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大米作甚?”
許慧有些不解,董家種着地,平日裡節省些,剛好夠一家人吃,以前可從未去買過米。
“娘,米價上漲的厲害,我和爹商量,買些在家裡備着,萬一遇到什麼,咱們也不至于手足無措。”
聽完董伯年的話,許慧有些懵,心裡隐隐升起不好的預感。
她急忙追問:“怎麼不好了?”
董伯年這才将街上的事情一一說了,原來他們父子幾人去到鎮上,發現鎮上的米價飛漲,糧食鋪門前排着長長的隊伍。他們幾人當即就作出判斷,也買些糧食回家。
聽完大兒子的話,許慧有些憂心。
“别是真有啥事吧?先是難民,再就是米價上漲......若是真如此,咱們...”接下來的話,許慧卻說不出口。
“我與伯年商量過,若是真有什麼動靜,咱們恐怕也要跟着逃難,唉。”
董承志歎了口氣,他面朝黃土背朝天一輩子,是沒什麼出息。可他生了一個有本事的兒子,兒子不用他憂心,自己打獵掙錢讀書,還考上秀才,日後興許還是舉人、進士老爺,可如今遇上戰亂,恐怕再沒機會。
“逃難?咱們要逃哪裡去?”
許慧感覺天都塌了,她一輩子都是生活在這片土地上,有時去買些野菜山貨補貼家用,一輩子就是這麼過來的。突然跟她說真要逃,她對此一無所知。
想到路邊的難民,她有些難過,自己以後也要變成那個模樣嗎?
“往南邊逃吧,許是能安全許多。其他消息,我打算去堂安城打聽一番,等我在城裡打聽過再說。”
幾人說完話,屋子裡陷入一片寂靜之中。
岑嫣看着在場衆人,包粽子的速度也慢了許多。
董伯年似乎是知道妻子的擔憂,給了妻子一個安撫的眼神。
夫妻兩人對視之後,表情也變得複雜許多,這其中混雜許多對未來的迷茫與不安。
粽子包好之後,直接放入竈屋中的大鍋之中,這口鍋平日裡專門用來燒熱水,家裡人洗漱之類的就靠這口鍋,如今用來煮粽子倒是正好。
爐竈裡的柴火熊熊燃燒,柴被燒的噼裡啪啦的響,岑嫣隻用火鉗略微整理一番,便又往裡加上一根幹柴。
她轉過頭看到婆母許慧正在砧闆前心不在焉地切着茄子,岑嫣見狀,立馬上前接過菜刀。
“娘,我來吧。”
許慧的也回過神,勉強擠出一個笑來回應:“行,那就你來吧。”
岑嫣在心中暗暗歎氣,要是在往常,麻利的婆母才不會把正在做的活計讓别人來做,也是今日這事對她的沖擊太大了。
“婆母,這茄子用來做魚鱗茄子,您看怎麼樣?”岑嫣試探。
“行,你的手藝好,做什麼都好吃。”說着,許慧看了看外面的天色,又道:“你和枝娘做菜,讓她給你打下手,我先回屋一會兒。”
“哎。”
岑嫣和正在摘菜的董繁枝異口同聲地應了。
姑嫂兩人配合的倒是相得益彰,中途還有董仲清進竈房來幫忙看火。
岑嫣就問小叔子:“爹和你兄長還沒回來嗎?”
董承志帶着董伯年去找村長說今日鎮上的事情。
“還沒呢。”說完話,董仲清又往門外跑去,在門口的路上望了一會兒,才跑回來。
回道:“嫂嫂,還沒回呢,不過看這天色,估摸着也快了。”
“哎!”岑嫣說着,蓋上了煮米飯那口鍋的鍋蓋。
她端起米湯問了句:“要喝米湯水不?我給你和枝娘分一分?”
農家柴火竈煮的米飯是要比正常煮飯的比例多許多的,主要是怕米飯煮出來會糊。而且在煮米飯的過程中要經常攪拌,避免受熱不均勻。
“我不喝,都給枝娘喝吧,她也能長得快些。”在董仲清看來,這米湯水是用來哄小孩子的玩意兒,如今他已經不是小孩子了,就不必再争什麼。
“好啊!都給我,待會兒再加上一點兒白糖,那滋味可真好!”董繁枝甜甜地笑了起來。
“美的你。”
岑嫣看着這姐弟兩人的互動,也跟着笑,讓董仲清把炒菜爐竈的火也給生起來。
此刻,她手上的動作也十分利落,直接把油放入鍋中。
就在這時,閑下來的董仲清一臉八卦地道:“你們猜,我剛才出去看到什麼了?”
“什麼?”
岑嫣頭也不擡,把紅苋菜給放入鍋中,柴火竈的火勢很大,蹭蹭地冒着煙和水汽,鍋裡細小的油星和水花到處飛濺。她早已經做慣了菜,立馬用鍋鏟翻炒。
“隔壁羅家嬸子帶着兩個閨女出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