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网

繁體版 簡體版
恋上你看书网 > 八卦史記故事 > 第56章 秦本紀(十八)

第56章 秦本紀(十八)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秦惠文君元年,楚國、韓國、趙國、蜀人來朝拜。

秦惠文君二年,周天子派人祝賀。

秦惠文君三年,舉行冠禮。

冠禮是二十歲,這樣也能讓我們反推秦惠文君的年齡,他反對變法的時候,最大也就是個十來歲的娃娃,說不定是個三五七八歲的娃娃。

秦惠文君四年,天子緻“文武胙”。實質呢,就是給分了點臘肉,代表什麼呢?我非常認可你啊。其實沒什麼大的意思,畢竟周天子實質上影響力有限。這一年齊國、魏國稱王。

要知道之前諸侯國都是公侯伯子男,都是臣,明面上都是承認周天子的領導權的。現在這塊遮羞布被扯開了。

這裡還有個小曲折。秦國變法後越來越強,魏國卻在對秦國齊國等國家的戰争中,越來越處于弱勢,幹脆率領韓國和一些小國到徐州朝見齊威王,尊齊威王為王。齊威王不敢獨自稱王,于是也承認魏的王号,畢竟周天子還在,自己稱王名不正言不順,輿論壓力還是很大的,咱倆做難兄難弟啊。這就是“會徐州相王”。魏惠王也改此年為後元年。

要說稱王的,除了周天子,也就是楚國自楚武王以來一直稱王。現在北方的這些國家居然也稱王,楚威王對此憤怒不已,“寝不寐,食不飽”。魏惠王後二年,楚威王領大軍攻打齊國,趙、燕兩國乘機出兵攻打齊國。本來嘛,大家名義上都是哥們,你現在非要升級到叔伯輩,太侮辱人了!所以,揍你沒商量!

秦惠文君五年,陰晉人犀首做了秦國的大良造。這裡所謂的犀首,實質上是指魏國人公孫衍,公孫衍據說是跟張儀旗鼓相當的一位人物,也是位縱橫家,在秦國的時候想着怎麼讓秦國争霸,到魏國以後就想着怎麼把秦國擋在西邊别跑出來。不過他留下來的事迹不多。不知道是不是雙面間諜,或者就是個單純的政治家。

說起來商鞅也好,公孫衍也好,張儀也好,甚至包括更早的百裡奚、蹇叔,後面的李斯,都是外國人,都做到了相當高的位置。秦國為了強盛,成為了一個相當開放的國家,這些人也為秦國的發展做出了傑出的貢獻。真的驗證了“外來的和尚會念經”。

至于為什麼隻有這些外來的和尚才真的把經念下去了呢?我猜測大概有兩種個原因,第一,本國人知根知底,你要從底層爬到高層,不但使絆子的人多,更容易被看不起,誰不知道誰呀,缺少神秘感和尊重;第二,本國人利益相關團體太多,盤根錯節裡,不知道誰就能成為你的弱點,牽住你的手腳,讓你動彈不得,但外來的人光棍啊。所以,這些有大本事的人,在國内混不下去,到國外去找機會,找到的名垂千古。找不到的當然就淹沒在曆史的洪流裡了。

秦惠文君六年,魏國晉獻了陰晉,秦國把陰晉城改名甯秦。

秦惠文君七年,公子卯帶兵跟魏國打仗,俘虜了魏國的将領龍賈,斬首八萬。這裡的公子卯有人說是之前被商鞅騙到俘獲得魏國将領,被騙到秦國,無可奈何的情況下,投靠了秦國。至于原因,據說是因為魏國沒有把他交換回去而是立了别的公子做太子(吐個槽,就你這被商鞅騙得這麼結實的智商,把魏國交給你你守得住嗎?)。也有人說這裡是筆誤,真帶兵的是公孫衍。不管是誰,魏國敗得很慘就是了。

秦惠文君八年,魏國交出了河西之地。

我們看秦國的曆史,河西之地是提了又提争了又争,從秦國對晉國到秦國對魏國,反反複複,為什麼這塊地就這麼被一遍又一遍的搶來搶去呢?第一,秦國不過黃河的話,他走不出去,過了河西之地,才能到黃河邊上;第二河西之地是産糧區,産糧區在古代的意義我們不必過多強調,沒有糧食打個屁的仗啊。多一塊種糧的地,是穩定國家的一大助力。

秦惠文君九年,秦軍渡過了黃河,奪取了汾陰、皮氏。這時候魏國的君主還是魏惠王。秦惠文君跟魏惠王在應地會面。然而一切都不能阻止秦軍東進的步伐,同一年,秦軍圍攻焦城,焦城投降。

秦惠文君十年,張儀擔任秦國相國。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