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网

繁體版 簡體版
恋上你看书网 > 折得一枝春(科舉) > 第74章 第一次考鄉試

第74章 第一次考鄉試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靜則安從生焉,私累而道心自裕,其萬感俱寂者。即其萬境不遷者也。

安則慮從生焉,泰宇甯而天光自發,其百遇皆順者,即其百物皆通者也。

心愈靜則安穩生,安穩生則通其理。年歲漸長就是在做減法,他一開始有了事業,而後組建家庭,與家人相互依靠,與甯娘攜手并進。有了女兒後更是懂了為何老子說人生小滿勝萬全。得到了自己真正想要的,那便萬般外物皆不移其志,萬事皆能通達理解。

接下來一句就是他對自己寄與的期望了“學至于此,則始也造其理妙契乎體用之原,終也履其事通極于神化之域,反之身心性情之微,而明德之至善,于是而得止也。”

倘若他确實能不斷求知到安、慮之境界,在實踐中通達至極,參悟萬變不其宗之理,再回到自身細微之處的問題時,便是明德之至善,有所得了罷。

當然,聖人之言要推及天下:“推之家國天下之廣,而新民之至善,于是乎得止也。則知止之功,其大人止至善之務乎?使不先于知止……安望止于至善也哉!”

這樣的話自他第一次寫時文時就會寫,雖然兼濟天下應當時每個企圖入仕之人應有的胸襟。但如今再看,其實無一不是說的過于大了、空了。

他的站位從來沒達到過兼濟天下的高度,因此他其實并不懂什麼是“使天下人有所得。”

這一段假大空發言,其實一點也不符合他方才所領會的實踐求知。可他也隻能寫成這樣了,趙惟明暗自歎息。

罷了罷了,達不到治國平天下,那就别落下修身齊家,做人是如此,做文章也應如此。

這一篇寫完,下一篇是四書題“無傷也。”

這出自《孟子公孫醜上》這一題目依舊是老生常談的命題類型,他寫得既滿意又不滿意,雖然拿出了最好的水平,但寫這類題目他還真不一定能讓人記憶猶新。此篇既竣,繼之以四書之題曰“無傷也”,此句摘自《孟子·公孫醜上》。

這個題目仍屬老生常談的類型。趙惟明寫得順暢,撰寫之際心懷滿意而又夾雜微憾。

盡管已竭盡其才,傾盡所能,但以他的水平,怕是難以使考官們銘記于心了。

第一場他交卷算不得晚,回住處躺下時仍有些疲憊。平日裡他的安排也滿滿當當,但強度還是不能跟考試比啊。

趙惟明狠狠歇了一晚才恢複了精力琢磨下一場。

第二場是算經,向來題量大且複雜難解,他這兩天都不敢複習到太晚唯恐傷了腦子,隻将常用到的公式定理拿出來背了背,練三五小題保持手感。

等到了第二場拿到試題紙一看,果然不出他所料,十道題,道道為難人。

第三道開胃菜就計算頗大,他大緻估算了下,單純的計算都要耗費不少時間,還容易影響心态,遂打算先進行第四題。

這題目簡短易讀:今有圓材,埋在壁中,不知大小。以鋸鋸之,深一寸,鋸道長一尺,問其間徑幾何?

他根據題目要求畫了圖,便顯而易見這是道勾股定理與垂直定理題,目測不會太過複雜,他依照《九章算術》中的解法劃起草稿來。

末了拿指尖在手心裡列個方程驗證。這樣的事兒他謹慎得很,這些年他一直猜測肯定還有穿越者。甚至于特地在進士科中加一場算學考試這事兒,就像極了穿越者才有的提議。但他并不打算與“老鄉”相認。

因此隻要是使用任何現代思維,他都特地注意不留哪怕一頁紙一行字。

接下來幾題都挺輕松,他做完再倒回去搞定計算量頗大的前三道。

等着全核算完,也才過了一個時辰,屬于考場中較快完成的一批。

這個時間把控也在趙惟明意料之中,第二場五個時辰,剩下八成時間他全得用來攻克壓軸題、大軸題。

用現代的話來說,這兩題才是真正體現出區分度的題。他寫得艱難,思路一旦卡住就換下一道繼續推演。最後還有兩刻鐘時,也不過堪堪完成了倒數第二題,最後一題隻能寫完大半。

數學這種東西,算不出來就是真算不出來。趙惟明揉了揉酸痛的肩,決定不再垂死掙紮,不如檢查檢查确保該拿的分拿到罷。

後頭兩場分别考大乾律法、時政要聞與詩。律法這一塊兒拜甯娘所賜,他沒有不熟的;

時政同樣是犯了經義的毛病,他寫不出來宏觀的東西,甚至中觀都勉強,隻能以自己祖籍地為切口,盡量寫得小兒而結實,少談些宏觀做法。

試帖詩定了題目,限制就多了,讓寫中年失意,他筆下寫出“功業未及建,夕陽忽西流。”時

腦子裡卻想的是去歲他感慨韶光易逝,忙忙碌碌怕要早生華發。

甯娘聽完沒接這個話茬,反倒是從外頭叫賣的小姑娘手裡拿了兩三桃花插在他發間:

“買得一枝春欲放,雲鬓斜簪。郎君還是俊得很,人比花嬌呢!”

他的甯娘啊,趙惟明一想起來就忍不住嘴角上揚,她才是最好的春光啊。

四場一過,趙惟明也不急着回鄉,解試耗費巨大,單單是這十日住在貢院周邊就耗費了百兩。他的山貨事業要拓展版圖了嘛!

讀書人瀾衫一拖,換上爽利便捷的短打,趙惟明火速與省城附近幾家商戶打成一片,定下契約的同時,

鄉試張榜的消息,也随之來了。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