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半個時辰後,王嬷嬷在微笑中離世。
當晚,事情報到皇帝那裡,他在房中枯坐半宿。
***
元和十六年五月十三日,長秋宮顔太後薨逝,舉國大喪。
印象中,東太後一直都是一位很慈祥的老人,雖然不知道這慈祥的背後有多少心酸。
無論是前世還是今世,她似乎都是在病着。
年輕時身為皇後,統領六宮,也是身經百戰。可是沒有兒子,雖然最後成為太後,反而失了大權。
太後出殡之日,若凝和一衆嫔妃穿着孝服。
人群中,賢妃顔憐蓉是最悲傷的一個。
她神色哀戚,内心有惶恐,有不安,也有無助。
她的姑母走了,從此之後,這個世界上又少了一個疼愛自己的人,後宮之中,自己又少了一個依靠。
在嫔妃前方,則是一衆皇子皇女,最前方是皇帝。
若凝眼神掃向皇子中領頭的李杉,剛成親的太子今年虛歲十六了,少年又拔高了不少,身形也看起來比之前健壯了很多。
他身邊站着一身素服的太子妃。
太子之後是三皇子,三皇子身高已經快趕上太子了。年前已經定了婚,原本三個月後就要成親的,這下要延後了。
在太子身邊還有一個小少年,大概有七八歲的樣子。若凝猜測他應該就是八皇子李柏,八皇子的老師是貴妃的生父,因此是與太子關系最親厚的一個。
再往旁邊,是另一個少年皇子,極為瘦弱瘦小,精神萎靡,看到他,若凝眼光一閃。眼睛順延至他的手指,盯着看了一會,果然發現他的指尖輕顫。
若凝瞳孔一縮,然後又若無其事地将目光移開。
那是六皇子李松。
生母弘德夫人汪新易!
***
喪禮結束,衆嫔妃和皇子皇女,目送太後棺椁被皇帝、甯王和文王一起護送離開。
太子攜太子妃走到貴妃面前。
王穎白看到太子過來,便露出了笑容。
她拿着手絹,輕輕為太子擦拭額頭的汗珠,溫聲道:“你和太子妃一起過來陪我用晚膳吧!”
貴妃眼中是藏不住的慈愛。
若凝看着三人一同離去後,這才轉身。
她看得出來,貴妃是真的疼愛太子,便和史明曉贊道:“貴妃娘娘心存憐憫,待太子殿下視如己出,真是個良善人!”
可是有人卻不贊同。
“是心存憐憫,還是心存愧疚,這可不一定!”聲音從身後傳來。
說話的是一臉漠然的賢妃顔憐蓉。
她看到若凝詫異地看向自己,隻是冷哼一聲,又瞥了一眼遠去的貴妃三人,眼含譏诮,然後大踏步離去。
片刻後,有孩子的嫔妃幾乎都和自己的孩子一起離去。
而其中,和自己兒子沒有絲毫接觸的才人嶽安兒,在衆妃嫔中極為紮眼。
一直在尋思賢妃話中含義的若凝,幾乎落到了最後。
***
回到流霜閣,嫣然就神秘兮兮地和她說:“我覺得嶽才人是皇後的人!”
若凝訝然:“高見啊!”
她一直認為嶽安兒和皇後有勾結,要不然那時自己懷孕時,嶽安兒能爬上皇帝的床?
這件事導緻的結果就是,自己和皇帝反目,那之後後宮多了一個又一個懷孕的女人。當時的寶林,現在的皇後魚靜桃,就是其中第一人。
嫣然從鼻孔裡“哼”了一聲,覺得若凝是在諷刺她。
“剛剛我聽見那個嶽才人小聲抱怨’死就死了,偏偏這個時候死,害的三皇子的婚事又要拖一年’。你說她要不是皇後的人,幹嘛這麼關心那個三皇子?剛剛在喪禮上,她連自己的兒子都沒瞧一眼!”
大秦祖制,太後大喪,皇帝以日代月,守喪一月,皇子守喪一年。
若凝聽了,感覺是很不對勁,哪裡有不管自己兒子,反而關心别人兒子的?難道是做給别人看的?
可是仔細想想又不對,隻是她理不清所以然,最後隻得暫時作罷。
若凝又想到之前見到的六皇子,問嫣然:“你看見三皇子身邊那個瘦弱的少年了嗎?”
“看到了,指定是中毒了,和那年我們在相因寺見到的商販一樣。”嫣然不以為然地說。
嫣然不太記得那類毒叫什麼毒了,好像是和血液有關系,一般的大夫根本診不出來。
“而且,我看着那孩子的模樣,目光呆滞,心智比正常人差很多,估計沒個八九年達不到這樣的效果!你這麼問,不會是想救他吧?”嫣然最後問她。
“我可沒這個本事。”若凝擺擺手,她還是有自知之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