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梁念帶他去的面館确實不遠,隻要在前面路口拐個彎就到了。店裡裝修很簡單,還沒到飯點沒有什麼客人。
老闆是一個大概四十歲左右的女人,系着圍裙打扮的很整潔,櫃台那有一個紮着雙馬尾的女孩鋪着文具和本子在畫畫,看年紀應該才上幼兒園。
梁念領着沈聿淮往角落的位子坐下。
兩人各自點了一碗三鮮面。在等面上來的間隙裡梁念已經用濕巾認認真真地擦了一遍桌子,又用開水把自己的筷子燙了一遍。
沈聿淮坐在她對面但沒有任何動作,就定定地看着她,像是在走神。
一直等到面端上來,他依舊是沉默。
梁念覺得事情估計是糊弄不過去,等了這麼多天刻意等到她高考後,估計現在是來跟她明牌的。
她先發制人:“你打電話給我是想幹嘛?”
“不是餓了嗎,你先吃。”沈聿淮用水燙了一下杯子,幫她倒了一杯溫水放在一側。
OK,明白了,也就是說大概是一些她聽了之後會吃不下飯的話。
她用筷子攪了兩下面,專門在裡面挑蝦吃。
懶人吃蝦基本上是同一個步驟,用嘴啃頭再咬尾最後去中間的殼,要她用手那是不可能的,手上沾了湯汁再摸摸筷子摸摸碗,她心裡不舒服,用手套的話脫來脫去的又嫌麻煩。
一碗面梁念沒吃幾口,光吃了裡面的蝦,又攪了幾下,吃不下了。擡頭去看沈聿淮,估計他心裡有事,也沒吃幾口。
梁念:“ 有什麼事你直接說吧。”
沈聿淮:“我……”
話是她讓他說的,但他一開口立馬就打斷的也是她:“我說我喜歡你可能你在懷疑,說實話其實我自己也在懷疑,但是想看見你是真的,想跟你撒嬌是真的,想你一直哄哄我也是真的,當然後兩點不排除我其實就是這麼個人,我有點矯情。”
梁念心裡想道,明明白白地攤開了,他要是拒絕她了,她不尴尬,這就是小孩子;他要是接受了,這怎麼說呢。
一段年齡差距大的感情裡,人會下意識地把年紀小的人放在弱勢的位置,理由是閱曆少年齡小,還不懂事,沒有分辨愛與崇拜的能力,都是天然的輿論優勢。
就像她自己客觀評價一下,如果主角不是自己和沈聿淮,站在旁觀者的角度看待他倆這件事就是“某男外甥的未婚妻和他表白了”,她走過路過聽了一耳朵這樣的八卦也要說一句“肯定是某男的問題”。
當有一天年下者變心了,這些都會變成他的免死金牌。
——我不懂事但你當時已經懂事了,我是不是在一開始就跟你講過了我還不懂自己的感情,你答應了就是接受了,我當時還小把依賴當成愛但我現在懂了,我變心了又怎麼樣,你見過我青春最好的模樣你不虧,你已經老了但我還年輕。
都是字字誅心的。
感情是由雙方共同承擔風險的,同樣的年齡差配置也能衍生出不同的結果,關鍵變量是人,不同的對象決定了你要承擔的風險大小。
她貪戀他當下對她的好,又從一開始就抱着“為自己未來可能會變心留退路”的想法說出這種話其實挺無賴的。她前不久還在說長期穩定的關系裡要有更高的道德感,但似乎還是利己的。
她為自己居然有這種想法感到羞恥,喝了一口水,低着頭不去看沈聿淮的表情了,半晌沒聽到對面講話才慢吞吞的繼續開口:“要不你還是拒絕我吧。”
她理不清自己的感情,有些自暴自棄的把選擇權抛給了沈聿淮。
“知道了。”
梁念又忍不了了:“你知道什麼了你就知道了!”
“知道你很認真地思考過這個問題,不是随随便便說的。”
“哦。”梁念忍不住要陰陽怪氣一下,“那欣慰嗎?”
兩人大眼瞪小眼,這次是沈聿淮先沒忍住,他不該笑的,但卻忍不住:“挺欣慰的。”
她聰明早熟,看起來對父母失敗的愛情并不在意,但卻一直把它當成反面教材,所以在感情方面較真又幼稚,把自己架在道德高地上約束。
他明明準備了很多話,但在梁念說完之後突然發現沒有了說的必要,因為道理她都懂得,甚至想的比别人還要多。在你告訴她這隻是青春期的悸動然後各種說教之前,她自己早已經反複想了很多次。不斷推翻自己然後反複思考,想得出一個準确答案。
“别那麼緊張。”他的語調很平聽不出情緒。
這句話是對梁念說的也是對自己說的。
他就那樣看着她,眼底緩慢地浮現出淺淡的笑意。雖然是在笑,但看起來似乎她的坦誠也并沒有讓他如釋重負,像表現出來的那麼高興。
不過他這人最大的優勢就是不管說什麼都有一種真心實意感:“先去看看這個世界吧,世界上有那麼多人,有疑惑的問題都不用那麼早的定下答案,再往前走一走回頭看的時候說不定就會發現沈聿淮其實隻是一個微不足道的普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