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誦,并成功做出來,再學下一個。”
阿膠比較名貴,所以兩片阿膠是月韻給紅葉拿過來的,紅葉稱了下,五兩。其他食材可以從廚房直接取用:五兩核桃仁、五兩黑芝麻、五兩枸杞、五兩紅棗、十兩黃酒和二兩冰糖。
她也不急,隻先用刀背把阿膠塊敲碎,倒入瓷盅,加黃酒浸泡三天。
而其他食材,核桃仁、黑芝麻、枸杞和紅棗,都先洗淨晾幹。
月韻做事細,摘抄的藥膳食譜,更是細中有細。就如阿膠糕,她不僅寫了食材比例,制作方法,功效與禁忌,還把其中所用的每樣食物的作用也寫了下來。
因而,這無疑加大了紅葉的背誦内容。但紅葉,卻在白天打絡子的時候,回憶着記誦,不過半個時辰,便背了下來。
這天晚上,便找月韻上交功課了。
月韻看着她離去的背影,贊歎不已:這真是一個努力上進的孩子。
三天後,阿膠已經泡軟。
紅葉紅棗切碎,黑芝麻變熟,備用。又找出一個長方形的盤子,洗淨晾幹,擦上油。
阿膠和黃酒一起倒入炖鍋開始熬,并用木材鏟将阿膠攪至融化。繼續加入冰糖,熬到化開,又是不停的攪啊攪,直攪到阿膠挂旗。這大概用了半個時辰,紅葉的胳膊酸疼得厲害。她真想停下來,可還要輔料,最重要的一步已經渡過,剩下的幾個小步驟一做就能成功了。
她不能放棄。
她松口氣,又把那股氣重新攢起來,心中湧出勁來。她就趁着這股勁,加入核桃、紅棗和枸杞,攪勻後分三次加入黑芝麻。
加料越多,也越粘,攪動的越吃力。
胳膊好像不是自己的了,但還不能停,她還需要攪拌得更快些。
一、二、三,很好,成了。
她把阿膠倒入已經備好的長方形的盤子裡,用油紙蓋好,用木鏟開始壓平壓實。盤子放到陰涼地開始冷卻定型。
炖鍋壁挂有阿膠糕渣,紅葉添水先泡着,準備傍晚熬個稀的阿膠茶。沒辦法,窮慣了,阿膠貴,不能浪費啊。實在不忍洗了倒掉。
随後,累的滿頭大汗的紅葉,回了屋内,倒頭就睡。
沒有人說什麼。畢竟,周寶昕每日外出,留在院落的丫鬟婆子,幹完自己的份内活後,就沒事幹了。她們無事說說笑笑,實在無聊了,就做刺繡。
一覺睡到黃昏,起來後發現,胳膊疼得擡不起來了。拿筷子的手也僵硬了。
她放棄了吃菜,隻喝了粥。
然後熬阿膠糕渣,這個很快,和燒水差不多的時間。紅葉給每個人盛了一碗,大家知道是阿膠,哪裡會嫌棄,一口喝了。
洗刷碗鍋,又看了眼阿膠糕,她覺得需要晾一晚上,再切成塊。
轉回屋,簡單的洗漱一番,脫衣睡了。這一覺睡得格外沉。
.
昨晚睡得挺早的,沒想到早上起的比往常晚。
她暗暗警告自己,下不為例。稍做休息也行,但不能太過。
略做洗漱,吃飯,灑掃,後進茶爐房,見阿膠糕已經成型。
胳膊仍然酸疼,她決定先去廚房取糯米紙,然後切塊。
廚房的錢廚娘已經和她很熟了,見了笑道:“桐葉來了,今天還需要什麼啊?”
性情溫柔的她,已經是三個孩子的母親,在與孩子相處中,自身不由自主的散發出母愛光輝。因而,對于别的小孩子,她也表現的很親切。
紅葉也笑道:“需要點糯米紙,嬸嬸這裡有嗎?”
“有的。我給你找找,你先坐。”
“您找吧,我站一會兒。”
等了一會兒,錢廚娘拿了糯米紙給她,她道了謝,轉身離去。
在回去的路上,碰到了府中的兩位姑娘。一個見過,一個陌生。
紅葉低頭施禮,兩位姑娘沒有注意她,而是繼續說:“過幾天大家就要過生,你可想好送什麼了嗎?”
“我近日學做钗,也算有所成,打算做支钗送給大姐,你呢?”
“我還是送繡品吧。前幾天繡成的蝴蝶蘭的屏風還不錯……”
兩人邊走邊說,聲音越來越遠……紅葉也往回走,想,原來姑娘要過生辰了啊。
紅葉回到茶爐房,開始切片。胳膊還是酸疼,但隻能忍耐了。
揭開油紙,把盤子倒扣,把阿膠糕倒在案上。她的刀工已經練出來了,能夠做到厚薄如一,隻是速度不夠快。
把切好的阿膠糕片用糯米紙包好,又找來小蝶放了幾塊,剩下的裝入之前就找好的木盒裡。
碟子裡的留給大家,木盒裡的就要遞給月韻,讓她查看做的成果。
然而,月韻今天随着姑娘出去了。紅葉就閑了下來。
手臂酸疼,紅葉不打算打絡子,而是用手捏了捏臂膀,之後端着盤子,跑到院子裡,和幼白、雲霞還有冬雪說話。
天已經暖了,丫鬟們早已不再待在茶爐房取暖,而是坐在寬闊的院落裡。如今的茶爐房的空間已經變得狹小,也不夠丫鬟擠在那裡。
紅葉把盤子放到旁邊的小桌上,說:“這是新做成的阿膠糕,你們嘗一嘗。”
幼白見了道:“快收起來,既然做成了,便是姑娘的。姑娘賞給我們,我們便吃;不賞,便不能吃。我們可不能自作主張,亂做姑娘的主。”
紅葉哪裡知道這個,忙道:“謝姐姐告誡,差點犯了大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