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隻是一張不起眼的小卡片,裡面蘊含的那份真摯情意卻總能深深觸動她的心靈,帶給她無比的溫暖與力量。
自從當教師以來,趙小美對待每一位學生都一視同仁,不論成績優異,還是有所欠缺。在她的課堂上,每個孩子都能感受到同樣的重視與關懷。
尤其是面對英語學習上有困難的學生,她都格外的上心,并會耐心尋找最适合他們的學習方法,确保大部分孩子能在學習的道路上穩步前行。
而且,她還會利用自己的空閑時間,給這些孩子開小竈,進行課外輔導,目的就是為了幫他們一點點提高,讓他們能看到進步的曙光。
自小刺頭深草裡,而今漸覺出蓬蒿。
時人不識淩雲木,直待淩雲始道高。
唐代詩人杜荀鶴的這首《小松》,說的是一顆幼小的松樹,自少齊埋于小草裡,當它小的時候,也和小草一樣齊埋在那裡,時人不識淩雲幹,直待淩雲始道高。
有誰會想到小草裡的這株從蓬蒿裡出來的幼苗,幾十年後會變成參天大樹。而當時,它隻是略高于小草,人們也絕對認不出它将來會成為神木。隻是當它長大,大到參天了,才仰視它的偉大。
人生何嘗不是如此,當你默默無聞,努力拼搏的時候,那種孤單無助,誰人了解。但待到你成功之後,卻都跑來叫好。
所以說,學問也好,事業也好,都得靠你自己去努力,隻有熬成功了,就不怕沒人贊美你。
人生如此,對孩子們的教育也是如此,不僅要讓他們受得了磨難,還要給與他“自得天機自長成”的環境。如果溺愛過分了,隻能是害了他們。
反過來講,老師和家長又是否真給了孩子們自得天機自長成的環境呢?
每個學生的心理,都是有其可愛的地方,雖然他們頑皮、搗蛋,但也有大人所不能了解的煩惱,為何有時他們甯願把快樂煩惱向身邊的朋友或同學們傾訴,也不願告訴家長或老師呢?
這難道不是與大人們對待他們的态度有關嗎?
作為家長和老師,不能隻考慮他們将來是否能出人頭地,前途有望的為家庭和學校争光什麼的。
趙小美覺得,那種不惜一切代價為其創造優裕的生活和學習環境,卻從不願走入孩子們的心靈世界,探詢他們的所想的做法是不對的。
孩子們不乏天真、坦率、個性真誠,是大人們草率而不負責任的粗心把他們身上這些可貴的品質漸漸扼殺掉了。
夫子曾把人分為上、中、下,三個等級,因為每個人生下來資質都是不同的,智慧也難齊平。
中人以上資質的,可以告訴他高深的理論,中人以下的,對其就不要作過高的要求,不妨将标準放低一點。
但中人以下的,他們也不一定永遠在中人以下,隻要肯努力,成就會和中人以上的一樣,也許還會超過他們。
有些老師感情往往偏重于學習好的學生,對那些調皮搗蛋,不用功的學生左右看不上眼,認為他們就是中人以下的資質,提不起來的料。
然而就是那些被他們認為資質不怎麼樣的學生,當其走上社會,成就會遠遠高于那些被認為中資以上的學生。
所以當老師的,不能以功課來判定學生的好壞,而應該發現他們身上的潛質,然後多加以引導教化才對。
學識也是随着年齡的增長漫漫積累起來的。
如果一個人光有學識,沒有智慧的思想,也成不了什麼大氣候,有了真思想,再慢慢積蓄學識,那一定是了不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