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虎相鬥必有一傷,這一回成了敗家之犬的反而看起來張牙舞爪的英國公。這位國公在大雪日被人偷家後方不保,糧草供給同時被截,導緻其在京郊腹背受敵。
屢戰屢勝的英國公終于在四面楚歌之下,被一名初出茅廬的白衣小将斬于馬下,結束了他的戎馬一生。
已經快過年了還沒京城的消息,趙惟明擔心母親妹妹,也不能不顧興緻昂揚的學生們,帶着一幫小孩買了半扇豬肉,搭了架子做燒烤吃。
他們吃得勾起了饞蟲,得知英國公兵敗之日,一群小孩兒正抹嘴央求夫子做魚火鍋吃。
鄉下寒冬臘月哪來魚呢?要魚估計也不知道得話多少錢,他趁着戰亂商人避禍,掏空了這一年兼職寫文攢的銀兩買了頭半大騾子,這會兒口腹之欲怕是要省省了。
好在這會兒好消息傳來,學子們連忙搬回鎮上和家人團聚,這才保住了趙惟明那微不足道的私房。
可貪嘴的少年他懶得伺候,自家娘子饞了肯定是要滿足的,這會兒由着甯不屈給趙蓁蓁寫信,他就在一旁洗臘魚。
臘魚洗淨切塊,與豬小排一同下鍋煎至兩面金黃後再轉入砂鍋中,時不時添把柴小火慢炖,加些幹菌子,實在香極。
這幾個月甯不屈一直都被自家郎君研究各種吃食專心投喂,人也白皙豐腴了一圈。加上本身優雅從容的氣度,年齡上來後美得風姿綽約。有時候趙惟明甚至都不敢多看幾眼,這居然是自己娘子呢!
趙丫丫也是尋着這飄香十裡的魚煲回來的。他娘如今四十有六,這一年先是長途奔波又漂泊在京,卻沒她們想象中的憔悴,人更精壯了,顯得神采奕奕。
“這一年我陪着蓁蓁修書,你們猜我們遇見了誰?”她是個憋不住的,剛喝了碗熱湯就準備滔滔不絕。
“誰?” “武鄉縣主,我還跟她切磋武藝呢!”
“阿娘,”甯不屈,夾了塊剃過刺的魚排給她,“這武鄉縣主又是何人?”
“哦差點忘了你們應當是不認識的。縣主就是我的師父,齊師父當年的主家小姐。她娘便是鼎鼎有名的開國女将陳明光陳娘子!齊師父、木齊師父皆是當年陳娘子專門給縣主培養的呢!”
“哦?”趙惟明這下是真有些疑惑,他埋頭科舉一途十餘年,不說貫通古今,也是淹曉前史,既是開國女将,他為何從未聽說過?
“陳明光不熟的話,那熙甯夫人你們該知道吧?”
“這我是知道的,幼時阿娘常說,熙甯夫人乃開國虎将、太祖義子永壽郡王發妻。不僅勸治農桑、扶幼濟貧,詩書畫也是一絕,我曾臨過她的畫作呢。”
劉娘子在一旁點點頭,“與永壽郡王也是夫婦相攜,伉俪情深好一段佳話。”說完她便默默不言,夫婦相和,她與甯迂腐也曾如此。
趙丫丫無所知覺,攥住老姐妹肩繼續感歎:“倒不是因為這些我才敬佩她。陳娘子本身就是個頂天立地的人物。
蓁蓁跟我說,陳娘子本是一名官宦人家小姐,十七八歲就在他們家鄉拉起一幫青壯,奮起斬貪官、殺豪強,收編周圍匪徒,最後拉了支數萬人的軍隊投奔太祖呢!後面打西夏,急行軍連破三城,陳娘子還飛勾上城牆直取西夏将軍首級,更是收服西夏的首功!我可真是敬仰極了她打仗的英姿!”
“這個我知道,是古銅城之戰,不過這不是永壽郡王打的麼?這一戰讓他封了郡王呢!”瓦片學了史這會兒也急着發言。
“哪能啊?陳娘子打的!”說到這兒趙丫丫有些唏噓,“這還是因為蓁蓁跟着修《陳明光傳》我才知道的,之前我們咋都不知道呢?”
是啊,怎麼大家都不知道呢?甯趙二人四目相對,彼此眼裡不知道是無奈還是諷刺。就連劉娘子也感覺有些說不出來的不舒服,草垛過來緊緊貼着她。
一行人半晌沒說話,最後還是趙惟明打破了沉默:“蓁蓁這回沒回來,是還在修書麼?等修完打算怎麼安排?”
“《陳明光傳》修完了,我回來前聽說被調去什麼文院拟文書了。安排她也沒細說,估計都在等太後娘娘懿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