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越來越冷,嘉定五年的冬,已經連下了三場雪,瑞雪之兆,豐年可現。
眼看冬至就要來了。
國朝上至皇室下至百姓,皆重視冬至,冬至節儀亦是國之大典。
高祖曾立下定制:每歲冬至,祀昊天上帝于圜丘。
祖制舊例,天子職責,傅祯需得親自主祭。冬至祭天排在國朝一年裡的二十二場祭祀活動之首,因而最為重要。這日天未亮,他便起駕往明德門去了,南郊那裡設了祭壇。
祭天畢,聖駕回宮,帝于大明宮含元殿受百官朝賀,更有各國使節在其中。有詩所述:“千官望長至,萬國拜含元”,便是大衛居尊夷夏的最好頌揚。
除了皇帝受賀外,皇後亦受外命婦賀。
冬至前三日和後四日例行休沐,連官奴婢也有三日假。媛媛倒不是羨慕官員和他人有假,而是期待冬至日能見到進宮朝賀的阿婆。
當今國丈顧林生任三品涼州大都督,其母崔氏的诰命是三品郡夫人,站在一衆皇室外命婦之後,媛媛仔細尋找,才能看清,雖隔得稍遠些,她心中亦是欣喜。
嘉定帝新婚不久,國朝尚無皇太子,因而省去了百官賀皇太子的流程,順之以天子賜宴群臣。
國之大典下的酒宴可用壯麗來形容,然而,君臣同樂之際,享用佳肴倒是其次,兼之酒宴上的儀禮繁複,文武百官也不大便宜能吃飽喝好。
好在天子于酒宴之上額外賞賜倒是值得期待。不過,大衛幾代皇帝皆是喜歡在冬至這日恩賞臣卿厚實衣裳、皮靴棉襪等日常所用,比之金玉要省下不少開支,卻也是極為體恤臣卿之舉。
不光體恤臣下,天子往往會在這日大赦天下,更有減免稅賦、嘉獎孝子賢孫等,以表君王施行德政。
宮裡過冬至齊樂,百姓也在這日阖家團圓,走親訪友,拜喝宴欣,占候數九,對未來年景及收成有美好期盼。
媛媛記得,她沒入宮前,會在家裡和嬸母一道幫着阿婆張羅這日的家宴,更會迎來送往她還記得,她總記不住數九的話,阿婆摟着她一遍又一遍地念,她才能背誦了。
這日宮裡太忙,媛媛無暇留阿婆在含涼殿說話,就讓雲舒給阿婆送了一封手書:
長至日,三冬正,佳節展思,願君珍重。
落款是“媛媛”二字。
崔氏折紙,朝雲舒道:“煩請内貴人代我謝過殿下。”其餘的話便沒有了。
皇帝賜宴結束後,弘德殿裡還有一場家宴要赴。
媛媛換好了常服,賀貴妃、韋德妃和郭賢妃便到了含涼殿,先給皇後問過安,便再會了皇帝一道去弘德殿。
媛媛看她們裝飾一新,個個悅目,心情也好。天家氣派,連人帶物沒一樣醜的,又微微一歎氣,傅祯這天子竟做得這般有豔福。
看着看着,她就問:“怎不見淑妃?”
韋德妃眼神裡盡是不屑:“殿下不知,她一早就去了紫宸殿,說是要候着聖駕,以免誤了赴宴時辰,失了禮數。”
郭賢妃一聽,語氣全是鄙夷: “她平日裝腔作勢也就罷了,這樣的日子也敢出風頭!”
皇後尊貴,入宮時有百官立迎,有鼓樂齊奏,能出席國之大典,受人朝賀。皇後受寵,無可厚非,便是有人拈酸,也不敢真的造次。可淑妃算個什麼東西?恃寵而驕!
賀貴妃不像那兩位,不願拱火,便和聲道:“或許是頭一遭在宮裡過節,新鮮勁催的。依我說,她雖冒了頭,卻比我們想得周到。”
她是當朝秘書監的孫女,說話輕聲細語,為人也穩重。杜尚宮說她頗擅女工,又懂金石,是以媛媛讓她管理六尚之一的尚功局,也算幫她協理宮中之事。
可韋德妃和郭賢妃一沒得過聖寵,二沒得過皇後青眼,聚在一起後免不得會生了搶臉之心。
賀貴妃要當和事人,韋德妃卻針鋒相對起來:“想的周不周到和宮規嚴不嚴緊是兩碼事,貴妃要維護她,也不該把殿下拉下水,難不成殿下也想的不周到?”
這話無疑是在挑事。
賀貴妃并不示弱:“德妃既知宮規,又知她提早去了紫宸殿,為何不提醒她先來給殿下請安,反倒當着殿下的面說這些,又是存了什麼心思?”
韋德妃落了個語塞,郭賢妃欲幫她解圍,媛媛卻已說:“口齒伶俐是好事,可萬事需得三思而行。家宴為的是一家人熱鬧,并非為了掙口舌之快。”
三人起身齊應是。
平息了這場女人間的風波,幾人便又去會了皇帝,之後才去赴宴。
先帝留下的妃嫔和鹹宜長公主先到弘德殿,稍後是留京的親王、親王妃、大長公主、驸馬等人陪老人家說話,再之後天子的幾個兄弟也到了,傅祯和媛媛及天子後宮裡的四位嫔妃是最後到的。
媛媛才入宮不久,和一衆皇親國戚沒打過幾次照面,隻記住了曾去顧家操辦天子婚事的四叔祖陳王,并天子的幾個兄弟,其餘宗室又是太皇太後給指引一番。然而這次家宴,有天子後宮出席,且是頭一次,媛媛免不得也要介紹,依着四妃的順序,把賀貴妃、鄭淑妃、韋德妃和郭賢妃一一提到。
天子年歲不大,這幾位嫔妃給在坐的長輩們行了家禮,卻也受了天子幾位兄弟的見禮。
待得各自歸座後,先帝二皇子吳王傅晨沖幾個兄弟道:“陛下一下子讓我們有了好幾位嫂嫂。”
雖說皆是親王千歲,實際年歲卻都不大,驟然聽了吳王這句“好幾位嫂嫂”後,有些适應不來,卻僅僅是記住了皇後的面孔,餘妃不過是留了花枝招展的印象。
傅晨的食案與傅練隔得遠,卻探着身子喊他:“小六,是不是近來隻有你自己在紫宸殿安寝了?”
的确如此。然而他這話此刻聽來似乎有傷風雅,傅練就捂住了耳朵。其餘幾個兄弟就又笑了。
太皇太後聞聲望去,問他們:“何事這般開懷?”
傅晨就道:“阿婆,我們是在說,陛下大婚後,家宴顯得熱鬧了。”
太皇太後笑道:“等你有了娘子,你的府裡也能熱鬧。不過你可得哄好了皇後,不然往後要給你找個厲害娘子做王妃!”
傅晨笑了笑,轉而給媛媛行了個禮:“臣先謝過殿下大恩。”
另有幾個兄弟在這事上不甘落後,也道:“臣也謝過殿下大恩。”
家宴上長輩常對适齡男女說這種話,隻是媛媛稀裡糊塗地嫁給皇帝,又初為人婦,便要兼顧天潢貴胄們的娶妻之事,難免不太習慣,此刻當着一衆皇親國戚的面,不得不含着笑,點頭道:“幾位小叔客氣了。”
這時宗正寺卿陳王打趣道:“殿下的擔子重呐。”又沖太皇太後道,“我可就等着殿下知會我去寫牒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