脩短有定期,死生有冥數,聖人達理,古無所逃。朕荷國一十三載,嘗懼菲涼,不足以承祖宗之鴻烈……
皇二子珩,朝乾夕惕,從未懈怠,況其敏而好學,仁孝恭儉,朕素有承嗣之托矣,夫豈不順天人之望哉,可柩前即皇帝位……
皇後劉天以坤儀之尊,左右朕躬,慈仁端順,聞于天下,宜尊皇後為皇太後……
方嗣君踐祚之初,一應軍國事,請皇太後權同處分,望其協輔皇室,鹹體朕意……
景平帝遺诏出來了,皇二子繼承大統。
這結果,真是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
大行皇帝子嗣不豐,現在還活着的也就這一個十一歲的兒子,還有倆女兒,不傳位給他似乎也沒别人了。
為何又說是意外之外呢?趙惟明幾欲歎息,說他天真也罷,他本以為能夠繼任的,會是皇後。
皇後掌權多年,不僅是民間對她又敬又愛,畢竟百姓不是瞎子,在誰手底下日子過得好,他們心底自然就偏向誰。
就連朝堂上,她也從一開始與群臣明争暗鬥到最後大獲全勝,沒見着把大公主趕出宮,是他們懷疑皇後殺了大皇子時唯一敢反抗的事情麼?
何況她與先帝,二人琴瑟和鳴早就是大乾佳話,他對她又是極其倚重,朝堂之事不就是他主動讓她插手的麼?
樁樁件件,都讓趙惟明有一些錯覺,或許那把龍椅,是可以平穩過度給皇後的。
可如今,宵衣旰食劍指高位,卻換來個慈仁端順的評價,明明白白讓她協輔皇室别癡心妄想。趙惟明把自己代入一下劉皇後,都覺得惡心得慌。
不管衆人怎麼想的,這日子總是要過下去的。年後,新帝繼位,尊劉天為皇太後,一應軍國事宜皆請太後垂簾聽政,代天子行事,暫不改元。
這位“代天子”從殿後終于走到了人前,上朝時離龍椅不過三五步。可這三五步,卻令百官們異常安心——祖宗保佑,她總算是邁不過去了!
皇帝換了,可頭頂的天又沒換。在經曆了百天孝期後,同趙惟明一般的庶人仍是該幹什麼幹什麼,甚至過得更好了些,畢竟減稅了嘛!
聽說明年還要開恩科、擴太學,雖說這些都和一個鄉下夫子沒什麼幹系,可這張自上而下的輕松氛圍仍舊感染了他。趁着開春,一家人又圍在一塊兒吃野菜魚火鍋。過了孝期大家都想開葷,尤其饞魚,魚鳔需求量也大,惹得趙惟明還跟鎮上相熟的阿叔簽了長期供貨單,保證家裡人和學生們能營養充足。
過日子就是吃吃喝喝,他們春天饞魚,夏日研究綠豆冰,剛入秋便開始琢磨桂花飲子了,小老百姓的生活沒啥波折,勝在溫馨幸福。
不過馬上有個人要被“剝奪”這種整日跟一家人吃喝的幸福權利了——八月初,太後下懿旨,重啟大乾女學。
說是重啟也不太恰當,這回咱們的太後娘娘打算全面開花,直接開辦三十餘個女學,每一個州都至少要建一個,京城甚至打算建倆。像他們安慶府等五個原先就開過女學的地兒,今年九月就直接開始招夫子、女童。
招生範圍也擴大了,八歲到二十歲女子皆可報名,分文、理、武三個招生渠道,考生任選其一報名即可。文、理皆有幾輪面試要求,換言之仍是要識字的女子,武則不同,不識字不會武也沒關系,不過隻要十歲以下的。
等着甯不屈将這消息一公布,大家齊刷刷把目光投向趙二妞,就是你了,可文可理的少女!
趙二妞這會兒正跟着劉娘子在竈間燒火,她自甯師父成親後便一直住在劉娘子這兒,這會兒趁着打雜把眼珠子定在案闆上,今天可是吃臘肉啊!
沒成想一擡眼,兩位夫子盯她更像是盯臘肉,她有些羞赧,“夫子适才說什麼,有些沒聽清。”
趙惟明把話重新一遍,言簡意赅地問:“安慶女學報名,你去不去?”不去也綁你去咯,我們也快沒多少東西可以教你的。
“回二位夫子,我願意一試。”趙二妞行了一禮,她當然願意,可她家決計是不會同意的。但她總不可能讓對她這麼好的兩個夫子去幫她說服家人,“夫子,我想請兩日假回寶石村。”
“我陪你回去,”趙惟明很明白二妞的家人都有着怎樣的小心思,他們還等着二妞繼承趙丫丫的豆腐坊呢,怎麼會讓煮熟的鴨子飛了。
“我也去。”甯不屈過來捏了捏小姑娘肩膀。二妞她奶她爹急了會動手,自己一個外姓媳婦在場總歸會收斂些。
她一錘定音:“後日我倆陪你回去,先找祿叔,然後一塊兒去你家。”祿叔便是他們寶石村現在的村長。
趙二妞側過身,将頭埋進甯不屈衣袖間,悶悶地回了句:“謝謝夫子。”
如他們所料,報女學的事情話音剛落,二妞一家人便炸開了鍋。
“丫頭片子去什麼女學!還安慶府,我們一家連瑪瑙鎮都沒出去過呢!”牛二嬸最先開鬧,嗓門震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