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罷為免貴太妃又揪着此事繼續作妖,她便如了貴太妃與曹家的意,将參與選秀的甯嫔妹妹與貴太妃的侄女一并封了正四品的貴人。
剛好低于一宮主位的最低标準。
“怎麼隻是正四品的貴人?”能為曹家撈得兩個嫔妃自是值得她與皇後大鬧,但是這個正四品的貴人還是讓她丢了面子。
要知道在貴太妃入宮時,先帝看在元後的份上起手就是一個貴嫔,而大房庶出的周漁姬也入宮就是一個嫔位。如此,大房的嫡女和貴太妃的嫡親侄女不僅低于當年的元後、貴太妃,甚至不如大房的庶女。
周皇後會這麼安排也是為了惡心對方,但也确實是有她的一番道理:“嫔位需要陛下首肯,尚宮局與尚寶監等多司制定冊寶禮服。”
說罷她還故意補充道:“如果宮裡有個太後,也不至于讓曹家的女兒屈居貴人。”
至于剩下的秀女則是回到掖挺,待皇帝醒來再做定奪。
…………
因為有皇後的維護,王珍珠好歹是沒體驗永巷的審訊手段。
鳳儀宮的掌事太監有着一張和氣的胖臉,說話也是溫聲細語,讓人聽了好感倍增:“宸佑宮的主位是賢妃娘娘,是宮裡出除了皇後外的和氣之人。采女與賢妃同住,想必是能過得清淨。”
“宸”為帝王住處,“佑”為庇護,與宸佑宮的主位倒是非常貼切。
賢妃李醒鹿是二嫁成了皇帝側室。
能二嫁給皇室本就身份不同,更何況是二嫁給了當時已經嶄露頭角,确定會被立作東宮的景德帝,足以見得李醒鹿的家世的确不凡。
其實從父系來看,李醒鹿家就是普通的勳貴之家,奈何她的外祖母是太|祖的愛女,太宗皇帝的同胞姐姐。而外祖母的婆婆,也就是她的外曾祖母與太|祖又是一母同胞的親姐弟。
大乾立國時的十二武将裡排名第三的衛思遠是太|祖的外甥,在太祖還是山西小将時就跟着太|祖四處打仗,恩寵尤甚。
說句難聽的話,太|祖的庶子們在他的心裡都比不過這嫡親姐姐的唯一骨肉,甚至在公開場以“兒子”稱呼這個外甥。
衛思遠的發妻去時,正逢太|祖的嫡長女,也就是李醒鹿的外婆守寡,所以秉着“姑表親,姑表親,打着骨頭連着筋”與女婿就是半個兒子的傳統觀念,太|祖把嫡長女嫁給了這唯一的外甥。然而因為親上加親的緣故,兩人隻有一個女兒順利長大,最後嫁進不高不低的貞謹伯府。
李醒鹿的外祖父母之所以給女兒挑了這個婆家,就是想着對方是個好拿捏的富貴之家,不至于讓有點呆滞的女兒受苦。
貞謹伯也确實如其封号說的小心謹慎,品行不錯。然而就和先帝元後的曹家般,他們也是青黃不接,沒個可以撐起門面的青年才俊,所以為朝中有個依靠而與修國公府的薛家聯姻,将公主的外孫女嫁入薛家。
起初因為李醒鹿的外婆在宮裡有着相當高的話語權,甚至在景帝的繼位上沒少出力,所以薛家還算禮遇入門隻有一個女兒的李醒鹿。然而随着外祖父與父母去世,定國公的衛家與貞謹侯的李家都管不上事,薛家便開始嫌棄空有一個好看家世的長子之妻,琢磨着為長子娶個能生兒子的貴妾入府。
如果隻是普通的納妾倒不至于兩家……不,三家撕到皇帝面前。
問題是修國公的長子沒有納個普通的婢女或是從外擡個良家女子,而是與先帝的太傅孫女有了首尾。
不巧的是,對方的母親也是大乾的皇室公主。雖然與先帝不是一母同胞,但也讓先帝感到十分為難。
更難辦的是兩人在皇帝面前咬死了沒暗中勾搭,純粹是一“意外”導緻二者有了公開接觸。
一邊是敬重的姑母,一邊是恩師與妹妹。
為了各家的顔面好看,李醒鹿與先夫和離,回到娘家。
而與外男有了首尾的太傅孫女在一年後嫁入薛家。
不過經此,先帝倒是漸漸疏遠太傅一家。
畢竟隻要繡衣衛們用心去查,總能查出些蛛絲馬迹。
李醒鹿回娘家過了三年,疼愛她的外祖母病危,臨終前求來看她的侄子給李醒鹿指個歸宿。
原以為這侄子會把李醒鹿收作義女,結果不知先帝犯了什麼神經,居然把李醒鹿嫁給已被默認成是下任東宮的景德帝。
九泉之下的大長公主怕是會被侄子的行為氣活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