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网

繁體版 簡體版
恋上你看书网 > 烽火燃七星[戰國] > 第8章 諸子

第8章 諸子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嬴稷聽得入神,目光閃爍,感歎道:“太深奧了,以道修身的人一定都很豁達!”

楚暄笑:“确實如此。道家順應自然,遵循萬物的變化規律,不去特異的糾正和破壞,故而提出了‘無為而治’。”

嬴稷疑惑道:“無為?那可是什麼也不做?那樣如何‘治’?”

楚暄提筆,在絹帛上寫下“無為”二字:“所以道家無法治國,隻能修身。”

嬴稷托腮,看着這兩個行雲流水的大字:“‘無為而治’的思想倒是獨特。”

楚暄自嘲道:“其實道家思想我目前也隻能讀懂這些,但我覺得‘無為’并非僅僅像他字面的意思那樣‘什麼也不做’,許是我還未能完全參透,或許長大後經曆的事多了就懂了。”

嬴稷嗯了一聲,轉了話頭,問道:“那安羽哥哥,這些學派中你最喜歡哪一個呀?”

楚暄不假思索:“若說喜歡,我最喜歡的是道家,但若論治國,還是要用法家治國。所以我認為,應當‘以道修身,以法治國’。”

“我想起來了!”嬴稷眼睛一亮:“之前夫子在課上說過,過去各國君王都以儒家思想治國,儒學鑄造了禮儀之邦,秦國也不例外。但商君到秦國實行變法以後,秦國就成了法治的邦國了。這些年秦國的實力不斷壯大,有些國家的君王見了也逐漸開始變法,可像商君這般變法似乎隻有在秦國才推行得動,若是在山東列國,可能剛提出就被否決了。商君似乎也是在魏國不能推行變法,才來到秦國的。”

楚暄贊同道:“确實如此,山東列國君王的祖輩大多是周王室貴族分封的諸侯,崇尚儒學已久,祖上的基業使得他們生來就位居高位,而變法提倡‘王室貴族需與庶人平等,論功行賞’,這一觀念直接打破了他們的等級觀念,威脅他們的利益,他們自然是強烈反對的。”

“商君的變法能在秦國得到推行,也是孝公鼎力支持,鐵了心要改制富國,才能成功。”楚暄不由感慨,“想要治國安邦還得要君臣同心啊!”

“就像周文王與姜太公、祖父與商君、父王和相國那樣。”嬴稷突然半身向前傾,雙眸清澈明亮,凝視着楚暄的雙眼,壓低了聲音:“安羽哥哥,倘若有朝一日,我能成為……成為像父王那樣的君主,你也會像太公、商君和相國,與我君臣同心,共助秦國繁榮興盛嗎?”

楚暄一怔,繼而揚起嘴角,欠身揖手,鄭重道:“若是如此,微臣定當傾盡所能,為秦國效力!”

嬴稷見狀,一時間不好意思起來,嘴角卻控制不住地上翹,他趕緊起身到楚暄面前将人扶正:“我、我開玩笑的!安羽哥哥不必如此行禮!”

楚暄直起身笑了下,示意嬴稷坐下,順着方才的話題,繼續說道:“君臣同心固然重要,但治國最關鍵的還是要選對政策。”

說了這麼多的話有些渴了,他為二人倒滿茶水,喝了兩口,繼續道:“論治國之策,百家之學中無非‘儒’與‘法’,可這兩家素來對立,儒家嫌法家太過殘酷,不懂得變通,而法家則嫌儒家繁冗、優柔寡斷。儒家雖也能治國,但總想着複禮回到從前,保住王室貴族的地位,讓這些統治者去開創太平盛世。可若人心已變,受貪念控制,禮也無法挽救,守舊禮也是無濟于事。這世間的一切都在不斷地變化,不能總用過去認為是‘正确’的思想來匡正現在的一切,這樣做隻會故步自封,最終被世道摒棄。”

“最好的辦法就是根據當下的環境進行制度改革,法家正是做到了與時俱進,因時而異。總的來說,儒家講究穩中求進,法家崇尚與時俱進、雷厲風行。”

嬴稷:“可是……我之前看《商君書》和《秦律》中所寫的刑法,實在吓人……而且萬一不小心觸碰了嚴重的還會連累親人,這也太殘酷了……”

楚暄點頭:“确實如此,可目前來看也隻有法家最為公平,刑法雖殘酷,但它出現的目的并非為了懲罰人,而是為了約束,讓人們自覺,不徇私舞弊,更好地幫助君王管理國家。‘法’或許不是最理想的治國思想,卻是當下最為合适的。”

嬴稷若有所思,覺得有道理,又道:“我之前看過商君變法的一些條例,主要是耕戰政策、修改秦律、郡縣制還有不同于别國的‘軍功爵制。’”

楚暄:“商君變法主張以法治國,是将權力集中于君王的王霸之策。其中最主要的兩點:其一是弱民,變法推行之後,民間的諸子百家書籍都被銷毀,百姓隻能讀法家書籍和秦律。這種做法雖獨斷,卻能夠更好地使人民的思想免受其他思想的幹擾。商君還下令驅逐在秦國遊說的士子,将商人的财富以稅收的方式上繳國庫。”

“其二便是軍功爵制,這是變法中最有力的主張。商君變法後,爵位不再世襲,受封爵位皆需立軍功。凡立軍功者,無論何種出身,皆可獲得爵位,百姓由此突破等級限制,力争上遊,潛移默化地為國效力。不僅如此,若是王室貴族貪生怕死不上陣殺敵,也會被革除職爵,淪為庶人。”

“這也……過于嚴厲了吧……”嬴稷聽後有些惶恐,又道:“可……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帶兵打仗吧,況且一味地征戰隻會不斷消耗人力、物力、财力,殺敵一千,自損八百,再富強的國家久了也受不住啊。”

楚暄點頭:“确實如此,都是血肉之軀,誰都不願意在戰場上赴死。你父王也考慮到了這些,在車裂商君後對變法的條例略微做了整改,廢除了‘不允許各國士子遊說’的條例【1】。王上剛登基那會兒,廣納天下能人義士入秦為官,允許各國士子上谏言,隻要對秦國有利的都可以被采納,亦可謀官職。先生便是當時入秦國,上奏‘伐交之策’,在商君耕戰政策的基礎上以連橫的策略拆散了六國的合縱,從而做到‘不戰而屈人之兵’。在秦國,士子可以通過上奏谏言入朝為官,但大多是文官,隻有官職沒有爵位。至于爵位,還須靠打仗獲得。”

楚暄陷入回憶:“我八歲那年入秦,次年先生親自領兵上陣,那還是我頭一回見他披堅執銳,可威風了!”

嬴稷驚歎:“原來相國還會打仗啊!真是文武雙全!不愧是我大秦的相國!”他滿心自豪,忽然想到什麼,疑惑起來,問道,“安羽哥哥,有件事我一直不太明白。”

“何事?”楚暄問道。

嬴稷湊近了些,壓低聲音:“商君為秦國立下不世之功勳,史官記載的書文也說商君在位時公正廉明,祖父仙逝後他便請求辭官回到自己的封地,深居簡出不問朝政,怎得最後會有謀反之心?況且……史書上也未曾記載他因何謀反,‘謀反’這事,是真的嗎……”

“你父王說是,那便是。”楚暄蹙眉,面色驟然沉了下去,他盯着嬴稷的雙眼,清亮的鳳眸這一刻變得淩厲起來,沉聲道:“稷兒,有些事不要尋根究底,也不要過多議論,這樣于己不利。此事切勿在你父王面前提及,往後在宮中斷不可再議論,明白嗎?”

嬴稷怔住了,楚暄的眼神令他有些發怵,他微低下頭,細聲道:“稷兒知錯……”

見他這副委屈的模樣,像個做錯事後聽訓的孩童,楚暄明白自己吓到他了,但該說的還是要說,他輕歎一聲,拍了拍嬴稷的肩膀,溫聲道:“有些事,或許你現在不明白,長大就能明白了。”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