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网

繁體版 簡體版
恋上你看书网 > 社恐黑化日常 > 第2章 第二章

第2章 第二章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入得榮養堂堂前的抱廈時,錢氏打頭的一行人,已然聽到了堂屋裡傳出的陣陣歡聲笑語,顯然,小長房,小二房,小三房的衆兄弟姐妹,早小四房一步到了榮養堂給沈老夫人請安。

雖說,大伯二伯三伯都不在金陵為官,倘尋常人家,少不得要将子女帶在身邊便于言傳身教,可耐不住沈家族學聲明遠播,沈家自然也希望子孫代代相守,也就默契俗成,不論在外多遠為官的沈家子弟,都會将滿三歲的子女送回金陵梅花巷入族學。

而這些被送回的孩子,也不必擔心無人照看而被旁人欺負了去,通常來說,孩子的祖父母會回梅花巷照看着孩子,另有一些,則由嫡母回梅花巷守着,倘家中高堂已逝,偏生又還沒生下嫡子的,嫡妻自是要同丈夫一并留在任上,為嫡子而努力,那麼這個時候,送回梅花巷的孩子,則由嫡支的族長代為照看,亦或者,一個房頭并留守在梅花巷的叔伯照料。

而老三房這裡,老太爺已逝,按世俗規矩,沈老夫人本該跟着嫡長子,也就是由九娘的大伯父奉養,不過,為了三個嫡子與一個庶子所出的孫兒孫女,沈老夫人選擇了留守梅花巷,另,沈老夫人已年過五詢,幾個兒子自憂心沈老夫人的身子骨。

幾廂合計,便索性讓沈老夫人最疼愛的幼子,也就是九娘的父親沈立名留守金陵,一來便于侍奉沈老夫人盡孝,二來,沈立名夫妻留在金陵可以幫着照看侄子侄女,三來嘛!誰又願意忍受骨肉分離之苦,金陵自古又是繁華之地,旁人想來金陵謀個一官半職,也未必掙得機會呢!而沈立名出自金陵八大家之一且是執牛耳的沈家,按照朝廷規矩,至少離家百裡為官,不過有身為戶部左侍郎的大伯幫襯,謀了個金陵同知的差事,雖不易,卻也算不得太難。

穿過抱廈,迎面便遇着二伯家的八哥沈言建,以及三伯家的九哥沈言業,顯然二人已請了安,這會子便要趕去位于梅花巷祠堂左邊的族學,不過這會子恰遇到了前來請安的沈言勤,三位年歲相差無幾的堂兄弟,少不得要有一番契闊。

但,這會子,不論是出于禮儀規矩,還是基于長輩的關心,錢氏作為留守梅花巷照看子侄的四嬸,總得表示對兩位侄兒的關心,而沈言建與沈言業兩兄弟也少不得給錢氏行禮問安,後又與七娘九娘十娘三姐妹相互行平輩禮并問候了三兩句。

不過,沈言建,沈言業畢竟早過了男女七歲不同席的年紀,即便是嫡親的嬸子以及堂妹們,與錢氏以及九娘三姐妹也隻是每日來榮養堂請安時碰着了便隻問候幾句,畢竟已到了十三四,放在尋常人家,該是議親的年紀。

隻不過沈家為了激勵子孫好好讀書,自有規矩,凡金陵沈家子弟,至少取得了秀才功名才可以議親,倘一直考不上秀才,過了二十方可議親。

于情于理,沈言建,沈言業乃至沈言勤,都不好在内宅多待,同女眷更不好多牽扯,而沈老夫人也不是糊塗人,這早晚請安是子孫們的孝心,任是誰也不會指摘半字是非,不過,到底還得顧及着沈家子與沈家女有别,沈家女三歲入族中女學,也隻為了讀書明理,日後好相夫教子,不墜沈家女的賢名,而沈家子入族學,則為了功名,博一個好前程好光宗耀祖。

兩廂一考慮,沈老夫人便親自發了話,每日來榮養堂請安後,便催促着孫子們早早的去學堂,而孫女們,則會在榮養堂的堂屋裡留了用朝食。

于是,沈言勤進了堂屋給沈老夫人請安後,被問了幾句功課,又關心了幾句身體,再就是跟姐姐妹妹互相問候了三兩句,便自去抱廈裡尋等在那兒的沈言建沈言業兩位堂兄弟了。

而錢氏則帶了九娘三人給沈老夫人請了安後,盡管沈老夫人吩咐了她坐下,用不着她侍奉,但錢氏還是恭恭敬敬的侍候着婆婆,先夾了一個雞汁湯包,又親舀了一小碗鴨血湯,這才在沈老夫人的左手邊落座,并由着丫鬟婆子們侍候着用朝食。

另一邊,九娘三人在請安後,由七娘帶着兩位妹妹,又與堂屋裡的四位姐妹見禮,這才或三兩個,或四五個的在沈老夫人下首的兩張紫檀刻祥雲五福八仙桌落座。

不過,沈老夫人素來是個熱鬧人,雖同在一個堂屋裡,所落座的上首的八仙桌隻孤零零的由着錢氏一個兒媳婦陪着用朝食,卻也覺着少了兩分人氣,便每日裡,喜在下首兩張桌子上瞧一眼,瞧着歡喜的,便叫到上首來作陪。

對于祖母每日留了朝食都得挑姐妹作陪的習慣,除去九娘外,其他六個如字輩的姑娘,都曉得,但凡能夠被祖母挑中的,那便是得了祖母的青眼,可是能被姐妹們高看豔羨一整天的,誰又能不期待。

偏生九娘頂不耐作陪一事,也不是清高孤傲,或是不喜與姐妹們争長短,而是九娘有自知之明,曉得自個兒連搭話都搭不周全,旁的姐妹争相往祖母身邊湊,那是湊趣,而她往前湊,卻連攢一句話,都攢不明白,又何必争着去丢臉出醜。

更何論,但凡被祖母挑中的姐妹,都似受到萬衆矚目一般,隻要一想到滿屋子的目光都聚在自個兒身上,九娘的頭皮就發麻發脹,恨不能立時躲回如意居才好。

于是,每每在沈老夫人的目光朝她所落坐的八仙桌看過來時,旁人都是眼含興奮與期待,而九娘則與之相反,控制不住的身體僵硬連着整張臉的微囧,并默默的垂下腦袋,适時的避開沈老夫人看過來的目光。

于是,沈老夫人一年三百六十五日的挑孫女作陪,幾乎每一位姐妹都挑了幾十上百遍,就連十娘也因着吃的香,作陪了不下百餘次,更何論七娘那般出色的,更是三兩天就挑中一次,唯有九娘,一次沒中。

對此,其他姐妹以及丫鬟婆子們或許明面上不說什麼,但,一屋子的人精,誰又不會多想多思呢!倘不是現如今老三房的當家主母是九娘的嫡親母親錢氏,怕是私底下的閑言碎語早已将九娘生生埋了。

當然,錢氏能管住老三房奴仆的嘴,卻管不住八娘與老四房的六姑的口舌,她們兩個,一個有意,一個有心,又都是看不慣九娘膽小性弱的,也不知誰攀附的誰,便早早的在女學一個鼻孔出氣,更是一尋着機會,便私底下堵住九娘,借由沈老夫人從不挑她作陪,明裡暗裡的嘲諷了九娘不知多少次。

為此,九娘幾乎每每自清晨入女學就開始惴惴不安,生怕又被八娘與六姑在某個女學的地兒堵住了一通冷嘲熱諷,又哪裡能夠認真聽女先生們的課。

但,不論如何,與之八娘以及六姑的擠兌嘲諷相比,九娘心底深處,卻懵懵懂懂的覺着,還是不被挑中,不去作陪的好,至少朝食的時候落了個輕松自在。

今日的沈老夫人與往常一般無二,先是拿目光掃了圈圍坐在下首兩張八仙桌上的七個孫女,不出兩息的功夫,就眯着眼睛同左手邊的錢氏笑道

“七娘在女學裡頭一直都是拔尖的,下個月初,都能去十歲以上的姑娘才能入的貞德堂聽教了,呵呵呵。。今兒個我這老婆子也沾沾七娘的喜氣。”

沈老夫人邊與錢氏說笑,邊伸手朝着七娘的方向招了招,而七娘則不驕不躁的起身,先與同桌的兩位姐妹福了一禮,這才嘴角含笑并腳步輕快的到了沈老夫人的右手邊坐下。

七娘被沈老夫人當衆誇贊,錢氏自覺面上有光,隻不過,當她的目光落到垂目靜坐的如一尊木頭樁子似的九娘身上時,立時就将心中的喜悅沖了個幹淨,但,當着一屋子人的面,也不好數落九娘,面上更是保持着幾分笑意不動,從從容容的笑着沖端端正正坐在下首的四娘努努嘴道

“要說喜氣啊,莫過于四娘了,母親合該沾沾四娘的喜氣才好。”

提及四娘,沈老夫人立時便将彎起的嘴角,上揚出更大的弧度。

“對對對。。兒大不由娘,女大不愁嫁,再有兩個月,四娘就得去梅家侍奉公婆了,今兒個,還是先侍奉侍奉我這個祖母罷!”

被錢氏與沈老夫人當着衆姐妹的面打趣,四娘自是羞的面上飛霞,不過,能被祖母挑中作陪,一來是祖母看重她,二來,則是錢氏給她做臉,自是羞羞答答的朝着錢氏感激的笑了一笑,算是承了錢氏這個四嬸的情了,也便去了錢氏的下首落座。

原本挑人作陪到了這兒,也到了食不言寝不語,開始一心用朝食的時候了,然而,五娘卻笑嘻嘻的蹭到沈老夫人的身後,雙手虛虛環着沈老夫人的肩,語氣更是帶了幾分嬌憨道

“祖母偏心,四姐與七妹本就各有各的喜,眼下又能陪着祖母同桌用朝食,可謂是喜上加喜,祖母合該讓孫女也沾沾四姐與七妹的喜氣才好。”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