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武百官一片嘩然,三生天子亦沉沉道:“這火可曾救得?”
虎嘯林擡手拭了拭鬓邊冷汗,輕聲道:“今日萬壽,護陵監看管不嚴。救援不及,火勢熊熊,明樓已……悉數被毀。”
三生天子遣散群臣,惟命宰執、太子及禮部尚書沈叔駁于霁雲閣議事。崔文純本欲離去,卻也被小宦官密請留步,于旁側默默記錄君臣言行。
在場衆人無不噤若寒蟬,任誰都知曉先帝陵寝于天子壽辰走水的不祥寓意。
良久,三生天子因道:“護陵監懷玄職守有失,引得如此彌天大禍,着幾位卿家速拟重處來看。”
冷濂生奏道:“皇上,懷玄身在其位,未謀其政。請賜誅戮,以謝天下。”
三生天子因命傳诏,立斬懷玄于市井,而葆甯王加冠之儀延期籌辦。
正議間,忽報有表呈上,三生天子即行披覽,見其題頭曰:
賀萬壽順陵明樓赴火表
臣監察禦史丘浮沉泣血上谏
三生天子強忍着怒意自行審閱,見其有數言曰:
臣所賀者,實非明樓之火也,而賀明樓之火于萬壽之日也。是者,祖宗降罪,以責皇上侈靡過甚也。臣嘗聞太祖臨朝之日,每問民生安否。知民安,而後乃自安。今國衰民困,皇上猶且不施仁心,弊喪者豈隻一姓之國?伏請查察,願皇上早賜極刑,則臣即赴泉下泣告太祖,乞解時局之危困矣!
覽畢,三生天子緩緩将奏疏合上,交予群臣次第閱讀,因歎道:“朕雖時有不明,亦知此皆忠者至誠之言。丘浮沉一介監察禦史,不過區區七品,竟舍身冒死上谏,此乃衆卿所不可為、不敢為、不願為。朕既受命為天下之主,自懷一番氣度——吏部可拟疏來看,酌情擢升丘浮沉官秩。”
太子喜道:“父皇仁心濟世,古來賢君望塵莫及。”
“還請皇上三思。”端欣躬身禀奏道,“此番朝廷倘若嘉納丘浮沉之言,将來烏台群鴉難免聒噪不休。”
冷濂生出列奏道:“皇上,臣以為端相公所言甚是。懷玄玩忽職守,诏賜誅戮;丘浮沉語犯宮闱,其罪更在不赦。縱使皇上施以懲治,亦隻為其狂言犯上之故,絕非懲治忠臣。由此悖臣授首,言路漸開,可彰皇上教化之功。”
忽有一人道:“皇上,丘浮沉可貶,不可殺。”
聽得此人用語如此直率,崔文純不由循聲望去,但見其舉止雍容,頭戴烏紗帽,身着蟒衣,腰系玉帶——正是尚書仆射周平湖。
周平湖曾為先帝伴讀,深得信重,獲賜惟有皇室宗親可用之九蟒四爪袍,以示格外榮寵,卻也絲毫看不出往日征戰沙場的搏命氣象了。
三生天子若有所思地沉吟了片刻,又聽太子勸道:“父皇,隻因丘禦史憤于時事,這才直言……”
“好了,”三生天子打斷了太子的陳述,遙遙一指崔文純,因道,“崔卿拟诏,立貶丘浮沉為姑蘇刺史。”
崔文純起身應是,而後複又坐下執筆拟诏,群臣寂然相待。
不過片刻,崔文純便拟好了诏書,正欲由内侍監虎嘯林代為呈上,卻聽三生天子吩咐道:“不必送來,且先念與衆卿。”
聞言,崔文純便朗聲念了,繼而呈請用印。俟得三生天子首肯後,内侍監虎嘯林接過诏命,看其上書曰:
敕:先聖論臣,以忠為先。丘氏浮沉,自恃忠悃。言切失儀,行威主上。姑蘇要沖,具官刺史。責授是職,往守是邦。
覽畢,他即钤印,又遣小宦官前往傳令。
三生天子粉墨登台近兩個時辰,本即疲憊不堪,如今又生了這許多事端,早已心力交瘁。見他實在困乏了,虎嘯林便命群臣自行出宮,繼而引十餘名宦官簇擁着天子奔寝殿安置去了。
衆人步出霁雲閣,各自作别。
周平湖謂冷濂生道:“冷相公力主嚴懲丘浮沉以明朝廷法度,令婿倒是秉性仁善,所拟诏書之語亦頗多悲憫。”
冷濂生笑着瞧了瞧崔文純,因說:“周仆射謬贊了。我這女婿常伴皇上進香誦經,縱使再冥頑不靈,也難免體察了幾分源自于皇上的仁心古意。丘浮沉直言極谏,字句盡顯碧血丹心,如此忠臣實在難得,其間仍應着天恩浩蕩的道理。”
崔文純遠遠地望着周平湖與冷濂生,不防身後一人倏爾道:“崔學士為何不上前略作客套?”
聞言,他迅疾回首望去,卻見是太子。
正欲行禮,太子輕輕擺手免了這等缛節,因說:“方才霁雲閣上,冷相力勸父皇嚴加懲治丘禦史——我原以為崔學士必會從旁附和,未料學士所拟诏書用語委婉溫潤,并非‘責授’應有之義。莫非崔學士與丘禦史結有私誼?”
崔文純笑道:“太子殿下,臣不識得丘浮沉。直言指斥固然有犯上之嫌,其忠君憂世之拳拳真衷亦可一見分明。臣别無所長,惟知以誠心侍奉聖主。皇上有所取舍,則臣有所失得。臣與丘浮沉之忠俱是一般,隻不過丘禦史一貫先國後君,而臣便隻好先君後國了。”
“崔學士此言确有幾番至理。”太子似笑非笑,“此前京華大旱,崔學士請鑄佛像——東宮詹事府一幹臣子俱言崔學士一心媚上,我卻深知鑄像背後所藏之秘辛。如此一來,我實為學士昔日所受種種惡評而倍感惋惜。”
聽了此語,崔文純不由愕然道:“太子殿下,您……”
太子笑道:“倘如崔學士應允前往東宮一叙,自然也可免去我這等‘惋惜’之思了。”
招攬之意,溢于言表。
儲君纡尊降貴,親予垂青,這原本是臣子萬世難以修來的福分,可惜崔文純無法答應。
出自崔氏,身屬舊貴,将來必定随風而去。若欲轉投東宮,便要與現今所擁有的一切徹底決裂——他渴望自由,但早已失去了追求自由的能力。他自認是一個怯懦無能的人,長久的壓抑使他無力有所舉動,更不敢有所舉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