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時笙笑着搖了搖頭,道:“兒隻是問問,三十貫錢豈是随随便便能拿出的。”
孫阿婆點了點頭,想起自己還有一事差點忘了,便忙把那隻楠木食盒推到杜時笙面前,笑道:“這是掌櫃娘子今日特地給送的,說是那戶大官賞的清明糕點,老身拿來給杜娘子也嘗嘗。”
隻見盒子裡有白色綠色兩色糯米團子,白色團子上點綴粉色桃花瓣,綠色團子則用白色花瓣兒裝飾,晶瑩剔透,賣相甚是不錯。
“這是青團嗎?”杜時笙問道。
“正是,但是可比我們平日吃的艾草團俊多啦!”孫阿婆笑眯眯地扣上蓋子,遞到杜時笙手裡。
“阿婆,時笙在阿婆家借住養病,銀子尚未償清,再收阿婆如此貴重的糕點,如何使得!”杜時笙連忙推辭。
孫阿婆早已想到杜時笙定會如此,已是起身開門要走:“杜娘子明日再做一遭煎餅卷雞蛋,讓我們祖孫二人放開懷吃一頓便是。”
杜時笙無奈,隻好收下。
孫阿婆走至門外,又瞧了瞧屋内的杜時笙,面上有種說不出的神色,不知是懊悔,還是心疼,抑或是期待。
她看了半晌,方輕輕掩門離去。
杜時笙心下有些好奇,古代官戶吃的糕點是個什麼味道,便拈了一個綠色的團子嘗一嘗。
是紅豆餡,入口軟糯,餡料偏甜,本朝人對甜味向來多多益善。杜時笙吃不大慣太甜的糕點,想着等病好了自己也做點前世愛吃的棗泥餡兒,芝麻餡兒的青團嘗嘗。
想到這,她就覺得十分有必要去查看下自己的家當,心裡有個底。
孫阿婆僅靠繡活兒便可養活一個束脩的孩子,可見,如若有一技之長,便可過活下去。
那當下的自己,既不似前世,手不能擡腳步能邁,在這大稷,又怎會生活不下去。當下之急,是查看下自己的家當,再做打算才是。
她從床下拿出檀木匣子,心下忐忑,不敢抱有太大的期待。
匣子裡有原主來焱城時所持公驗,一幅畫,兩件首飾,兩件衫裙。
那畫與其說是畫,不如說是一張紙,未曾裱過,隻被精心的折起收着,想是對原主十分重要的東西。畫中是一個三四歲的女娃兒立在一棵桃樹之下,一手拿着糖人,一手持着一枝海棠花,胖胖的臉上旋着梨渦,眉眼與杜時笙有幾分相似。角落裡缺了一塊,沒有題款。
畫中再無其他線索,杜時笙便将畫仍小心翼翼折好,放回匣子中去。
卻不知那首飾和衫裙是何模樣,且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