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网

繁體版 簡體版
恋上你看书网 > 但為君故 > 第55章 第五十五章

第55章 第五十五章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嘉定十一年衛吐于烏海大戰,衛廷勝,顧林生加封正二品輔國大将軍。

烏海之戰大勝的消息傳回京城時,恰逢吏部尚書回鄉丁憂,中書令裴翊有意調顧林生入吏部,讓他留京做個要職,也能間接打消顧林生功高或引君疑臣心的可能,更能讓皇後心穩。當然,由他舉薦顧林生回京,這對他和鄭得将來在朝也更便宜。

國朝每年十月,會有冬集,五品以下官員轉遷尚且要參加吏部和兵部的铨選,三省六部高階官員的人事任免更不是随口說說那樣簡單。顧林生以軍功入吏部并不會引非議,便是入省也可。

然而此次裴翊提議給顧林生調職,傅祯似是更顧及邊關軍事,思慮良久,遲遲不肯點頭,亦不言不可,直至顧林生回京受賞依然沒有定論。偏是他要離京了,禦史台卻先遞了彈劾他的奏章。

大衛自開國以來,幾位君王皆開設言路,以防蔽聽,既不至做一個閉目塞聽主,也練就了一身忍罵的本事。

此次兩禦史所奏,事關戰事,又涉國丈,傅祯聽罷也和裴翊一樣,惱恨于口出狂言之人,對裴翊所提罷免兩禦史并無異議。

不過,中書省很快被諸臣彈劾顧林生的奏章給淹了。

傅祯大怒,敕令大理寺嚴加勘查。

因此次烏海之戰大勝,刑部負責了此次獻俘事宜,大理寺審問吐蕃俘虜時,顧林生隻能被迫留在京中配合調查,雖依舊有人前來拜訪,他卻直接閉門謝客。不過,傅祯曾讓中官送過一些宮中飲食,以示對其寵渥。

含涼殿内,媛媛聽說了父親的事,焦躁不安。

她曾去過涼州姑臧,也曾到過父親帳下,知道父親尚且擔憂調兵速度禁止在軍營之中玩樗蒲,又如何能做出勾結吐蕃賺取軍功的事。

别人或許有一将功成萬骨枯的心思,可父親曾在先帝年間奉命北伐契丹,在桑幹河三戰三捷,震動漠北,其後又在青海湖會戰中大破吐蕃主力,斬殺吐蕃兩位王子,再後來升任涼州大都督,也是屢獲軍功,又怎會做出勾結吐蕃之舉,隻怕吐蕃恨他還來不及,想來也不會給他虛與委蛇的機會。

這無疑是奸佞小人蓄意構陷。

季符入殿後,媛媛立刻就問:“如何?”

“回殿下,大理寺尚在勘查吐蕃俘虜,聽說眼下上無實證。中書令依然在應對群臣的奏章,卻是不巧中了暑氣,今日幹脆告了一日假。國舅……也因頭痛目眩告假了,現如今省裡就隻有文相公和尚書省的兩位仆射在。”

不說鄭國舅平日裡常讓柳氏來來解她,單是一個将領不能及時返回邊關,恐于軍事無利,是以宰相絕不會不聞不問。

可他們這樣子,似是全都躲起來了。

中書令既能提議給父親調職,此時生出這一遭麻煩,又嚴厲斥責了最初彈劾父親的禦史,想來他和國舅的“躲”并非隻是為了此事撇幹淨。

因而,媛媛心裡雖急,終是沒有去紫宸殿見傅祯。

從前她跟他置氣,便是氣急了給他甩臉,他也沒說什麼,正是在給她這個不得已娶進宮的皇後面子。如今父親含冤留京,她再不管不顧發洩情緒,那便是傻,而這樣的大事也不是她去他面前哭一場能解決的了的。

一個闆上釘釘的萬年縣令犯下大逆不道的重罪尚且能讓他主動圈出來赦免,她的父親勞苦功高卻依舊被留在京中配合調查,這無疑說明她在他心裡的分量不高。

即便他給父親送了吃食,可那都是做給外人看的。雖得勝仗,但邊關軍務不容放松,他留了一個才得勝還京的将軍在京,再不表示信賴,隻怕往後其餘軍将不敢奉旨回京了。

她明白分寸,隻得在這個時候小心行事,萬不能行差踏錯半步。

雖是這樣想着,終是免不了心急火燎。隻是,她又想起從前阿婆和她說的話:

——“殿下既已入皇室,往後顧家若是有喜,殿下能錦上添花便是顧家榮寵。若是顧家逢難,殿下也需先顧及自身,等閑莫要施以援手。”

——“顧家一門榮耀,至殿下成為皇後便是登頂。往後的日子,誰能保證一路平順?可是隻有殿下安然,顧家才是國戚,一切事宜方能便宜。”

思及這些,媛媛心痛無比。

入皇室并非她願。這幾年過得不舒心,自從前不久見到父親,她很是後悔沒聽父親的話,如果當初留在涼州嫁個軍将,便是夫君戰死沙場讓她守寡,也好過在宮裡過這種磨人的日子!

可是她已經沒了後悔的機會。她隻能硬撐着精神等待大理寺的結果。

大理寺卿卻是頭疼至極,因着刑部獻俘後,大衛皇帝賜了這些人漢人衣冠,賞了房屋田宅。雖說是審問,終究不能像平常提調犯人那樣粗魯。

大理寺和鴻胪寺的典客署借了四個譯語人,十來日皆是聽到叽裡呱啦的話,始終沒得出什麼有用消息。

沒得出任何東西來似乎才是正常。顧家的軍功并未染瑕。

而此前被罷免的兩禦史也被拎到大理寺尋問了一番,與一衆彈劾顧林生的官員一樣,盡說是風聞,至于是何人指使,皆說無人指使。

好像一場鬧劇。

按說該立刻結案,偏是傅祯又給大理寺卿下了一道口敕,務必仔仔細細把事情原委查清楚。于是,大理寺卿又惴惴不安地沒敢結案,依然在審。

大理寺繼續審,顧林生就得繼續留京。

長安城的夏一向熱得很,常有君臣一同去骊山行宮避暑近百日才返回宮城的舊例,傅祯幼時随先帝也曾去過骊山,隻是後來他登基之初,朝事一向不如意,太皇太後又身體欠安,便就沒有離開過長安城。如今他也懶得去,隻是用冰用得多。

富貴之家皆在冬季貯冰,以備來年夏日所需。

裴宅裡正有仆從搬着冰往裡送。

裴翊人老了,卻貪那一味酥山和飲子,之後搖着蒲扇看鄭得送來的信。

鄭得沒給他留面子,直抒胸臆埋怨他老糊塗了。小皇帝從前被太皇太後壓得過久,長大了又嫌他們這兩個老不死的礙事了。裴翊又不是沒意識到這點,偏是上趕着去觸他黴頭,是不是還要像從前先帝就給他的那兩個輔臣一樣,動用封駁權公然封他的聖旨?

眼看着他借整頓京防一事,逼着兵部尚書從十二衛中抽調禁軍擴充羽林軍,從最初的兩千羽林軍增到八千,就要趕上十二衛的兵力。單是一個長安城就有兩萬親衛攥在他手裡,裴翊和鄭國舅這種非權臣而僅僅是重臣的相公根本制約不了他的皇權。

然而裴翊為了穩定朝中地位,不跟鄭得商量一句,居然借着吏部尚書丁憂之機提議調顧林生為新的吏部尚書。

國朝常有出将入相之舊例,難保小皇帝不去想裴翊是要讓顧林生入省。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