的眼睛,卻無法壓垮他铮铮的鐵骨,無法動搖他不向命運屈服的勇氣,無法玷污他純潔高尚的靈魂,更無法磨滅他始終閃耀的高貴的人性光輝。”也許章老師在撰寫這篇文章的時候,并未預料到自己有一天會真的“永久地陷入黑暗之中”。可那滿盈的精神之光早已照亮了他那高大挺拔的身軀,并成為身體的主宰者。所以,即便命運将他無情地抛至苦難的深淵,他的身體也會呈現出“無盡的光彩和尊嚴”。他甚至無需刻意去堅守什麼,因為那些磨難無法壓垮、摧毀、動搖、磨滅的一切精神元素,已然成為了他的一種“本能”,讓他不經意間的舉手投足都會盡顯高貴與格調,散發出“令人尊敬的魅力”,在無形之中便感染了他人。纖纖相信,現在即使讓章老師帶着所有的記憶,重生在那場漫天的大火中,他依然會毫不猶豫地去救纖纖,哪怕失去光明,哪怕學業前途盡毀,哪怕要面臨着忘恩負義,恩将仇報……
想到這裡,纖纖的心仿佛被一群瘋狂的野獸肆意啃噬,每一口都帶來無盡的痛苦與悔恨。她已經品味出,這些文章中那既陌生又似曾相識的風格,其實就源自章老師本人的風骨。這樣一個坦蕩無私、被經典浸潤且被高貴充盈的生命,僅用一個字便能描述——美。那是由内而外散發的純粹之美,曆經歲月洗禮的永恒之美,無法被黑暗遮擋的璀璨之美,不能被污濁侵蝕的聖潔之美。即便他主動将自己隔絕起來,呈現出不被世人理解的種種古怪,那種美依舊在課堂上、在平日的一言一行中如花香般悄然彌漫,浸潤着每一個人的肺腑。而纖纖,卻因偏見、短視、自私和任性,明明感受到了它的強大吸引力,卻對其漠視、逃避、否認、嘲笑、侮辱乃至傷害,最終親手殘忍地将它撕毀。雖說被撕毀的每一個碎片依舊散發着高貴動人的光彩,可卻再也無法還原成一個完整而美好的生命了。
後來,纖纖又看到了那篇《迷霧中的燈塔》。在這篇文章中,章老師講述了一個夜晚,他跟随一艘漁船出海捕魚,忽遇大霧無法返航之際,看到迷霧中一盞燈塔時的獨特感受:
“……在燈塔的光輝照耀下,我清晰地看到了漁船的破舊與脆弱,它在風浪中顯得那般不堪一擊;也看到了前方道路的艱險與未知,暗礁和漩渦潛藏在看似平靜的海面之下;更看到了自身的不足——我的急躁與魯莽,短視與怯懦。然而,與此同時,我也看到了希望的曙光,那是燈塔指引的方向,是可能通向彼岸的生路……”
“‘Know thyself’,這是刻在希臘德爾斐阿波羅神廟門前的第一條箴言。的确,生命正如這茫茫的大海,充滿了未知與變數。人生則是在這茫茫大海中不斷自我探索的航程,而認識自己,便是那照亮航程的燈塔。可我們敢不敢點亮它?敢不敢面對心靈深處那些不堪的角落?那些魯莽、短視與怯懦,是我們一直逃避、不願正視的陰影。但隻有勇敢地面對,我們才能真正認識自己……”
“傾聽内心的聲音,哪怕它充滿了恐懼與不安;審視自己的行為,哪怕它暴露了無數的錯誤;接納自己的不完美,哪怕這過程痛苦而艱難。當我們鼓起勇氣,直面這一切,燈塔的光芒便會愈發強烈,照亮我們前行的道路。我們順着那光芒,調整人生的航向,破浪前行,終會沖出迷霧,勇敢地駛向遠方,追尋生命的真谛,擁抱那個更加真實、更加美好的自己……”
文章的結尾處,章老師講述自己在歸航後,用海邊的岩石雕琢出一盞燈塔形狀的小台燈,并在基座上刻上了那句古老的古希臘箴言。此後,每當迷惘之際,他便在夜深人靜時點亮這盞燈。溫暖明亮的燈光灑下,仿佛又帶着他回到那片濃霧彌漫的海面,而那座在茫茫大海中孤獨矗立的燈塔,依然頑強而堅定地綻放着穿透迷霧的光芒……
纖纖讀着,讀着,隻覺一字一句都如重錘般敲打着她的心靈。“Know thyself!”此刻,纖纖不禁懷疑,自己可曾真正直面過自己的内心?曾幾何時,她笃定地以為,别人口中那個聰慧、優秀且帶着耀眼光環的女孩就是自己。那個“自己”光彩照人,給她那顆虛榮的心帶來無盡的滿足與驕傲。于是,但凡有人否定那個“自己”,哪怕隻是一點點,她便急于否定對方,以此來肯定心中那個完美的形象。而父親的權勢與父母的溺愛,又讓她能輕而易舉地對他人的每一次“否定”予以回擊。久而久之,再也沒有人敢否定她了,取而代之的是更多的誇獎與贊美。每個人寵愛的天平都向她傾斜,使她在衆人的偏袒中獲得了更多高高在上的優越感。在這樣的氛圍中,她愈發堅信自己出類拔萃的優秀。直到遇見一視同仁的章老師,僅僅是用公正的态度剝去了她“寫作天才”的鮮亮外衣,便讓她惱羞成怒,進而喪心病狂地進行種種殘忍的侮辱、打擊和報複。如今想來,她對章老師種種古怪之處的誇大反感,對關于他的謠言的無條件相信與肆意傳播,甚至一聽到對章老師的諷刺、诽謗和中傷就莫名興奮,一談起關于他的負面言論就眉飛色舞,皆源于對他下意識的否定。似乎否定了他,就否定了他對自己那些客觀公正的評價,從而肯定并擡高了自己。而如今,在自己挑起的這場巨大風波中,所有耀眼的光環都在種種激烈的碰撞中被擊得粉碎。她終于看清了自己的真面目——自負驕縱、自私狹隘、沖動魯莽、短視盲目、逃避怯懦……哪一點都與“優秀”毫無關聯。而自認為完美的她,卻用種種狠毒與殘忍、醜陋與不堪,無情地踐踏、傷害并摧毀了另一個真正完美的生命,也讓自己的心靈陷入悔恨的折磨中。然而,這種悔恨又有什麼用呢?它既無法彌補犯下的大錯,又不能挽回逝去的靈魂,隻會讓她更加厭棄那個醜陋的自己。她甚至覺得,如果沒有她,就不會有這場悲劇,這個世界一定會變得更加美好,那個美好的生命,也會繼續在陽光下盡情歡笑、盡情去愛、盡情綻放他奪目的光彩……
終于,那種痛悔的折磨,在看到那篇《名譽與死亡》時達到了高潮。那上面的每一個字,都如一把鋒利的匕首,穿透了她脆弱不堪的靈魂:
“名譽是什麼?說白了,名譽就是别人對你的看法。你有沒有好的名譽,不是你自身是否清白的問題,而是别人承認與不承認的問題。因此,從古至今,多少人以死證明自己的清白,捍衛自己的名譽。這樣做實在是一個最無奈而又最有效的選擇,因為在現實生活中,人們不容易體諒活人,卻很容易體諒死人。對于活着的人,人們很容易想起他的壞處,而對于死去的人,因為沒有了利害關系,人們就很容易想起他的好處。所以用死亡證明自己的清白,雖然會搭上一條性命,卻多數都能達到目的。隻是,每一條求證名譽的鮮活生命,都能更深一步印證了這個社會的殘酷!”
纖纖隻覺得自己拿着書的手劇烈地顫抖起來,那顫抖仿佛具有傳染性一般,瞬間蔓延至她搖搖欲墜的身體,直抵那千瘡百孔的靈魂深處。她的眼前又閃過了章老師緊貼在牆上的那張痛苦而辛酸的臉,耳邊又回蕩起那撕裂般的凄厲而絕望的叫聲。蓦地,她如同被狂風驟然襲擊的落葉,無力地抛開書本,一頭撲到在床上,失聲痛哭。淚水浸濕了枕頭,模糊了她的視線,卻怎麼也洗刷不掉她心中的悔恨與傷痛。“章老師!”她用破碎得不成調的聲音嘶喊着,“是我逼着你走上了這條絕路!是我!”上帝啊!收走我這不值錢的性命吧!用我去換回章老師那美好的生命,即便讓我堕入十八層地獄,我也心甘情願!心甘情願啊!!
上帝無語,蒼天無語。回答她的,隻有回蕩在屋子裡的悔恨而絕望的哭泣。
周六上午,文俊意外地來到家裡看望她。“我來看看你好些沒有,”他站在門口,盯着自己的腳尖,“你出院後,我就不知道消息了,也沒有人告訴我。”
纖纖的眼圈瞬間紅了。打從她記事起,但凡生病,前來探望的人便絡繹不絕。那些人中有爸爸的下屬,有她所在學校的領導、老師和同學,有她根本叫不出名字的叔叔阿姨,還有她圈子裡的男孩女孩們。他們帶來了色彩斑斓的鮮花,高級的糕點和水果,以及各種名貴的禮物,甚至價值不菲的紅包。每個人都面帶笑容,對她噓寒問暖,關懷備至,以至于她覺得生病也是一件幸福的事。然而,這次從她蘇醒至今,除了高校長和陳芝老師禮節性地到醫院探望過一次外,竟再無一人來家裡看望她。而此刻,站在她面前的這個腼腆的大男孩,隻拎着一兜不知從哪裡買來的蘋果,幾句平實得甚至有些傻氣的話,卻比任何誇張的問候都更讓她感動至深。
爸爸媽媽對文俊的到來也表現出超乎尋常的熱情。爸爸甚至拿出了這個小城裡罕見的南方水果招待他。可文俊連看都沒看,禮貌而冷淡地應付兩句後,就跟着纖纖鑽進了她的房間。
纖纖關上門,拿出自己的飲料和零食:“這是我用自己的零花錢買的,總該可以了吧。”
文俊猶豫了片刻,還是從自己拎的兜子裡拿出一個蘋果,用袖子擦了擦,咬了一口:“我還是吃這個吧。”
纖纖無聲地歎了口氣。
“纖纖,你什麼時候能上學?”文俊試探着問,“旁邊空個座位,總覺得不太得勁兒。”
“我……盡快上學。”纖纖含糊了一句,“對了,咱班的語文課,到底誰來教了?”
“陸鲲,陸老師。”文俊輕聲說道,“學校也是盡力了。目前這種情況,确實再也找不到比他更好的老師了。本來陸老師教高二的兩個班,這次又加上了咱們班,等于要承擔兩個年級的教學任務,這在以前是從未有過的。為了減輕他的負擔,原來隻教一個班的李文琛老師主動承擔了陸老師高二一個班的語文教學,這樣才勉強安排妥當。也真是難為這些語文組的老師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