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网

繁體版 簡體版
恋上你看书网 > 青萍之末 > 第19章 第 19 章

第19章 第 19 章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小天子符越似是被這蒼涼雄壯的氣勢震懾了,幾乎穩不住身形,險些後退半步。

他聞訊匆匆趕來城樓,他的舅舅大司馬此刻正在城下與太公厲對峙,身邊唯有衛戍統領雷宗樓,年幼的他嗅到氤氲在空氣中淡淡的血腥氣,和着皇宮禁衛歸劍還鞘之音,隻似身在戰場。

又如何不是戰場呢?

人心為劍,權柄為鋒。

雷宗樓立在天子身後,見他單薄瘦小的身形在朔風中輕顫,便側出半身抵在天子身後,符越卻并未看他,也沒有再看城下風雪般的軍士,而是仰頭回望。

那是大荒山的方向,大荒司便坐落于此。

此時已近日暮,城下是對峙的黑與白,天際是沉寂的墨藍,唯有遠處的半山上,有流火似的一簇紅。

那是大啟的司命上神,天子的授業恩師,隔着人心與權柄的戰場,遙遙望着天子。

符越忽然就不怕了。

禾川事後方才得知,彼時對峙兩人,皆是跺跺腳天地便能抖三抖的人物——一為當朝大司馬紀驚帆,一為北境異姓王太公厲。他們代表了大啟最為強悍的水師與陸騎力量,隻是眼下他還在好奇一件事情。

“既是岐蒼王,為何還帶着那麼多人?”

對比連個多餘侍從都無的姜偃,太公厲這陣勢簡直堪比造反。

他問得直白,姜偃一時也不知該作何回答,踟蹰片刻方道:“我們黎國與北境甚少打交道,不過這一任的岐蒼王太公厲曾經有個評語。”

“什麼評語?”禾川好奇,他很喜歡聽姜偃講故事,這岐蒼王的過往在他眼裡顯然就屬于故事範疇。

“不識大體。”

“啊?”

“太公家是北境雒戎的王族,就類似我黎國姜氏,隻不過太公厲卻不是嫡出,甚至都不是直系子孫,更不在八位繼承人的候選名冊裡。”

這點在冊中有記載,禾川點點頭表示知曉,但是冊中隻說了“蠓關一戰,八子殒沒,提選旁支子侄太公厲為世子,後繼任岐蒼王。”

“隻是這跟不識大體有什麼關系?”禾川不明白。

“東林蠻族常年騷擾我北境,天子便在大啟與東林之間設立了一條緩沖帶,蠓關便是這條緩沖帶上的一座小關。

太公厲做世子之前,便駐守在蠓關。那年大旱,東林南下侵擾我大啟邊境,天子下令放棄蠓子溝,也就是現在的蠓關,太公厲當時年輕氣盛,不願意抛下蠓子溝的牧民,要死守。”

“雒戎人也确實血性,毫無援軍的情況下,小小一座蠓關竟真的死守月餘,打退一波又一波的進攻,死了一批又一批的守軍将士。

直到沾滿血火油焦土的城牆在屍山血海裡轟然倒塌,太公厲被僅剩的幾名親随拼死送出蠓關,順着關外的斜布河一路南漂到雁栖崗,這是大啟最靠近關外的一個鎮子,每年仲秋時節成群結隊的大雁浩浩蕩蕩自北國南遷落在這個水草豐沛的草甸裡暫作休整,是以叫做雁栖崗。

太公厲前腳來到這裡,東林軍後腳便到了,他們在蠓關死了太多人,必然要尋到蠓關的守将來祭天。”

“一戶牧民将半昏迷的太公厲藏在牦牛群裡,用布條将他牢牢縛在牦牛的肚腹之上,你沒見過牦牛,毛發便是有些像我們黎國的綿羊,隻是更長更密,體型也比普通青牛更大。”

禾川想象了一下,點點頭表示知曉了。

厚重的被毛可以擋住太公厲的身形,可以擋住西北刻骨的風霜,卻擋不住一條條鮮血彙成的小河,帶着生命的熱氣,與牲畜腥臭的糞便混在一起,沉入北疆的凍土之中。

而他連伸手去觸碰一下那生命彙成的血河都做不到,跟随主人一輩子的老牦牛第一次離開了它的主人,在屠城的尖叫和嘶吼聲裡,趁亂帶着主人交給它的“珍寶”離開了。

“撿來一條命的太公厲後來才知道為何自己隻憑幾千守軍便拖了東林軍一月有餘才被破城。

這一個月裡,太公家直系和旁系的八個繼承人,不顧長輩阻攔自周邊各城馳援蠓關,卻相繼遭遇伏擊,折損在蠓關百裡之外。

他原以為自己是阻擋北蠻入侵的獨木,沒想到卻做了對方圍點打援的‘點’,太公一族百年傳承,一夕之間損傷殆盡。”

“老岐蒼王受不住這般打擊一病不起,然族中已無人可擔大任,彌留之際不得已立太公厲為世子,自那起,太公厲也便有了個‘不識大體’的評語,不過你可千萬不要在外面這麼說他。”

這四個字冊中沒有記,果然是說不得的,倒也變相解釋了禾川開頭的疑問,莫要與“不識大體”的岐蒼王計較帶了多少甲士。

第二日的大朝,到場之人總算是齊全了。

“□□一匡九合,而後有啟;先帝勤政修明,遺德昭彰。朕初承天命,然年少德薄,恐重任難負,無當告慰先皇。朕自今日始奉司命為仲父,恭謹持身,敬天地而祀上神,憂社稷而庇萬民,以祈我大啟國運,永世而昌。”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