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點趙敏也給他指了條出路,簡單來說就是厚臉皮到處求。
他現在好歹有了童生功名,可以寫拜帖進行海投,找府裡、縣裡官員,找官學教谕、找本地大族,總之能讓他遞拜帖的地方都去試試。總能有三五個真心愛護上進的後輩,願意把書借給他看的。運氣好,自己厚着臉皮湊上去,還能得大家指點一二。
趙敏給很多在他這裡讀了好些年的學生指過這條路,可惜真正能按他說的去做的寥寥無幾。
趙惟明想起了現代學過的那篇宋濂的《送東陽馬生序》,以前隻覺得是課本,如今卻是一個出身底層的讀書人最好的求學途徑。宋濂起點比自己還低多了,人家都能學有所成,何況自己,左右不過是更加拼命些。
于是景平五年的趙惟明,在趙夫子這裡學習之餘,以瑪瑙鎮為圓心,踏上了方圓百裡内拜訪藏書之家的路。多數時候被無視,經曆過被人譏諷,還因為時不時倒賣些山貨被人笑話,及時有幸進了名師的門,也常常莫名其妙被罵一通後把他文章朝他面門砸去。
好在總有那麼些前輩願意接納他,被他靠程門立雪的功夫打動的老師,竟還有一二願傾囊相受,家中的藏書也向他敞開。他就像塊海綿,不停地充盈自身以至于在他沒有察覺到的時候,自身氣質愈發溫潤厚重。
趙惟明覺得這個建議實在太好了,這一年實在讓他成長不少,博采衆長思路更加開闊。決定把這個計劃直接列為自己的長期計劃風雨無阻地執行。
這一年年底,趙惟明還有個意外之喜:從縣衙領到了兩匹布,一匹靛青一匹淡藍,一家三口四季衣裳都能直接覆蓋了。
這筆獎勵也有來頭。說是今年九月九,皇後在京郊女學講學,散場後遇到個書生攔鳳辇。
說他是今年參加荊省院試的童生,考場上發現同場七八個考生帶了小抄作弊,之後這幾名作弊者竟然都榜上有名,而他苦讀十年、家中老父為他操勞早早離世卻名落孫山。
他深覺不公,卻求告無門,幾經波折才來到京城。今天就為了求皇後娘娘主持公道,說罷還一頭撞向旁邊石柱,若不是旁邊侍衛眼疾手快隻怕要血濺當場。
皇後娘娘聽聞既震怒又痛心,立即上報皇上。涉及科舉這項基本國策,自然是要求徹查到底。
這一查,不僅作弊的那七八個考生被剝奪功名,主持院試的學政也因失察之罪被直接發配到偏遠小城當縣令,就連學政背後的靠山,也受到牽連,在角逐吏部尚書位置時落敗。
此事過後,皇後娘娘深感大乾讀書人學成不易。為鼓勵生儒向學,她用自己的私庫給今年院試落榜,但副榜有名的童生都發了兩匹布以資鼓勵。還承諾将這個事做成慣例,她自己撥款在京郊建了個織布坊,專門用來每次給這群學子發布匹。
這可大大感動了大乾讀書人,這名大家口中“魅惑主上,出身卑賤”的皇後,漸漸變成大家嘴裡賢德愛民的好皇後了。
趙惟明吃到完整的瓜後,心裡直呼皇後是真的有手段,簡直一舉多得。徹底扭轉了自己民間口碑的同時,保不齊還打壓了自己在朝野的政敵。
另外還有那織布坊,說是給院試學子發布料建的,可是院試三年一次,期間難道這個織坊就不運轉了?不管用來幹什麼,皇後可都有了一座大型織坊牢牢握在自己手裡。
當然,這一年,比起平白獲得了兩匹布,更令人高興的是趙蓁蓁回家過年了。
趙蓁蓁這一年回家,還是輛馬車給送過來了,招搖過市停在“瑪瑙豆腐鋪”招牌下面,街坊鄰居都來看稀奇,結果從裡面出來個熟面孔趙蓁蓁。可給趙丫丫賺足了面子。
一回來大袋小袋拎着,還給趙惟明做了二十餘雙鞋墊。好嘛打開一看,哪裡是什麼鞋墊,是這丫頭各處搜刮的學習資料。
女學藏書豐富,但卻不允許學生外借。不過趙蓁蓁同窗裡有好些大家族貴女,她找自己同窗借書來抄自然方便。隻是直接抄書外帶,未免有瓜田李下之嫌,于是這丫頭便把文章縫進了鞋墊裡給他捎回來。女學功課不比他的少,也不知道自己妹妹付出了多少才能攢這麼厚的文章。
趙蓁蓁第二年回來,是自己駕車回來的,還捎帶了三個一身勁裝、英姿飒爽的師姐妹。
女學今年新開了個學武堂,收的學生多是孤兒,臨到過年了也無處可去。趙蓁蓁便把他們都帶回來過年。
趙惟明隻好避開,在趙夫子學堂住了三五天。
不過這次趙蓁蓁回來還帶了個緊要消息,之前修的京城通向安慶府的官道,那條路明年的規劃是要從他們瑪瑙鎮邊上過,直通運河。
待路修成了,他們鎮離運河也就不到半個時辰路。到時候官道人來人往,貨流量也大。
趙惟明自然知道為什麼妹妹特地說這個事兒。随即聯合趙夫子、李夫子還有自己信得過的三五好友,想方設法一起拿下必經之地的五塊地皮。待到年中,大家反應過來紛紛入手時,再高價賣掉一塊,利用賣出去的錢搭建剩下的地,他們也不着急,逐步搭了兩間鋪子兩個棚子,還給配了兩間倉庫。到年末時幾家人皆是發了筆财。
趙蓁蓁第三年回來,是自己騎着馬回來的,這下真成了瑪瑙鎮奇景。一身紅裝,青絲被發冠高高束起的趙蓁蓁受到了整個瑪瑙鎮的注目禮。利落下馬,大家又感歎這孩子這一年抽條得厲害,十四歲就已經比趙丫丫還高了。
趙惟明估了一下,按現代的身高标準算都快接近一米七了。隻是臉上嬰兒肥還未褪去,顯得臉上的沉穩都像是刻意憋出來的。
不過一見到家人,便笑得和小時候别無二緻。
春去秋來,便到了景平八年,趙惟明再一次準備考院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