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网

繁體版 簡體版
恋上你看书网 > 穿到古代去養豬(美食) > 第56章 火鍋

第56章 火鍋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旅居在京都的遊子們,來食鋪購幾塊月餅,與好友同享之。中秋當晚,食客不減反增。

有福來裡外坐滿了人,大家不分你我,舉酒慶賀,食肆裡外都是歡聲笑語,把思鄉的憂愁沖淡許多。

劉氏帶着幼兒元毅也來湊熱鬧,因着沒有落單的女子,所以福珠邀她與自己同坐。

賞月品月,再聽上一嘴笑話,有食客點菜就去烤,沒人便坐下食飯,中秋在忙碌中圓滿地度過了。

八月過半,天氣漸漸轉涼,坐在屋外暢飲到深夜,恐要冒着腹瀉的風險,是時候請食客回屋裡坐了。

燒烤退場,接下來就是火鍋的天下了。福珠托肉菜江找到一個好手藝的鍛打師傅,這次要打的不是鐵鍋,而是銅制雙耳暖鍋,大口寬腹,既薄且輕,仿制獠人所用,易于導熱熟食。

火鍋這吃食,非常簡單,隻要有容器、食材還有配料就可以直接開涮。至于它是什麼屬性?麻的、辣的、酸的、鮮的,由火鍋的靈魂——鍋底來決定。

京都人口從東西南北、四面八方而來,口味偏好大有差異,秉持着“包容、貫通”的原則,福珠将東北酸菜白肉火鍋、老北京銅鍋、羊蠍子火鍋、菌湯火鍋、豬肚雞火鍋、川渝火鍋統統端上飯桌。

有福來和酒樓猝不及防地撤掉了烤架,正在人們闊别炙肉的時候,聰明的食客已經在屋裡享受上了咕噜噜的火鍋。

在福珠心裡,火鍋屬于半自助飲食,仆從隻負責将食材端上桌,剩下的由食客自投入,熟後自撈而食,至于先放什麼、熟到幾分,自行決定。

胡縣令夫妻聽聞改了菜品,不等兒子休旬假,急赤白臉地趕來與第一批食客,嘗到了這口美味。

隻是美味太過眼花缭亂,幾人舉着菜單無從點起,還是福珠站在飯堂中央,給食客們解釋:“菜單第一頁乃鍋底類型,每鍋可選上一種鍋底投入銅鍋,翻到第二頁是三種不同的蘸碟,味道各異,顧客可根據自己的喜好點上一種或多種。再往後就是要往鍋裡涮的食材,有葷的素的,生的、熟的、半生不熟的,喜歡什麼便點什麼。”

胖高往後翻了幾頁,驚歎:“這麼多食材,都可以往裡加!”

福珠微微一笑:“種類繁多,還請食客酌量擇取。”

話落,食客們開始哄哄地商量點什麼,許多人從鍋底就開始糾結,糾結都想點上一遍,怎麼一次隻能選上一種?

胡縣令與夫人選了酸菜白肉鍋底,看了幹碟的介紹裡有辣椒,果斷選了麻醬碟兒和油碟兒,到時候兩人可換食之。

至于食材,不拘銀錢,兩人将喜歡的都點上了一遍。本來以為今日來了這麼多食客,得等上好一會兒,胡縣令将菜單遞給阿餘,飲子喝了一口,手裡的杯還沒放下,阿茂就端着鍋子出來了。

銅鍋放在桌中間,用帶着火星的活炭将木炭引着,鍋裡的湯底慢慢地沸騰起來了,酸菜白肉鍋底金黃乳白,湯清味淡,酸菜脆爽鹹鮮,豬肉細膩肥嫩,涮什麼都是神仙味道。

酸菜軟爛,白肉肥腴滋膩,胡縣令剛想夾第二筷子,阿鯉已經托着木盤上食材了,同時端上來的還有兩人的蘸料碟。

放在胡夫人面前的是麻醬碟,拳頭大小的白瓷碗裡,頂端撒着滿滿的花生碎,用筷子輕挑,底下以麻醬為主,暗紅腐乳慢慢暈開,像鐘乳柱裡的雲紋,韭菜花梗細長,提味卻不嗆人。

油碟裡的香油底沉着蒜泥,愛食辣的再淋上些辣油,加上荽菜末、蔥花攪拌,裡邊的糖化了,隻食起來有絲甜味兒,還能捕捉到它的蹤影。

涮熟的肉片往油碟裡一滾,肉精薄,香油可以給食物降溫,糖又鎖住食物的鮮,一口下去便打破了人們對火鍋的質疑,一筷子接一筷子停不下來。

胖高點的羊蠍子火鍋,裡面的羊脊骨随着熱湯上下翻滾,已經熟到脫骨的肉可以直接食,湯底滾燙辣紅,帶着些微麻微辣,滋味醇厚,他與瘦陳喜辣,兩人不約而同點的幹碟。

幹蘸碟雖單薄,口味卻是最厚的,挂着湯汁的黑魚片往碟子裡滾一圈,食材挂着滿滿的料,先充滿口腔的是花生碎的香、芝麻粒的油、白鹽的鹹、辣椒面的辛,花椒的麻,鮮嫩的魚片并這些味道,也變得霸道起來。

萬物皆可涮的火鍋,能食的、能找到的,當然是一股腦往裡丢。鳳爪彈嫩,與爆辣的川渝火鍋乃是絕配,雞爪在嘴裡耍上一圈,食客額頭爆汗,舌根子辣的哆嗦也不停,盡情享受大麻大辣的快感。

大衆食客對豬肚、豬肝、豬肺、郡肝、鴨掌、黃喉、豬血、豬腦花、鴨腸、肥腸等這些不入流的“下水貨”接受良好,尤其是嘗過“五彩豬腦”的胡家夫婦,火鍋裡的豬腦花被賦予了更多滋味,胡縣令稱贊道:“腦花嫩似豆腐、細如油脂、盛過羊髓”。

老北京銅鍋固定搭檔是豬肉,滾肥的豬肉裹上麻醬,斟一杯滾燙的新酒,京都人刻在骨子裡的基因一下就被喚醒了。

就連一向追求“素食主義”的才子李漁,也迷上了肥豬肉的“甘味”,鮮筍與肥豬肉煮成一鍋,甘味融入山中之筍,就變成了文人心裡矜貴的“鮮”。

這股鮮味還真是收獲了不少文人的喜愛,最先帶動這個浪潮的還是甯王,作為地道的京都人,到飯館毫不猶豫地點了京都銅鍋,光點肉食顯得俗膩,故而甯王勉為其難地點上了幾份時蔬,黃瓜片清新、菠菜鮮甜、冬瓜軟爛、生菜爽口、藕片梗揪,即便火鍋味厚,也蓋不過其原味。

唯有山筍的本味與肥肉的甘合為“鮮”,将銅鍋的滋味發揮到極緻,甯王大喜,食三碗筍捧腹而出,為其作詞:“筍味難覓,厚酒肥肉,至清至濁,百味滋榮,缥缈飛天苦尋摯鮮。”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