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平接着問:“陛下的兵跟楚國相比哪邊更精銳?”劉邦說:“比不過楚國。”
陳平又問:“陛下的将領有用兵超過韓信的嗎?”劉邦說:“沒有。”
陳平說:“兵沒有楚國精良,将沒有楚國的厲害,卻要發兵攻打楚國。這跟我們交戰,我認為陛下這樣很危險。”劉邦說:“那該怎麼做?”陳平獻計:“陛下您可以假裝巡遊雲夢澤,抵達楚國西部邊界陳縣的時候召集諸侯來會見,等韓信拜見時,您便可趁機将他拿下。”
劉邦要到楚國的時候,韓信也感到了威脅,他想發兵反叛吧,又自認為沒什麼罪過;想谒見劉邦吧,又信不過劉邦,怕被擒獲。于是有人建議韓信說:“大王不如殺了鐘離眜再去朝見皇上,皇上一定高興,就沒有禍患了。”
韓信找鐘離眜商議(有什麼可商議的呢,就是想說你去死成全我吧,你又不準備盤纏讓人家跑去别的地方,别的不說,趙佗那裡人家自己獨立呢),鐘離眜也覺得自己眼瞎了,跟韓信說:“漢軍之所以不來攻取楚國,是因為我在您這裡;您想捕殺我去讨好皇帝,我今天死了,您也要跟着滅亡。”
這話有沒有道理呢?應該是有一定的道理的,鐘離昧能打,多次搞得劉邦及手下屁滾尿流,跟劉邦誓死敵對,萬一韓信任用他,給劉邦不知道能添多少麻煩。
但是韓信就是要當狗,還拿鐘離昧做投名狀,鐘離昧大罵韓信說:“您不是一個有德行的長者!(你小子不是東西!)”最後隻能自刎。
韓信果然就帶着鐘離眜的首級去見劉邦。而且是提前去的,劉邦還沒抵達陳縣,韓信就在郊外的道路上迎接他。
到底是殷勤還是想伏擊,劉邦心裡也沒底兒,劉邦也預先安排了武士,一看見韓信來了,就讓人逮捕韓信,把他安放在後車上。韓信大喊着說:“果然像人們說的那樣,‘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絕良弓藏。’現在天下已經平定了,我當然也就該被烹殺了!”
這種言論影響很不好的,劉邦手底下還有好多人呢。為了逮住韓信,劉邦把能帶的将領都帶了比如專職司機夏侯嬰、鐵杆連襟猛士樊哙、還有名将灌嬰、老跟班靳歙(白馬之盟後封的十八侯排十一)、靈常(原項羽部下後投降劉邦),誰知道别的人會不會也兔死狐悲。
“有人告你謀反。”劉邦回過頭對韓信說:“你閉嘴!你要謀反,姿态已經很明顯了!”于是讓武士把韓信反綁,給韓信戴上械具,閉嘴吧,再說多了。然後當天大赦天下,傳個信号,皇帝其實很寬容大度的,也可能是因為劉邦高興,少了一大禍患。
回到洛陽後,劉邦赦免了韓信的罪狀,削去王位,将韓信改封為徹侯(列侯),号為淮陰侯,封地在韓信故鄉淮陰縣。
其實很多人在中間給韓信周旋了,劉邦也切實考慮到沒有确鑿的證據,還要考慮到手下人會不會寒心,尤其當時梁王彭越也來朝拜了,後續也會看劉邦的态度,彭越要是跟别人串聯一下謀反,劉邦屁股底下的位子就怕坐不穩了。所以劉邦也就沒要了韓信的命。但是放是一定不會放他走,本來沒想反,這麼一折騰變得想反了呢?就把他帶回了長安。
有位叫田肯(田姓,應該是齊國王族後裔,生卒年事迹不詳)的人就給劉邦道賀:“陛下您現在捕獲了韓信,又在秦中建都理事(離齊地很遠)。秦地呢,是形勝之國,地理形勢優越,有山河之險(易守難攻),又與諸侯國懸隔千裡,持戟武士高達百萬,秦比其他地方好上百倍。地勢便利,從這裡出兵諸侯,猶如高屋建瓴。要說齊地,東有琅邪、即墨的富饒,南有泰山的險固,西有濁河這一天然界限,北有渤海魚鹽之利,地方二千裡,持戟武士也有百萬,也同樣與各諸侯國懸隔千裡之外,齊比其他地方好上十倍。所以秦地和齊地實際上相當于西秦和東秦。不是陛下的親子弟,不要派他在齊地做王。”
這種說法劉邦當然高興,韓信一倒,多的是人饞他的地盤。田肯這是給劉邦找台階,劉邦自然說:“好。”賞賜田肯黃金五百斤。
韓信被封為淮陰侯以後,他的屬國楚國也成了無主之地,那得給分下去啊。劉邦就把楚國給分成兩半了。其中一半劉邦以将軍劉賈多次有戰功為理由封劉賈做荊王,封地在淮東;弟弟劉交做楚王,在淮西稱王。至于齊國,劉邦把大兒子劉肥封為齊王,下轄七十多座城,凡是說齊地口音的,都歸劉肥管。
然後論功行賞,跟各位列侯們剖符為信(有儀式有信物),分封食邑。
另外劉邦還幹了一件事,就是把韓王信又給改了塊地盤,給遷到太原去了,太原在戰國時期長期屬于趙國,挨着匈奴。
從中原之地到發配邊疆,韓王信不高興也是必然的,尤其這時候匈奴的大單于是冒頓單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